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的游戏相信各位小时候都玩过,在我们小时候,最常见的就是"过家家",扮演爸爸、扮演妈妈,一起做饭,小时候玩起来这些游戏还挺认真严肃的。大一点之后我们又会去模仿电视剧里的角色,孙悟空、哪吒、张飞、林黛玉……
大人往往会嫌我们闹腾,叫我们"去那个屋闹去"。
现在的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也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快乐童年,和小伙伴们扮演喜欢的角色时那份心情想必依旧埋在心中,但是,我们自己又该如何看待孩子们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呢?
家长切莫偏见、偷笑,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好奇的开始,就一直在模仿。模仿着大人去咀嚼食物,模仿大人吃饭的样子把玩具塞进嘴里……张嘴、闭嘴、说话、触摸东西、扔东西,这些动作都是仿照着大人的行动学来的,正是通过这样单纯的模仿,孩子才能够学会这么多技能,才会一点一点地长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模仿无处不在。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念一句,孩子们念一句,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数学题,一步一步解开,学生也就学着老师做题的样子一步一步算出得数。
学习也正是模仿,模仿也就是学习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学习和模仿是没有明显的区别的,当两个儿童尝试着学习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样子去玩"过家家"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是没有任何奇怪想法的,这样的模仿学习就和平时学习其他事情一样自然。
所以,家长切莫因为自己的偏见情绪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心态,当孩子敬重的家长们对他们发出嗤笑的时候,孩子内心其实是无助的,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被家长嘲笑的羞耻感会让他们感受到委屈,从而降低和家长沟通的欲望。
那么,或许很多家长觉得,既然如此那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去吧,于是往往看孩子玩了一分钟,就忙于自己的事情离开了,这其实还是没有做到正面看待孩子的玩耍。
1. 模仿中存在着潜藏危机
孩子在年幼时模仿的对象多为动画片、故事书、课本上的角色,其中很多内容存在着想象力非常丰富场面,且并不符合现实,课本上的内容则多以真实为主。
在孩子进行模仿的时候,由于孩子自身阅历的不足,因而对自己模仿的内容并不能做到像大人一样能够分辨清所有的是非对错,因此很可能出现孩子模仿不好的角色、进行不好的行为。
这时候家长若是没有陪同,不知道前因后果,只是偶然看到孩子做出不好的行为,很容易变成一次误会从而引发矛盾。而很多家长也会有些过于苛刻地认为孩子模仿一些不好的行为是"这孩子学坏了",理所应当地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出这种行为,从而对孩子进行责罚,这也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作为家长,应当合理关注孩子进行的模仿游戏,在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及时进行制止,并且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好,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指责。
同时家长也需要注意,动画中的很多动作并不符合现实状况,放任孩子去模仿也会造成孩子受伤或误伤他人的情况。
2. 正面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孩子对于高兴、快乐的情绪往往是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的,因此在进行模仿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对那些看起来比较快乐的角色有着很强的向往。
因此我们可知孩子在对模仿对象的选择上很少有挑剔,在几个人一起模仿故事中的场面时,也总有孩子需要去扮演"坏人",而那些活泼好动、易冲动、开朗的孩子更加喜欢扮演个性鲜明的角色,次数多了也会影响孩子内心对于动画类简单的"暴力"产生兴趣,从一开始的轻松相处的角色扮演游戏渐渐"入戏",从而逐渐养成了偏向于暴躁的性格。
家长在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也一定要从旁认真观察,如果孩子常常去扮演"坏人"或者使用"暴力"、"欺负人"的角色,就需要及时进行引导,给孩子看一些温和的故事引导孩子去模仿,避免此类游戏影响孩子的性格,使其价值观逐渐扭曲。
3. 进行真实的"角色扮演"
在引导孩子正面积极地面对"角色扮演"游戏时,家长可以当视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陪同孩子进行一些真实的角色扮演。
比如多数孩子都会玩到的"做饭"游戏,那些种类丰富的玩具带给孩子的只是短暂和有限的快乐,这样的快乐是单纯沉溺在想象中,与现实脱节的。同时这样的游戏也并不完全利于孩子的成长,过于简单的"做饭"过程会让一些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热心孩子降低对厨具的戒备心,在家长不注意的时候想要给家长一个"惊喜",从而导致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同时,如果在家长"做饭"的时候,孩子可以参与进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择菜、洗菜等,在孩子接触刀具等物品时,家长需在一旁进行指导,这样孩子能够正视危险物品并合理安全地使用它们,不至于因为孩子的好奇,躲着家长进行一些危险的操作。
此外,当孩子加入到家务劳动中来,协助家长做饭后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成果,这样的成就感是玩玩具无法达到的。在这样的互动中,也能够让孩子增加自信心,变得更加积极好学、外向开朗,也能培养孩子合作的概念。
"角色扮演"好处知多少1. 培养积极主动的性格
通过上文中提到的"真实的角色扮演",孩子们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自己付出了劳动,并且获得了劳动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成就感会非常强。
这样的"成功"也就促使孩子性格上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积极参与到团体的交流中来,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愿意畅想劳动之后得到的成果,更加愿意为了好的结果而去进行思考,培养孩子积极向美好进发的兴趣。
当孩子具有了积极主动的性格之后,在其方方面面的表现中都能做出积极主动的选择,比如人际交往、学习、劳动、解决问题等等,当孩子养成了积极主动的习惯后,性格也就会变得更加独立、坚强,面对困难时愿意进行思考,更能够承受住挫折,更加自信。
2.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角色扮演"游戏的主体部分是"模仿",副体部分是"想象"。
儿童的角色扮演游戏主要是从某个已有的角色出发,孩子主要在意的游戏乐趣是"像不像"那个角色,这一特性在那些无法代入现实,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的儿童"专属游戏"中更加常见,这类游戏以孩子之间的互动为主。
当孩子处于这类纯娱乐的轻松、活泼的游戏氛围中时,孩子的想象力也就会愈加丰富,产生了创造的欲望,由此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然家长也需要留神,以免孩子的"创造力过强",将家里搞得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