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大喊大叫的原因
1.遭受强烈挫折后的反应
成年人的生活会面临许多冲突、压力和要求、遭受挫折非常普遍。对于许多父母而言,对孩子大喊大叫是其遭受强烈挫折的一种反应。
父母心情不好时,孩子要是不听话、闹脾气,父母极有可能采用暴力手段呵斥孩子。

2.我父母对我大喊大叫过,我也这样做了”
一些父母在成长过程中,曾多次遭受过父母情绪崩溃对其大喊大叫的情况。一些父母认为:我必须解决大喊大叫的问题,否则孩子就会学我的样。”但也有一些父母觉得孩子的行为太不像话,大喊大叫才会让他们步入正轨。
3.大喊大叫成了一种习惯
很多父母觉得,只有对孩子大喊大叫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于是经常采取这个办法,形成了习惯。
这种习惯带来的问题是,孩子会采取充耳不闻”或是以牙还牙”的方式应对父母。
您在大吼大叫的时候说的任何话,孩子根本听不见,他只会看到您暴躁如雷的怒目圆睁。
孩子做错事当然要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应该是不带有情绪的教育。这就跟孩子闹情绪时一样,当孩子因为某件事情大哭大闹,您在他哭闹的时候跟他讲道理,他是绝对听不见的。您需要等他哭完平静了以后再跟他聊。
父母也一样,当您带着情绪的时候,您对孩子的教育”有可能就不那么正确或者理智了。
对宝宝大喊大叫的人,无外乎两种父母,一种是情商过低,除了以这种较为极端的方法树立自己的家长权威,完成恐吓式育儿外,已想不出别的更聪明更有创意的招来应对宝宝的问题。
另一种是控制欲极强的父母,这种父母一般自小被各种规矩、家风”束缚管制,导致内心几乎没有真正自由自主过,进而演化成以爱的名义对宝宝加以限制和呵斥。
这两种父母,除了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造成消极的影响外,还会对心理留下巨大的阴影。
随着孩子的成长,只要他们能发展出一定的主见和能力,掌握一定的视野和资源,他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抗拒,进而想远离这种环境,形成让家长更难以接受的叛逆。
代替大喊大叫的策略
1. 成为主动的倾听者
如果父母和孩子正处于冲突之中,父母可以尝试把孩子从矛盾冲突中拉出来,通过询问、引导沟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真实感受。
避免当众对孩子进行评判,当众评判会让孩子觉得在受指责批评,进而产生防范心理。
2. 通过理解平静情绪
倾听有助于父母更深地了解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尝试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不仅能让父母平静心情,更能找到有效的方法。
理解你的孩子正在经历什么事,有助于你把情绪平静下来。你的情绪越缓和,你就越不会冲动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3. 直接告诉孩子你的期望
孩子的领悟力和理解力并不全面,如果父母不向孩子讲清楚某件事让自己头大,受不了,孩子是不会知道的。
如果父母不讲清楚直接对孩子大喊大叫,并不会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适得其反。孩子需要父母耐心的讲明白才能理解父母的感受是什么。
让孩子知道你期望什么、想要什么,而不要让他来猜测你的期望是什么。这一点对于解决亲子矛盾非常重要。
4. 运用低声细语
低声细语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在公众场合避免孩子哭闹,家长暴躁”也非常有用。
运用低声细语,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步骤:
1)平静地走向你的孩子,首先引起他的注意;
2)直接盯着孩子的眼睛,在你说话前停顿一会儿(如有需要,要蹲下来);
3)如果你认为不会在身体上威胁到孩子,轻轻地把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
4)简单扼要地轻声说出你的要求,语气要坚决,然后离开。
所以,从现在开始,好好对孩子说话,把声音放低,把语言变亲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