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的标配就是——有话好好说

海明威说,我们用两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作为成年人,当慎言笃行。

作为父母,在孩子面前慎言是基本道德。

慎言,出言谨慎之意。

孩子是父母的镜像。

孩子的言语是镜子,清楚地照见父母的样子。

粗鄙不堪的父母很难养出细腻温暖的孩子。

01、 杜绝言语暴力,不逞口舌之快

来自泰国芭达雅小超市,孩子开枪自杀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21岁儿子托沙多终日沉迷电动游戏。

警察父亲回家后,看见孩子只顾打游戏,他呵斥孩子并将手枪拍在桌子上,要求他做出抉择:要么放弃游戏,要么用桌上的手抢射击父亲。

父亲的手才刚刚放下手机,儿子就毫不犹豫拿起桌子上的手机,对准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然后软软地瘫倒在桌上。

一旁原本坐着的母亲大惊失色,抢地恸哭。

父亲惯性地朝前走,听到枪响和背后妻子的动静,还回过身气愤地拍了一下儿子的头,孩子顺势倒地,父亲才惊觉出事,悲恸地躺在地上,四肢无助地在空中乱蹬。

……

自杀是一个孩子对成人社会最后的控诉和抗争,本质上是孩子对父母、家庭、学校和世界生无可恋的深深绝望。

视频中的儿子那样决绝的举枪自杀,父亲的责骂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责骂应该是他的日常。

让这样的悲剧少些再少些,直到绝迹,成为历史。

父母当慎言,杜绝言语暴力,不逞口舌之快。

否则一时之快换来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余生都活在痛苦里。

人的构造从上往下,大脑在上,嘴唇在下。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说明大脑要先于嘴唇启动,思考在前,语言在后。

所以,怎能不顺应物竞天择,要慎言?

钉子的故事。

有个年轻人,极其优秀,但有个缺点,出言不逊,屡教不改。

道长从口袋里取出几颗钉子对年轻人说:你去把这几颗钉子钉在树上。

年轻人照做了。

道长又说:你去把钉子取下来。

年轻人又回到树下准备把钉子取下来,但费半天劲,用各种工具折腾半天才取下一颗钉子。

道长用手指着那个钉子留下的痕迹说:钉钉子容易,拔出来很难。就算拔出来,树干上还是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再不会像从前一样。对别人说过伤害的话,就像钉子钉在别人心里,即便事后道歉或后悔,可是你留给别人的伤害,就像留在树上的痕迹一样,很难消除掉。

言语如钉,颗颗入心。

我们经常形容孩子是一张未曾描绘的白纸,落笔无悔。

父母的言语是笔,你的每一句话都是成就他未来的线条。

孩子的未来是画面壮丽,未来可期的蓝图,还是画面混乱,线条芜杂的草稿纸,取决于你怎么说话。

父母教育孩子的法则中有一条叫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无论身体还是语言。

教育的基础意义是从小让孩子建立大的生命格局,而不是仅仅教会他们生存、竞争。

娜塔莉亚.金兹伯格在《小小的美德》里说,在教育孩子时,我们最需要谨记的一点是,让他们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世界的声音再嘈杂,我们也要守住心中的那份美好。

02、不牢骚不抱怨不骂人,正面积极用语

柳亚子和毛泽东的的诗词唱和中,有这样两句传播甚广的诗句。

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不愧是天选之子,这两句诗写的真是不能太赞。

父母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做到那个什么样的人。

面对困难或问题,牢骚抱怨都是一种自怜自艾的逃避退缩行为,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若任由这种行为发展下去,就会变成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的负能量者,让人退避三舍。

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你要做的是面对、接受、解决。

这样才会从一个个小的问题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累计自信,从而有勇气面对更多更大的挑战,人生才会无限宽广。

至于骂人就更加错误了,没有父母希望孩子年幼时就习得一口脏话、粗话,令人惊愕反感。

孩子是天然璞玉,你的言语如刀,孩子就是你一刀一刀雕刻出的模样。是将他光亮晶莹的一面展现,渐渐巧夺天工,大放异彩,还是粗制滥造,任他浑浊不堪?

父母其实才是最需要学习考试后,才能持证上岗的工作。

因为没有人天然地会做好父母这份工,都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行。

父母要学会如何用正面、积极、具体的话语来和孩子沟通交流,不是一味简单粗暴地说"不要"。

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乱涂乱画,没有经过学习的父母会原地不动,然后本能地说:不要在墙上乱画。

孩子听从的可能性很小,该干嘛干嘛,接下来就是父母的威胁、发火,情绪失控到甚至动手。

有经验的父母会走到孩子身边,牵着孩子的手温和地说:来,这里有纸和笔,我们一起在纸上画,这样更好玩。

孩子多数会遵从父母的意志,转而去纸上涂鸦。

对孩子来说,父母光简洁干脆地说不要做什么,他们会惯性地继续原来的行为,耳朵选择性地抓取不要以外的关键词。

如果用正面、积极、具体的语言来告知和引导,孩子会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而不是茫然地被惯性支配,继续被制止的行为。

例如用"请你温和小声的对我说话"替换掉"不要大吵大闹";

用"请一个一个地拍好队"来代替"不要插队";

用"请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来取代"不要乱动"等等。

当否定和拒绝用的越少,使用的时候才会具有力量和震慑。

不然孩子整日被父母话语里的否定和拒绝包围,他的内心也是被否定和拒绝的,他不知道如何和自己好好相处,更不会与别人好好相处,逐渐成为一个叛逆、没有规则意识、边界模糊的问题孩子,终究一天会被反噬。

03、 有话好好说,不然就保持沉默。

女儿学校的周五是不穿校服日,大家可以自由的穿衣服。

她穿了一身黑,就胸前有白天鹅的衣服去了学校。

一个西裔女同学这样对她说:哇哦,你真是太美了,我的梦想就是穿你这样的衣服…

我惊讶这孩子才七八岁就如此会表达,可以说是家学渊源了。

老外的会说话,我是领教过的,能说十分钟以上的赞美之言,一点不带重复的。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说话,有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你必须好好说话,如果不能,请你闭上嘴巴。

国外的父母身体力行着这一原则,然后他们的子女也耳濡目染地学会如何说话,如何好好说话,如何把话说得漂亮,鲜有"刀子嘴,豆腐心"现象。

父母教育子女成长的基本法则之一就是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父母的嘴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你的言语可以是风,能让星星之火燎原。

你的言语也能是雨,能把燎原之火浇熄。

父母的啰嗦本意是为你好,但爱不得法,必受其害。

恰如一台发射信号的基站,功率再强大,也照样覆盖不到地下室里的手机。

所以父母当慎言,这样说出去的话才具有分量和意义,不然苍蝇一样终日嗡嗡嗡,会让孩子崩溃厌恶,也会让自己面目可憎。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佛陀说,言语如利刃,伤人于无形。

言语如刀,刀刀致命,不破皮肉,即可见血,杀人诛心不留痕。

言语如灯,可以度人,泽被大地,照亮别人,破开愚痴黑暗。

请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明灯。

父母是人间的菩萨。

真正有威猛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