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你们好,欢迎大家进来阅读浏览,希望分享的每一篇文章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养娃路上有解不开的困惑,进来看看,或许就有你要的答案。
我不想学画画,妈妈,我宁愿每天晚上跟您学做饭。”孩子恳求地看着妈妈。妈妈看了看手里的报名表,接着就放下了,说:这是你的兴趣吗?好吧,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厨艺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关于兴趣,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妈妈口中的热门话题。孩子参加几个兴趣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如果有哪个孩子没有参加兴趣班,那反倒成了奇葩异类。
但是对于兴趣班,我们和孩子的观点却是两不相同的。
在我们看来,兴趣班不仅仅是能提升孩子的兴趣,同时也是孩子未来加分、考学或者是求职的敲门砖。而在孩子看来,兴趣班已经变成了他的第二课堂,而且还是不得不去的课堂。很多兴趣班甚至不是他自己的兴趣,而是被妈妈要求必须去的,即便一点基础都没有,也得必须喜欢上,必须学得精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兴趣班让我们感到很疲惫,明明一天工作很累,但却得不到休息,还必须陪着孩子去;同时孩子感觉更累,毕竟要学自己不喜欢学的东西,就像在完成任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2013年的端午小长假,仅仅3天的时间,很多孩子却是在紧张的补课中度过的。比如,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上3年级的小女孩,不得不在假期里继续学习英语和绘画,整个假期父母和她都过得昏昏沉沉的,丝毫没有放松感。
一位妈妈说:孩子班上的其他同学都上兴趣班,假如孩子不上的话,我们总怕他会被落下,其实看他这么累,我们也挺心疼。而且每周都要带着他奔波于各种兴趣班,我们自己也觉得很疲惫。”
另一位爸爸也说:曾经给女儿报过古筝班,当时每节课是80元,家里还花钱给买了古筝,但是女儿学了没多久就放弃了。她说,她不想学,想出去玩。”好在这位爸爸比较开明,听了女儿的话之后,便不再盲目跟风报班,一到假日他就会带着女儿出去玩,开阔她的视野。
但显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像这位爸爸这样的开明,大多数的人还是会被孩子未来的种种可能所束缚,即便自己疲惫,即便明白孩子不快乐,但就算拽也要把孩子拽去,因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而孩子自然也是一到上兴趣班的时间,就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不想去却又不得不去,否则妈妈严肃的表情也着实不好看。
这又何苦呢?想想看,人们对于不愿意做的事情,一定会消极对待,孩子更是如此。就算他人在兴趣班里,可是他的心在吗?这样浪费时间,对他、对我们难道就有好处吗?假如让他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那么,他的收获是不是会有所不同?仔细想清楚这些问题,也许我们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第一,不要带个人情感倾向地去了解孩子的兴趣
很多妈妈在对待孩子的兴趣方面,是带有极强烈的个人情感倾向的。比如,有的妈妈就希望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在了解过程中,发现孩子并不喜欢这些,而是非常喜欢各种运动,她们的情绪可能就会发生变化,或者嫌弃孩子的喜好,甚至开始抱怨运动多了会伤害孩子的身体。
这种个人情感因素的存在,会扰乱我们对孩子兴趣的判断,有些兴趣只不过是我们个人单纯地不喜欢罢了,兴趣本身并没有问题。所以,在了解孩子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我们要暂时抛开自己对某些兴趣的喜恶,用更客观的态度去确认孩子到底喜欢什么。
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并施以恰当的引导
了解了孩子兴趣的所在,接下来就是要引导他的兴趣健康发展了。若是我们认可的兴趣,那么我们也许会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而且为了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可能还会主动去搜寻相关的知识或者学习内容,以期能帮上孩子的忙。当然,这时我们也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问问他有什么需求,比如他想要学什么,想要有怎样的发展,比较偏重学哪一方面,等等。
若是我们并不认可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调整心态了。也许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才会不认可,那就多去了解,可以和孩子交流一下,听他说说他为什么会喜欢这项内容,他从中有怎样的收获,多站在他的角度去了解他的心情与感受,也许会体会到他对这个兴趣的感觉。
第三,鼓励孩子多发展正向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的确需要我们的尊重,但是不管怎样的兴趣,都要保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这个兴趣一定要是正向的,是积极健康的,这样的兴趣才有继续发展的价值。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那么,这时他的兴趣也许会变得不那么稳定,会因为好奇而接触一些不该接触的东西,我们的监督很有必要,鼓励他多与有健康兴趣爱好的朋友结交,使他不至于误入歧途。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欢迎大家踊跃评论,记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