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兄妹五人,和很多的八零后农村孩子一样,我们家境清贫,父母的爱很多时候都是缺失的,但也因此而无拘无束,落得自在。童年时代的我们经常会吆五喝六喊上小伙伴出去疯玩,跳皮筋,跳房子,丢沙包,学骑车......一玩就常常忘记了回家的时间。一到饭点,村口总能够听见大人们扯开喉咙呦呵自己家孩子吃饭的声音,悠远高亢,成为我们童年记忆深处最美的旋律。

还记得小时候经常是一大早还没起床,就有小伙伴过来喊你起床,一起商量去哪里垂钓。依稀记得自己害怕不敢抓青蛙,小伙伴们中的男孩子就自告奋勇冲在前面,拨开杂草,一个健步冲过去,可怜的青蛙就成了俘虏。抓起,摔死,手起皮落,一套动作熟练干脆,无辜的小青蛙就成为了我们垂钓小龙虾最好的诱饵,刚才还为小青蛙觉得难过的我们马上兴高采烈的冲向一个鱼塘,在树荫下一坐一天,中午太阳太大就回家休息一会,下午继续奋战,一天下来,基本可以钓一桶。红通通的小龙虾在桶里爬来爬去。掐头去尾,洗洗干净,加上油盐爆炒就可以出锅了。这可是农村孩子解馋最好的方式。现在想来,农村孩子的可悲也是如此,因为贫穷,孩子们很难吃上一顿肉食,自己家种什么就吃什么。那时候的蔬菜瓜果都格外鲜美,光是一碗甘甜可口的白萝卜丝焖饭就可以让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吃上三四碗,人总是会馋的,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更是如此。于是孩子们一放假就各显神通,上树摘果子,下河钓虾摸鱼,趟泥巴堆里捉黄鳝泥鳅,练就了十八般武艺,真是不得不服!嘻嘻哈哈中也祭了自己的五脏庙,这样的童年时光应该是很多八零后最美的记忆了吧!

贫穷代表更多的苦难,因为贫穷,农村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早起打扫庭院,打猪草,完成作业后还要帮家里收割农作物,顶着大太阳还要去给水稻扬花授粉,一大早就要被喊起来去地里摘棉花,又硬又结实的棉花刺痛了我们稚嫩的双手,大人还不允许你叫痛,不能退缩,必须帮忙摘完一眼看不到头的棉花,家里地比较多的孩子们一忙就是一个月,地稍微少的也要一两个星期才能摘完,棉花地里又闷又晒,还要被各种蚊虫叮咬,至今我仍然记得那种感觉,很苦,很累。另外还有收地瓜,收花生,挖土豆,等等活计,这些农活从摘种到秋收,孩子们包括七八十岁能动的老人全部参加,因为农作物播种收割,都要讲究时令节气,还要看天气。农作物成熟后要防天灾,天一变,遇到下大雨,就容易把芝麻,水稻,小麦之类的果实给打落在地上,还容易受潮,影响收成不说,还影响后期的储藏,所以一旦作物成熟,天比较好就要赶紧抢收。我们的父辈祖辈们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付出的辛苦是有目共睹的。孩子们也没少吃苦,八零后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们没有哪个没有干过农活,只是做得多做得少的区别。

通过劳动,我们体会到了父母长辈的不容易,对父母长辈自然是恭敬体贴的,能帮忙干的活都会帮忙做。上学的时候,父母忙农活我们放学后就帮忙做饭,照顾家畜,放鸭养鸡,喂猪养牛羊。弟弟妹妹太小,我们年长的就帮忙照顾弟弟妹妹,姐姐就下地跟着父母一起干农活。所有的事情做完,再去写完家庭作业,我依稀记得自己有几次因为太困没有完成作业,或是因为不会做故意落在家里被老师罚站挨打而伤心欲绝的样子。即使因为学习挨老师的打骂也是绝对不敢让父母知道的,一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父母多半会继续打骂你一顿,二是因为不想让父母额外操心。那时候我们的父母辈应该是最省心的吧,没有像现在我们这辈人为了孩子的学习基本要原地爆炸无数次了。这真是上天的恩赐!我们这代人--吃过苦的七零后八零后在长大的过程中独立性非常强,作了父母以后基本都能够尽职尽责,目前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八零后一定非常认可自己小时候吃过的苦,这些苦难对人生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贫穷而吃的苦,最后都等价的回报给了我们。

