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六十花甲子掌上推算法 小六壬的推算方法

六十花甲?

是古代的一种年龄称谓。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
 “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成语“丁是丁,卯是卯”即源于此。因为“丁”和“卯”分别属于天干和地支,混误不了,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办事认真,毫不含糊)。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 据考证,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我国就已经有用干支记日的记载,而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开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在此以前的干支,是后人加上的。干支纪年从东汉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六十花甲子掌上推算法

天干地支与六十花甲子速算的问题

1984年是甲子年
2014-1984=30
则对应30癸巳
01 甲子 11 甲戌 21 甲申 31 甲午 41 甲辰 51 甲寅   
02 乙丑 12 乙亥 22 乙酉 32 乙未 42 乙巳 52 乙卯   
03 丙寅 13 丙子 23 丙戌 33 丙申 43 丙午 53 丙辰   
04 丁卯 14 丁丑 24 丁亥 34 丁酉 44 丁未 54 丁巳   
05 戊辰 15 戊寅 25 戊子 35 戊戌 45 戊申 55 戊午   
06 己巳 16 己卯 26 己丑 36 己亥 46 己酉 56 己未   
07 庚午 17 庚辰 27 庚寅 37 庚子 47 庚戌 57 庚申   
08 辛未 18 辛巳 28 辛卯 38 辛丑 48 辛亥 58 辛酉   
09 壬申 19 壬午 29 壬辰 39 壬寅 49 壬子 59 壬戌   
10 癸酉 20 癸未 30 癸巳 40 癸卯 50 癸丑 60 癸亥

六十花甲子掌上推算法

小六壬的推算方法

小六壬预测方法十分简单,预测时只须提取当时的月、日、时信息,按照一定的推算规则,用左拇指在六个掌诀位上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掐算即知结果。其法以大安起正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下面详解推算方法。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初八,初九,初十,
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廿一,廿二,廿三,廿五,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 用十二支表示:
(1)子时(23点~1点); (2)丑时(1点~3点);
(6)寅时(3点~5点); (4)卯时(5点~7点);
(5)辰时(7点-9点); (6)巳时(9点~11点);
(7)午时(1l点~13点); (8)未时(13点-15点);
(9)申时(15点~17点); (10)酉时(17点-19点);
(11)戌时(19点~21点); (12)亥时(21点~23点)。 ①大安定位——食指根部;
②留连定位——食指指尖;
③速喜定位——中指指尖;
④赤口定位——无名指指尖;
⑤小吉定位——无名指根部;
⑥空亡定位——中指根部
掐算顺序按①大安——②留连——③速喜——④赤口——⑤小吉——⑥空亡,此顺序永远固定不变。 ①大安
身不动时,五行属木,颜色青色,方位东方。临青龙,谋事主一、五、七。有静止、心安。吉祥之含义。
诀曰:大安事事昌,求谋在东方,失物去不远,宅舍保安康。行人身未动,病者主无妨。将军回田野,仔细好推详。
②留连
人未归时,五行属水,颜色黑色,方位北方,临玄武,凡谋事主二、八、十。有喑味不明,延迟。纠缠.拖延、漫长之含义。
诀曰:留连事难成,求谋日未明。官事只宜缓,去者来回程,失物南方去,急寻方心明。更需防口舌,人事且平平。
③速喜
人即至时,五行属火,颜色红色方位南方,临朱雀,谋事主三,六,九。有快速、喜庆,吉利之含义。指时机已到。
诀曰:速喜喜来临,求财向南行。失物申未午,逢人要打听。官事有福德,病者无须恐。田宅六畜吉,行人音信明。
④赤口
官事凶时,五行属金,颜色白色,方位西方,临白虎,谋事主四、七,十。有不吉、惊恐,凶险、口舌是非之含义。
诀曰:赤口主口舌,官非切要防。失物急去寻,行人有惊慌。鸡犬多作怪,病者出西方。更须防咀咒,恐怕染瘟殃。
⑤小吉
人来喜时,五行属木,临六合,凡谋事主一、五、七有和合、吉利之含义。
诀曰:小吉最吉昌,路上好商量。阴人来报喜,失物在坤方。行人立便至,交易甚是强,凡事皆和合,病者祈上苍。
⑥空亡。
音信稀时,五行属土,颜色黄色,方位中央;临勾陈。谋事主三、六、九。有不吉、无结果、忧虑之含义。
诀曰:空亡事不祥,阴人多乖张。求财无利益,行人有灾殃。失物寻不见,官事有刑伤。病人逢暗鬼,析解可安康。

六十花甲子掌上推算法

六十花甲子口诀歌是怎样的?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墙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辰癸卯金泊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戊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一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椹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六十甲子又称六十花甲子,是老祖宗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循环组合: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满六十为一周,称为“六十甲子”。又称“六十花甲子”。

