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差,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很容易出现烦躁和不安的情绪,严重者甚至会对父母或者是身边的亲人做出攻击行为,让父母头疼不已。

就像有的孩子只喜欢接受别人的表扬和顺从,却接受不了别人批评和反对。这类孩子一旦在考试或者是竞赛中输了,就会产生气馁甚至是嫉妒他人的情绪。这时,碰到这种易怒易烦躁的孩子,父母要学会"以柔克刚",不要用暴力或者言语来压制孩子,而是要一步步引导孩子调整好自己的负面情绪,情绪控制好了,就可以变成让孩子变得积极阳光的正能量;情绪控制不好,就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客厅里,5岁的阳阳过生日,邀请了邻居4岁的小玉过来跟自己一起玩积木,但是在玩积木的时候,阳阳分得多,小玉分得少。小玉一看自己的积木块比阳阳的少,就伸过手去抢阳阳的,却不小心把阳阳好不容易搭好的"房子"弄塌了。阳阳也急了起来,于是,两个小朋友就打了起来,你扯我的头发,我抓你的脸......阳阳的妈妈听到声音,就赶紧跑过来把两个小朋友拉开,并对两个人都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可这只是暂时的指标不治本方法,事后不管是阳阳还是小玉,都还是那个喜欢动手打人的"熊"孩子,并未有任何改变。

面对攻击性强,一生气就打人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下秒给大家分享4个小妙招,让"熊孩子"秒变"乖宝宝":
1、 让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动口解决的绝不能动手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动不动就打人或者咬人,作为父母要引导孩子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愿,让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然后与孩子一同商量解决。
2、 让孩子明白暴力并不等于"勇敢"

有些孩子认为打架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其实,那是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所以,父母平常要多观察和教育孩子:"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无理取闹对他人进行攻击,这是暴力,并不是勇敢。
3、 告诉孩子什么才是友好的行为

有时候,孩子打人并非出于故意,而是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事后,孩子感到很后悔,也很害怕与被打、的人接触,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通过主动承认错误,向别人道歉,自我批评等友好行为,去化解小孩子之间的矛盾,更加友好的相处。
4、 让孩子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原则

平常,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与人相处的原则,如平等的原则,包容的原则,互利的原则,互信的原则,宽容的原则等。孩子用东西砸人,"斤斤计较,以牙还牙",就违反了相容的原则。
所谓的"熊"孩子,其实就是孩子不懂得调整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被负面情绪左右了还不自知,甚至有时候会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而不是一味的对孩子谩骂。

你家的"熊"孩子,做过哪些让你哭笑不得的事呢,你又是怎么应对的呢?欢迎下方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