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家长如何提高孩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土地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哲学家告诉人们的这一朴素道理,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有着普遍的现实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想清除人们头脑中的非”和恶”的欲念,必须树立是”和善”的美德。

那么,每位做孩子家长的,该怎样培养孩子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呢?

一是家长要严于律己,做好孩子的榜样。家庭是孩子们辨别是非善恶的摇篮,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分清好坏的依据。平时,孩子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标准、善恶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每个做家长的,一定要严于律己,带头摒弃浮躁与功利,多给孩子们展示正面形象,除了自身的言传身教,还可以联系古今中外的感人故事让孩子学习模范人物的优秀品德,从而提高孩子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

二是坚持正面教育,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逐步提高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社会的影响无孔不入。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筛选信息,判断是非善恶,告诉他们哪些是好的,哪些不能盲目学。我对自己的两个孩子的教育是分三个层次进行的。8’9岁以前,主要是珍视他们的善良本性,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初步区分是非善恶,10’12岁,主要是帮助孩子正确分辨真假、美丑,并用言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12岁以后,则是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是非、真假、善恶和美丑的态度,并力所能及地践行真善美。通过这样的正面教育,因势利导地逐步提高孩子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可以使孩子们充满自信,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健全的人格。

三是培养孩子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单有榜样”和道理”是不够的,还应当指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有一位13岁的孩子,在学校主动替腿脚不便的同学当拐杖”,4年如一日,无怨无悔。而得到帮助的同学偶尔还会生气地瞪眼看着他:以后你别帮我了!”他也曾产生过不干了的情绪,但在家长的指导下,他学会不断调节自己,认为这的确是一件善举,应当坚持下来,所以他腼腆地笑了,依然坚定地跟在同学后面,坚持随时提供帮助。通过这件事,提高了这位孩子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

四是倡导孩子以自己的行动坚持是”和善”,反对非”和恶”,并以此影响和感召别人。有一位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子,她受家长的教育,平时总是为他人做好事,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爱心。有一次,她正在单元楼上扫楼道,几个邻居阿姨见了当面夸赞她,可是她们转过身就小声嘀咕:这孩子真傻,都什么时候了,还学雷锋做好事呢!”听了这些话,搁在大人身上也会生气,可她是怎样看呢?她在日记中写道:以后,我不仅坚持扫楼道,还要扫一扫一些人脑子里的脏东西。我要长期坚持,一定要以我的行动证明我是真诚的,要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召他们。”希望咱们教育出来的孩子都能做到这样。

五是对于那些能够区分是非善恶的孩子,哪怕偶然犯错,家长一定要坚持多鼓励,多引导,帮助他们永远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一个平时相当正直的小男孩,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拿到别人委托买东西的20元巨款”时,感觉全世界已经在自己手里了。他曾经想过把钱占为己有,以此逃离现有的生活环境,虽然在别人看来几乎是笑话,可对于男孩而言,20元的确能做太多事情了。然而,在他刚刚踏上潜逃”的路几分钟,内心的谴责和愧疚让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罪恶感。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终于选择了善良的一面,不辜负委托他买东西的那位先生。当这位男孩子买了东西,又向那位先生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想法后,这位先生很受感动,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大加称赞。他说:你终于回来了,这是最重要的。你绝不是‘小偷’,你仍然是一个十分正直的孩子!”我想,如果咱们遇到这类情况,也应该如此做。因为孩子们还小,前进路上即使有反复,也完全是正常现象。

六是提醒孩子不迁就、姑息朋友、熟人,坚持正义,切莫误入歧途。有一位法官说,2012年他们法院曾审结了一起网吧盗窃案。数名少年自己的家境和学习成绩都很好,他们也从不缺钱花,但出于无聊、好奇心和好胜心理,才酿成大错。究其原因,是由于其中一人结交了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在其鼓动下一帮好友共同犯罪。而其他数人竟丝毫没有判断能力,甚至以为为朋友两肋插刀”是必尽的义务,结果走上犯罪道路。所以,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不断提醒自己的孩子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脑子发热,为了面子去迁就、姑息朋友、熟人,结果把自己拉下水。要坚持正义,切莫误入歧途。

###

首先,很多家长首先自己就要树立正确的三观。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三观正确的,有的自己一身毛病,根本没有办法让孩子有正确的三观。

其次,在家长三观正确的情况下,自己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不贪便宜、不强求,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孩子自然就慢慢知道生活的道理了。

再次,孩子三五岁的时候,特别需要故事。多陪孩子,给孩子讲故事,平时一起分析故事中的是非,善恶,孩子心里慢慢就种下了是非善恶种子了。

最后,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们是爱孩子的,不要吝啬表达。孩子在爱的环境中,会有更加强的包容心。

我觉得要教会孩子分辨是非,首先家长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长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学会分析,让他们自己思考,只是口头上教育灌输,孩子很难理解,所以当处在一个环境中,家长的处理方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模板

###

孩子的丑俊是与父母的遗传基因有关系的。而孩子的心灵美不美与家长的心善恶有关系。常言道: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是指的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的转化到孩子的身上了。如家长做事心细,生活不浪费,孩子也就会做事心细,不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