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时会发现个别的学生上课打盹,有极个别学生会在周末往网吧里跑,还有的学生对手机游戏痴迷等等,面对这种现象,家长、老师感到焦虑,管急了恐怕出意外,管松了没有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各自的心理个性差异很大,承受能力各不相同,特别是对心理脆弱的孩子的管教,更是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单就学业学习而言,中学生每天确实是在一种满负荷状态下进行的,向课堂要质量使学生每堂课都要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课后各学科作业很多,也不得不放弃很多娱乐放松项目,争分夺秒的写作业。天长日久,极易产生疲倦感、消极感,特别是学业成绩持续不理想的状态下,厌学、逃课,然后在游戏里寻找自我安慰,就会成为一些学生的无奈选择。
深入分析中学生的这些毛病”与问题”,我们不难从各种表象中发现其中的一个共性,就是有些学生的压力找不到释放的出口,或是久而久之后,麻木不仁了。那么,到底怎么办才好?同学们,不妨换一下思维,学会用自己的一两个兴趣释放压力。
这里说的兴趣有三个特征:一是与高考学科无直接关联的兴趣,这类的兴趣可以使人放空心身,使得压力得到真正的释放。二是对心身健康有益的兴趣,这类兴趣不是手机游戏,不是低级趣味的,不是对身心无益的。三是易于操作、简单方便的兴趣,这类兴趣必须是在校园里能够实行的,校园里不具备条件的一些兴趣,因为时间、空间的原因,不易于操作。
上述兴趣种类繁多,如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手球、跳绳、踢毽子等各类体育健身项目,如唱歌、跳舞、朗诵、笛子、吉他、琵琶、口风琴、二胡等各类艺术项目,还有诸如慢跑、散步、聊天、读点诗文美篇等等。可能有的同学会说,自己没有什么爱好兴趣。我这里说的兴趣,就是自己喜欢的某种小活动、小兴趣,不一定高大上”,这些兴趣不一定是特长,只要喜欢就好,只要有利于放松就好,如几个人在一个地方,随意哼唱几支校园歌曲、青春歌曲;几个人在一起海阔天空,聊天逗趣;一两个人一起在操场漫步,或慢跑。一句话,就是放松,调整好心身。
这些兴趣一般都是在大课间、午饭前后、晚饭前后,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这些兴趣还有一个特点,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当然这些兴趣,与学生社团是不矛盾的、不冲突的,可以一致,也可以互补。可能有的同学说,自己性格内向,没有朋友,也没有兴趣,其实人的性格没有固定不变的,只要你主动,总会找到说话投机、有缘分的同学好友。如果还有的的同学说,自己就乐意独处,那也没有关系,一个人在教室或校园的某个地方读点散文、诗歌、杂文,或学着写几个字、画几笔素描、写意画。
当然这些兴趣都是雅趣、乐趣、志趣,闲趣,而不是不健康、不文明、不美好的坏兴趣”。作为美好的青少年,无论文化课学习成绩怎么样,都应该自觉抵制、远离低级趣味的东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阳光为伍,与星光为伴,拒绝歪的、邪的、黑的、坏的东西的诱惑,健康成长。
兴趣是课外兴趣,是调节身心的,是为了更好的高效学习的,在学生阶段,无论如何,可别耽误了功课这个正事”!
(作者:李维东)
注: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严禁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