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的方式都存在着种种不足。它们往往会妨碍亲子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也不能有效实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甚至还会对伤害到孩子。

如何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有效陪伴呢?
首先,爱是实现有效陪伴的力量源泉。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爸爸妈妈之爱有着多种表达方式,而最直接最受孩子欢迎的就是用心陪伴孩子。因为爱,爸爸妈妈愿意放下自己的工作和娱乐,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读书、嬉戏和玩耍;因为爱,爸爸妈妈愿意接纳孩子的所有,并尊重自己孩子的独一无二;因为爱,爸爸妈妈愿意肩负起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重任,在相互陪伴中了解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教育孩子。而孩子则在有爸爸妈妈陪伴的日子里,感受到爸爸妈妈浓浓的关爱和温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变得自尊和自信;在爸爸妈妈的教育和引导下长知识强能力。所以,爱是爸爸妈妈陪伴孩子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是有效陪伴的力量源泉。
其次,足够的亲子共度时间是实现有效陪伴的前提。
美国亲子教育专家麦道卫 迪克.戴依认为爱的宝塔是由时间构筑而成的”。爱孩子,首先就要愿意花时间来和孩子共处。不愿意花时间来陪伴孩子,说爱孩子那只能是空谈。只有花足够的时间和孩子共处,才能了解孩子,才能言传身教影响孩子,也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或许有家长说,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但我保证亲子互动的优质时间”不就可以了吗?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高质量的,但是想要有质量,必须先要有数量。只有花大量的时间和孩子相处,我们才能获得高质量的时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父亲需要重塑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应当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这是提升亲子陪伴质量的必要保证。孩子小的时候,父亲要多带着孩子游戏,在游戏中和孩子建立感情,使父亲也成为孩子的依恋对象,产生安全感。研究表明,父亲和孩子之间的游戏,还可以诱导孩子的积极情绪,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满足,这种快乐和满足可以使孩子获得对世界、对社会和对人的信心和自信,得到对人宽容和忍耐的力量,很少紧张和得到应付环境的能力,帮助孩子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
长大后,父亲则要多与孩子进行言语沟通,关心孩子的思想,言传身教,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温暖,并从父亲不同于母亲的言行中获益。
再次,亲子间的互动和交流是实现有效陪伴的必要保证。
有效的陪伴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能够彼此回应的———有目光的注视和认真地倾听。这种交流和互动是双方的,是人———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彼此沟通,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一种控制与被控的单方说教。
研究表明,即便是婴儿时期,简单的照看如换尿布等本身并不是影响依恋形成的重要因素,谁能够花大量时间和婴儿玩耍并且交流,谁才能与婴儿形成依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亲子间的互动和交流更是彼此了解,充分发挥爸爸妈妈的教育和引导作用的必要条件。陪伴孩子并不是要求爸爸妈妈一定要预留特定的时间给孩子,在陪伴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爸爸妈妈将陪伴孩子理解为带孩子到高档的游乐场所游玩,到高档的餐厅就餐或旅行。

事实上,孩子的要求远没有成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偶尔的高档游乐场所、出门旅游或许是他们所期望的,但更多时候他们需要的可能仅仅是爸爸妈妈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或者和他一起漫无目的的聊天,共读一本书,最好是能陪他一起嬉戏玩闹,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其关键之处在于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要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了解和认可。事实上,正是这些平凡的亲子共处时刻让孩子看到了自己在爸爸妈妈眼中的重要性,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也正是这些平凡的时刻在塑造着孩子的品行。

最后,尊重和接纳是实现有效陪伴的内在基础。
有效的陪伴应该能够体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接纳意味着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只是因为他(她)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因为孩子长相漂亮或者表现很优秀;接纳意味着不管是孩子的优点还是缺点,爸爸妈妈都持以认同和宽容的态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放任自流。相反,接纳是爸爸妈妈引导和教育孩子的前提。
因为接纳对孩子意味着无论怎样,爸爸妈妈都是爱我的,是不会放弃或抛弃我的。这将成为孩子接受爸爸妈妈教诲的强大动力和支持力量。尊重孩子意味着爸爸妈妈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与爸爸妈妈一样的权利主体,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然而在很多中国爸爸妈妈眼中,天下无不是的爸爸妈妈”根深蒂固,孩子是幼稚不懂事的,甚至总是错的。

因此,孩子的意志、情感、个性在爸爸妈妈眼里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值得慎重对待。爸爸妈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去模塑孩子,让孩子成为爸爸妈妈想要他(她)成为的样子,而不是成为孩子他(她)自己。这是爸爸妈妈不尊重孩子,将孩子视为自己私有物品的典型表现。因此,尊重意味着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时,能够给予孩子活动的自由,能够认同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之,陪伴孩子是爸爸妈妈天经地义的事,陪伴既是爸爸妈妈双方应尽的责任也是爸爸妈妈爱的表达。有效的陪伴需要时间,但仅有时间是不够的。有效的陪伴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陪伴,需要爸爸妈妈用心,将爸爸妈妈对孩子满满的爱在陪伴中体现出来;需要在陪伴时和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更需要爸爸妈妈尊重和接纳孩子的独一无二。唯有如此,亲子间才能建立亲密关系,孩子才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建构起健康的人格;才能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不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