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爱学习的孩子长这模样,看看你家孩子是吗?

有的孩子爱学习,有的孩子不爱学习,爱学习的孩子容易成功,不爱学习的孩子较难成事。

学习,不仅仅指在学校中的课本知识,也指长大成人后的技能学习。预知孩子是否喜欢学习,可以及早采取措施,或引导发展,或矫正归位。越早学习的孩子,越处于知识学习的领先地位。如果家长宽慰自己说: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长大后,就很难使其投入学习中了。

爱学习的孩子,往往有以下这些特征。

爱学习的孩子,有一双大而亮的眼睛,充满了好奇。

好奇是一种兴趣,而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动力。

过去有一种习俗叫抓周”,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如果小孩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虽与其母亲的照看培养方式 有关,可解释为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但至少说明,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对外界事物的兴趣”。

孩子到了外面,对好多事物(不包括游戏和食物)有兴趣,长时间地、反复地注意。或是不断地模仿,并且饶有兴致,乐此不疲。这就是他的天性中有浓厚的兴趣。反之,只是满足于吃和喝,或者是一些太有吸引力的游戏,对其他事物 不怎么在意,那就是兴趣力薄弱。

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有重大作用,对孩子的在校学习,作用就更大了。家长应该尽早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加以恰当的引导,使孩子的智力得以开发,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以开阔。假如孩子没有足够的兴趣力,家长就得想法培养,以免学龄阶段学习乏力。

爱学习的孩子,有一双填充不满”的耳朵。

这样了孩子,不仅对其年龄阶段的事物,而且对超出其年龄的事物,也喜欢。尤其表现在成人交谈时,他们要参与,甚至还要插话。大人们往往将这视为多管闲事”,其实是孩子们喜欢倾听”的表现。

有的孩子很喜欢听故事,因为他们大多看不懂书,就缠着父母讲故事。如果父母嫌烦”,扔给手机让他们自己玩,或者打开电视给他们放动画片。其实是一种不经意地扼杀”孩子想象力的行为。

因为语言是抽象的,语言描述的对象,必须倾听者加以自己的想象才行,尤其是没有生活经验的儿童,这种想象力得超乎寻常地丰富方可。所以,无论是成人们在叙述生活事件,还是给孩子们讲故事,都是在充分地调动着孩子们的想象。而孩子可以聚精会神地听讲,说明他们以想象力来参与倾听了。大人们应该感到高兴,珍惜这样的机会。

而游戏和动画是立体的,活动的,是可以满足视觉和听觉感官的,把一种画面或生活或世界原本地给了孩子们,他们不需要想象的参与,也来不及调动想象来参与。这对他们思维中化抽象为为具象,化静态为动态,化听觉为视觉等方面的成长,是不利的。

爱学习的孩子,有一张问个不停的嘴。

爱问是每个孩子的共性,但爱学习的孩子,所问比较高端”。他不是问:香蕉好不好吃”,我能玩游戏吗”之类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都不好回答的问题,如:太阳为什么从东面升起从西边落下,它不回家吗?为什么它第二天还能从东边出来?”或者:为什么妈妈不能像小鸡的妈妈一样也给我生出一大群小孩子和我一起玩?”

一方面,这些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或者原理或者逻辑上了。另一方面,他们的观察更深入更仔细,对一些事物有连续性”的好奇,喜欢穷追式”的发问。为什么”类的问题,比是什么”的问题更有价值,更具备学习的素质。

父母对这类孩子,往往感觉其烦人”,以长大了你就知道了”,或者这不是小孩子应该知道的事情”搪塞。也有的家长给孩子点吃的玩的,打发了事。这样就转移了孩子的兴趣,弱化了孩子的专注,堵死了孩子的好奇。父母应当学习,学会回答提出的问题。也许,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而不爱学习,是父母造成的。

爱学习的孩子,常有呆若木鸡”的神情。

有时,发现孩子呈现出一种痴呆”的状态,你喊他他都像听不见一样。这不是呆傻的表现,而是孩子专注于某一事物的特征。可能是他对于某一事物产生了好奇,在进行研究,处于神游”状态。有时,孩子能对一片木板,一张纸,一把勺子兴趣盎然,把玩不停。这也不是弱智,而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现。他可能将手中的东西设定为某一对象,进入自己虚拟的世界”,既可发展想象力又可培养注意力。

带孩子出门,如果孩子在某处或某个东西前站着不走,只要不是贪吃贪玩,就不要催他离开,可以和他一起研究。发现孩子在玩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比如一根小树枝,也不要强迫他扔掉,可以和孩子共同进入他虚构的境界中,满足他的好奇。哪怕他蹲在一窝蚂蚁前,看蚂蚁们忙出忙进,也可以陪他看到底。大人不感兴趣的东西,也许还是孩子们探究世界的窗口。

专注力是学习的保障之一,是一种必备素质。具有这一品质的孩子,容易在学习中成功。但专注力,孔明在幼儿阶段培养起来的。

爱学习的孩子,常有得意的表情。

孩子攥紧双手,跑到你面前,一脸神秘地让你猜他手中是什么。孩子缠着你,让你看他拼装好的简单的东西,你别嫌烦”,也别瞧不起孩子的成就。孩子对成就有追求,希望得到大人的夸赞,这说明他具有爱好学习的品质。

同一件事情,他做的好,别的孩子不如他,他会高兴,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或夸奖,你别忽略。适当的鼓励很重要,在大人无所谓,在小孩子,就是加油,就是动力。成就感可以产生自信,也可以产生经验。不断地期冀成就,不断地获得成就,过程中,必然有学习。

向上,永远是一种动力,在孩子时代,这种动力的来源,只是一种朴素的满足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满足感就会从事物转移到学业,进而到事业。

爱学习的孩子,可能有顽固”的表现。

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完成,有时顽固”得令大人恼火。你为什么不把它看作是一种坚持”呢?这是多么不容易的品质啊!比如搭积木,孩子非要到成功不可。比如玩射击,孩子一定要射中红心才肯离开。比如数数字,孩子必须要数够一百才做罢。

世界围棋冠军陈耀烨,小时候下围棋,在大名鼎鼎的棋圣”聂卫平面前,也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下法。气得聂卫平都说:你行,你行!”其实聂卫平小时候和陈毅下棋又何尝不是这样。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到长城非好汉。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这样坚持”出来的。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越是复杂的艰难的事情,越容易失败。学习也是这样,正确永远是在无数次错误后得到的。坚持就是胜利,坚持靠的是意志和毅力。这种品质,先天具备更好,后天不要磨灭。先天没有,后天也可以培养。怕的是失去机会

孩子们在幼小时,智力和能力素质差异很小,后来逐渐拉大了距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做父母的,敢说自己没有责任吗?没有进行这阻挠、破坏和打击吗?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你及时给过孩子必要的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