因为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所以也叫“六甲”。道家所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是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太岁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作为称呼这些神的名字。

甲乙锦江烟,丙丁没谷田。戊己烧城柳,庚辛吐杖钱。壬癸林钟满。此口诀是根椐相临两组:干支纳音相同,天干相同而地支相冲,的两组干支纳音也相同来编写的。例如:甲子,乙丑纳音是金, 同时甲午,乙未纳音也是金。上述口诀又是把地支按“子丑,寅卯,辰巳”的次序来定位, 同理“午未,申酉,戌亥”一样的推出。

如上口诀第一句就是指:(甲乙锦江烟)甲子、乙丑的纳音对应“锦”——故属金,甲寅、乙卯的纳音对应“江”——故属水,甲辰、乙巳的纳音对应“烟”——故属火,而与其天干同,地支冲的干支纳音也就出来了,甲午、乙未的纳音对应“锦”——属金,甲申、乙酉的纳音对应“江”——属水,甲戌、乙亥的纳音对应“烟”——属火,以此类推即可。

-个甲子如何推算如何区分对联的上下联

1、甲子如何推算:
  60年一个甲子。用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已、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
  ,60年轮一次。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为基本分类符号,而六十甲子则为实际运用之符号。就是分别以天干和地支的一个字相结合,比如第一年是甲子、第二年就是乙丑、第三年就是丙寅……
  天干共十个,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计算方法:年份的最后一位中0对应庚,1对应辛,2对应壬,3对应癸,4对应甲,5对应乙,6对应丙,7对应丁,8对应戊,9对应己.
  地支(即12生肖)共12个,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计算方法:当年生肖是什么就对应它的相应地支.如:子对应鼠,丑对应牛……
  综上即可算得当年的天干地支.如:1901年最后一位是1,因此可得天干为辛,又因为当年为牛年,因此其对应的地支为丑.所以1901年为辛丑年(我们要永记辛丑条约的耻辱!)
  同样可得1983年为癸亥年,1984年为甲子年,1985年为己丑年,1986年为丙寅年。今年是羊年,即2015年为农历乙未年。

  2、如何区分对联的上下联:
  贴对联,古人书写习惯是右起竖写,且以右为上,也就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一般情况下,对联要求“仄起平收”:仄(声调第三声、第四声)起,平(声调第一声、第二声)收,也就是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是上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
  如果两联同平或同仄,不算完美的对联。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确定?
  一是看谁更平(平分阴平、阳平);谁更仄(仄分上声、去声);
  二是按内容前因后果,“因”在前,“果”在后;
  三是按时间先后,一般是先说早的,后说晚的;
  四是看内容空间,一般是先说小的,后说大的,先说近的,后说远的。
  总之要意思联贯才为正确。

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是什么意思?

十五志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名 六十花甲(耳瞬) 七十古稀(从心所欲) 八十耄耋 一百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六十岁称为花,那么一甲是多少年

1、一甲子也是六十年;
  2、详解:
  60年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

裴翁 裴春云 六十甲子花纳音五行之口诀是凭什么原理公式定理推算出来的

看一下三命通会吧,讲的很详细。纳音简单说,音始于西方而左行,西方属金,则顺序为金火木水土,纳音规律同位娶妻隔八生子。所以开始的甲子乙丑为仲金是纳音规则规定的,隔八生壬申癸酉为孟金,隔八生庚辰辛巳为季金,隔八生戊子己丑为仲火...隔八生丙辰丁巳为季土;甲午乙未为仲金,隔八生壬寅癸卯为孟金...隔八生丙戌丁亥为季土。 记忆纳音有歌诀:甲乙锦江烟,丙丁没谷田,戊己营(繁体草字头是两个火)堤柳,庚辛挂杖钱,壬癸林钟满,花甲纳音全。看部首就知道属性了。地支十二,分六组,即甲子乙丑为锦(金),甲寅乙卯为江(水),甲辰乙巳为烟(火),甲午乙未为锦,甲申乙酉为江,甲戌乙亥为烟,余仿此。具体纳音也有歌诀:海中藏着金箔白,沙中自有剑锋钗(海中金子丑,金箔金寅卯,白蜡金辰巳,沙中金午未,剑锋金申酉,钗钏金戌亥,余仿此);涧下大溪长流水,天河井泉归大海(涧下水,大溪水,长流水,天河水,井泉水,大海水);霹雳炉中有覆灯,天上山下山头晒(霹雳火,炉中火,覆灯火,天上火,山下火,山头火);壁上城头沙中埋,路旁大驿屋上盖(壁上土,城头土,沙中土,路旁土,大驿土,屋上土);桑柘松柏大林外,杨柳石榴平地排(桑柘(zhe)木,松柏木,大林木,杨柳木,石榴木,平地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