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作文无话可写?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被“唤醒感知”

现在的孩子的作文,普遍存在"写不出"和"写不长"的问题,作文成了孩子学习的"老大难",也成了家长的老大难。究其根源,是因为孩子的感知力差,感受力不强,对生活缺少深入的感悟和思考,以致写不出(无话可说)、写不长(内容不生动、不充实)。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返本归真,从提高学生的感知、感受能力入手,真正让写作建立在孩子对生活的感受的基础之上。这也是我们"新感觉作文"的宗旨所在。

"新感觉作文"重视的三个词语是"感知、感受、感悟"。

感知,就是通过感觉器官来了解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指的是"五官",即眼、耳、鼻、舌、身,相对应的"五感"是形、声、闻、味、触,相对应的"五觉"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觉"再加上"心觉",我们称之为"六觉"。

下面我们看一位作者写他吃熏肉的感觉:

买了一根肉肠,两个猪蹄,一块猪头肉,掰一块,放到嘴里。先是一股熏香,在口腔内缓缓升腾,第一感觉非常棒;咀嚼几下,牙齿的挤压和研磨下,肉香涌了出来,先是淡淡的,然后浓浓的,让人感觉到惊讶,怎么这么香!肉香和熏香混合在一起,从齿间爬上舌尖,又从舌尖弥散到整个口腔,在口腔中徘徊、回荡,像晨雾笼罩着大地,慢慢的就浸润到百肢百骸,整个人被快乐包裹起来。如果你喜欢听古典交响乐,一定熟悉这种感觉——全身心融化在音乐之中,每一个细胞都能感受到音符的魅力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

怎么样?是不是把"五感"中的"味"写得荡气回肠?

作家林清玄在《光之四书》中写了《光之色》《光之香》《光之味》《光之触》,提醒人们,社会在进步,可是人们的感知力却在退步。阳光在林清玄的眼中,有色彩,有味道,有香气,有触觉。晒了阳光的谷子,就格外香;晒了阳光的鱼,就格外新鲜。只是我们的嗅觉在现代社会,退化了,我们的手,也只有了皮肤的触觉,而失去了心灵的触觉。

《道德经》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现代生活,让我们的感知能力弱化了。

"新感觉作文",首先就要"唤醒感知",通过恰当的训练,调动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使孩子们的感觉器官得到唤醒和强化,实现孩子感知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孩子们感知到世界的美好。

这种先建立"感知系统",后建立"词汇系统"的训练,是在分析儿童的认知特点后,确定下来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我们的"新感觉作文"教学,就是遵循儿童这一认识规律,有序训练,从而实现儿童认知的自我建构。这时,展现在孩子面前的将是一个令他们振奋且全新的世界,这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得到提升的又岂止是区区的一点写作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