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独自带孩子,有时候遇到孩子不听话、一直哄不好的情况就会情绪崩溃,行为失控。
3岁的艾米太爱哭闹了,和妈妈两年来一直互相折磨。
心情好时,妈妈会给孩子讲故事,可是孩子专注力不够,听着听着就玩别的去了,久而久之妈妈便失去了耐心。
不讲了,艾米又开始哭闹。妈妈心烦的不行,丢下孩子,自己躲进卧室把门关上了。
这样一来,艾米哭的更厉害了,一直在门口拍门,大声喊妈妈。

妈妈打开门后对她说:我真的不想要你了,我要把你送人,你快把我折磨死了”。
听到妈妈的恐吓,艾米吓得直摆手,一边哭一边说:不要,妈妈”。
妈妈走到沙发上拿起女儿的饮料开始喝,但是艾米不让,等妈妈喝完一瓶,艾米竟然模仿妈妈的行为,快速跑进卧室,也将门反锁了。
艾米的行为让妈妈情绪崩溃,最后母女抱在一起痛哭。
父母在和子女的日常相处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矛盾、冲突以及争吵,这就是破裂。
由于父母和子女的需求、行为目的等都不同,很容易产生破裂,大部分的破裂都是良性的。
比如说孩子总是看电视而忘记写作业,父母就会很生气,如果止不住严厉批评或者打孩子,这种情况就可能造成关系破裂。

而艾米妈妈的行为已经属于严重的失控,情绪崩溃,对着孩子大吼大叫, 造成亲子关系的恶性破裂。
恶性破裂是由美国丹尼尔.西格尔和玛丽.哈策尔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提到的概念。
是指可能导致强烈情绪痛苦的关系破裂,这种破裂会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长期的破裂会影响亲子关系,反复发作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所以家长必须认清破裂的影响,及时进行改进,修复亲子关系。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情绪无法平复,继续和孩子玩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更烦心,带动起更大的情绪波动。
所以情绪失控时,需要先停止和孩子的互动,对孩子说清楚自己的感受。

当艾米不听妈妈讲故事自己玩耍时,妈妈便停下了,但是艾米不让停,开始哭闹。这时候,妈妈可以问下艾米到底想干嘛,对她说清楚自己的感受。
例如可以说妈妈不高兴了,你不听故事但是需要我一直讲,妈妈感觉很累”,同时问你想玩什么其他的吗”等,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正视和合理对待自己的需求。如果需要独处,一定要直接告诉孩子。
如果无法对待自己合理的需求,就会对孩子发脾气,或者觉得孩子要求太多,觉得很烦。
艾米的妈妈觉得烦心,直接丢下孩子,将自己反锁在卧室里,这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并且她经常对艾米说要把她送人,会让孩子感觉被抛弃,产生巨大的恐慌和害怕。
独处可以让自己稍微平复下心情和情绪,可以先给孩子说:妈妈需要单独呆十分钟,一会陪你好不好”。
呆的时候不要距离孩子太远,否则孩子依旧害怕。
孩子哭闹一定有她的原因,注意耐心询问和倾听。
4岁的轩轩一大早便要出门买玩具,但是爸爸不让去,说他已经有了很多了,不许再买。轩轩大吵大闹,被爸爸硬拽回客厅。坐在沙发上,轩轩一直抽泣。

妈妈拉着轩轩的手说:儿子,你想要什么玩具啊?”轩轩回答:小汽车”。
有了小汽车你就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你肯定很开心。但是今天咱们有别的安排,没法买。你可以先玩其他的吗?我记得你有一个挖掘机很不错的,拿出来咱们一起挖土吧”。
轩轩听了妈妈的话,心情好点了,抹抹眼泪,点点头答应了。
给孩子设置合理的限制,让他学会自律。
孩子总会做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例如不让他爬柜子,他偏要爬。让他离电视远点,他偏偏离的很近。种种行为冲击着家长的底线,让人不生气才怪。
想要孩子的行为符合大人的期望,就要合理设置限制、界定合理行为以及指示行为。可以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培养安全观念,
如果孩子的行为不合理,家长就要说不,并且保持平静心态,不要大吼大叫,明确告诉孩子理由。

如果孩子在屋内扔东西,可以让他去外面玩。孩子依据大人的指示,改变行为的方向。
身为父母,需要学会平复自己的情绪,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不要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如果做出伤害孩子的举动,后悔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