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发现孩子偷东西了,你会怎么做呢?有一个爸爸发帖,说自己家儿子快5岁了,最近给他报了乐高兴趣班,却发现他偷偷把人家兴趣班的乐高小人拿回家。
爸爸问儿子,为什么要把这个乐高拿回来?儿子说,他喜欢乐高小人上的两只小眼睛。
通常情况下,父母发现孩子偷了东西,可能会打,可能会骂,但是这个爸爸接下来做了三件事,让大家纷纷点赞:
第一件事:定性
这个爸爸认为,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各种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对物品的占有”心理也是一种本能,并不是出于恶意或蓄意的偷窃,作为父母应该引导,而不是指责其品德。
第二件事:自省
孩子犯错,肯定是父母在养育上有所欠缺。比如偷东西这件事,本质上是孩子缺乏一定的规则感,他不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回家,家长是有责任的。
第三件事:承认错误
每个人犯错后都要承认错误,但这个爸爸并没有拽着孩子去逼孩子道歉,而是和孩子妈商量后,陪着孩子去道歉。一方面是让年幼的孩子不会感觉到无助,让他明白父母还是爱他的,但错误一定要承认;另外,也是告诉孩子,如果这件事父母有责任,父母也应该承担后果。
最后,这个爸爸带着孩子找到兴趣班的老师,让孩子道歉、认错并归还了乐高小人,然后爸爸再跟老师道歉,承认教育上有疏忽。
这个父亲的做法,引得网友纷纷点赞。其实生活中孩子犯错很常见,但能正确引导的家长并不多,能承认自己有责任的父母更是少之又少。
很多家长认为,我一个大活人,让我去跟别人低三下四地道歉,多没面子啊。
其实,敢于承认错误的人反而能得到别人尊重。父母认错,并不是说给老师听的,而是说给孩子的,要让孩子明白,即便大人犯错也要道歉悔改,做一个榜样。
那么,当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做呢?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建立物权意识
孩子从2岁开始进入物权敏感期,如果家长没有引导过,他们是无法分清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只是自己喜欢就会拿,拿不到会生气,别人拿会嫉妒。
家长要帮助孩子区分物品的物权,比如口红是妈妈的,茶杯是爸爸的,小熊是宝宝的,让孩子明白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允许,再喜欢也不能拿。
2、 保护孩子的尊严
如果孩子第一次的偷盗”行为发生在公共场合,很多家长会感觉下不来台,因此会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孩子犯错,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但前提是不能侮辱人格,给孩子扣大帽子贴标签,因为孩子犯错时是很无助的,如果自己最亲近的家长当着外人辱骂自己,会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感。
3、 不要袒护孩子
也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犯错后反而会护短”。比如有的熊孩子去亲戚家玩,弄坏亲戚的手办、口红等,事后家长还来一句他还小,你就让着他吧”。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孩子一错再错,也会让对方看不起,认为你们没有家教。
4、 培养孩子同理心
可以让孩子带着自己最宝贵的玩具出去和小朋友玩,玩耍中他会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对自己多么重要,而当别人拿走时自己是什么感受,从而理解别人对心爱之物的感情。
你家孩子偷”过东西吗?你会怎么做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