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有一句谚语: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意思是7岁看大”,中国也有这样一句俗语3岁看大”,虽然相差了4年,但东西方文化都在强调一件事——启蒙教育越早做越好。这个说法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就拿宝宝的语言发展来说,央视纪录频道播放过这样一部纪录片,六个月大的婴儿可以辨识150种声音的差别,在大多数人以为孩子只会吃、睡的时候,恰恰是宝宝大脑发育最快的时候,所以千万别再说:他这么小,能知道什么!
身边有位妈妈,每天用原版动画给宝宝磨耳朵,跟着网上的育儿专家选动画、选绘本,跟着心理学家研究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整的跟搞科研似的,结果到头来呢?小朋友一张嘴,就记住两句:哈喽”哈娃油”。另一位妈妈的遭遇”更心酸,听了某个意见领袖推荐说,英语版的《小猪佩奇》发音清晰、节奏和缓、画面干净明丽,是相当棒的英语启蒙动画,于是就天天放给孩子看。结果半年下来,孩子英语没学会几句,猪叫倒是越来越像了……关于孩子学英语的这些糟心事”,老母亲们随便一聊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说好的英语动画能磨耳朵呢?说好的沉浸式学习最管用呢?
其实,并不是这些方法真的一点用没有,而是很多父母高估了这些非专业”非系统性”资源的作用。
要知道,孩子学语言,只有对重复出现的频率很高的句子和词汇,进行多次辨识,产生理解和输出,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
但动画片并不是为了孩子学习语言制作的,词汇和句子重复出现的概率很低。而且有的动画片节奏过快,甚至会损伤孩子的专注力。
英语启蒙”是一件很系统的事情,并且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做法,并不是看看动画片、磨磨耳朵就可以了。
但很多妈妈苦恼的是,我知道辅导班、启蒙课效果好,可是孩子不感兴趣不也没用吗!就是喜欢看动画片怎么破?难道英语学习的效果和兴趣真的没法兼顾吗?
其实,玩着学”英语并不是不可以,前提是你要帮孩子找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