在古时候,人们也非常注重孩子的苦难教育,因为小时候吃苦而奋发,成人后有所建树的例子更是多得不胜枚举。所以才有了千古名言--寒门出贵子。西汉名将陈平,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后来闭门读书,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匡衡照壁借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因为他的吃苦精神,后来学成后被汉元帝封为郎中,迁博士。近几年考上清华的寒门学子崔庆涛,也是贫穷成就了他。贫穷而勤俭的家风最容易成就人的谦卑,恭谨,奋进的品质。说寒门难出贵子,是因为大部分的寒门孩子也在富养”,该吃的苦没有吃。父母疼爱孩子,却给了与家庭不匹配的物质受用,过早的助长了孩子的贪心,虚荣,浮躁,父母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却恰恰是害了孩子,也坑了自己。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成功,没有强大的心智是不可能的,而苦难就是上天成就一个人而送给他最好的礼物。欢喜接受,善用它,在苦难中历练,不断的突破自己,人才能不断达到新高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们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可是现在的父母却爱子心切,硬生生的把上天送的这个礼物给丢弃了,以爱孩子的名义行害孩子之实。给孩子最好的物质受用,自己却节衣缩食,过度满足孩子的欲望,一切包办,规划孩子的一切,温室养牡丹而已。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可回头想想,自己是不是正在这样做呢?他们不知道欲壑难平,一旦欲望之门打开,迎接整个家庭的的就是万丈深渊。
婆婆就是这样的典型。婆婆是一个非常勤劳能干的女人,家里什么时候都被她收拾的窗明几净的,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用她的话说:我就是操心的命。”从小到大,老公没有做过任何家务,公公也是出了名的护孩子。什么苦都舍不得让孩子吃,小到剥鸡蛋,系鞋带,穿衣服,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碰都没有碰过,大到结婚生子,出行规划,样样包办,婆婆的口头禅就是:放那里,我来!”公公的口头禅就是:他还是个孩子,别让他做!”婚后我才发现老公自理能力超差,还超级妈宝男,吃不了苦,工作稍不如意就辞职,跟人不能相处,只能听好话,不能听不同的意见,超敏感,自私,眼里容不下人,这些种种的问题起源都是妈妈的爱”!

孩子出生以后,他没有帮忙带过,孩子小的时候最需要帮手的时候全是婆婆出面,所有的事情她都包干,但是渐渐力不从心,经常身体不舒服,然后又各种抱怨,嫌弃儿子不成器,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顶天立地,因此俩人经常爆发矛盾,每当这时候我都非常无语,自己这么疼爱的儿子生生被自己养废了,现在抱怨有用吗?
我老公不是特例,看看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还少吗?前几年一个送外卖的父亲被儿子像训孙子一样的教训,就是嫌弃父亲无能,满足不了自己的物欲,这个视频刷爆了朋友圈;还有当街暴打母亲,让母亲给钱的忤逆壮汉儿子;尿毒症退休妈妈被硕士海归儿子啃老,无奈只有求助媒体帮忙......种种事件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现象。

这些父母都有一个共性:爱孩子爱到骨子里了,所以不忍心让孩子吃哪怕一点点生活的苦。他们没有教会孩子独立生存的本领,怕孩子学习受罪,怕孩子工作受累,怕孩子吃苦,那孩子余生的苦您能帮忙一起吃掉吗?我们不能做一个盲目的父母,爱孩子,就让他去成长,去吃苦,去体验苦,从而感知甜,才知道感恩,孩子不被苦难折磨,就会回头折磨父母!苦难让人学会感恩,学会圆润,学会共情,学会体贴,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做事。只有苦难把他的棱角磨平了,他才不会扎着人,否则他就会把棱角变利刃扎向周围与他相处的每一个人。
经历过苦难的人不见得都会成功,创造辉煌,但是至少他们是温暖的,独立的,健全的人,知道感恩的人,这样的人哪怕只从事最平凡的岗位也会踏踏实实的走完自己的一生,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家庭的殇。
所以,妈妈们,不要太称职”了,您不是孩子的天,该放手的就放手吧,让孩子自己去闯出一片天来,到最后,他一定会感激您的!不要再制造另外一个社会动乱因子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