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平衡感差,别不当回事儿,后果不是摔个跟头那么简单

孩子平衡感差,别不当回事儿,后果不是摔个跟头那么简单

孩子平衡能力不好,没关系,将来也不指望着他在体育上有多突出。

孩子走路总摔跤,没事的,小孩子学走路很正常,等到大一些就会明显改善了。

孩子跑步总是东倒西歪的,肯定是他不爱跑,毕竟人都有懒惰的心理,小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以上是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平衡感失调时的种种心理,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却很容易忽略掉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的平衡能力欠佳,而这不仅仅和体育欠佳,对孩子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

走平衡木是很多儿童的噩梦”

你小时候上体育课玩过平衡木吗?对于现在已为人母的小美来说,那简直是一场噩梦。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地通过平衡木,唯独小美紧张得要命,别人能轻松过关,小美却总是在平衡木上摇摇欲坠。

因为对平衡木的恐惧,她还曾两次撒谎说肚子疼,以此来逃避上体育课。如今小美的儿子似乎继承了妈妈这个弱势,走路磕磕绊绊,同样是被绊了一下,别的小朋友能迅速调整好平衡,没有摔倒,可是小美的娃就重重摔在了地上。

平衡木

小美说:无非就是摔个跟头,如果孩子将来上体育课不愿意玩平衡木,我也不会勉强他!”我对小美说,这其实是涉及到孩子的平衡能力发展,如果在孩子小时候不加以重视,后果绝不是摔一个跟头那样简单。

小美听得瞠目结舌,在她看来,小孩子总是有个体差异性的,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是会建立起强大的平衡能力的,我反问她你回想下自己,长大后更平衡了吗?”小美吐吐舌头,终于接受了我的观点。

现实生活中像小美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关于娃的平衡性,他们总爱与体育课挂钩,殊不知儿童的平衡能力与空间想象力以及学习习惯都有关系,平衡感失调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平衡感的训练,也遵循少校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原则,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了!

什么是平衡能力?

什么是平衡能力呢?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感受器以及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

平衡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的平衡,如坐下、站立等在一定范围内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一种是动态的平衡,这牵涉到大运动,比如跑、跳、走等运动中身体平衡的维持。

小美

▼影响平衡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前庭器官:从生理学上来分析,影响一个人平衡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前庭器官,它是由内耳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它们共同执行着保持人体平衡的任务。

小美

它的工作机制是这样的:当身体运动时,前庭系统可反映出加速情况,并参照不动时的系统定位,将各种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以进行综合分析,再经过锥体束发出指令指挥肌肉—骨骼做出动作,纠正身体的偏移,保持平衡。

视觉和听觉发展:视觉和听觉发展,是作为前庭系统的补充和接力棒作用的。一个人如果前庭系统受到损伤,仍然可以依靠视觉和听觉来维持身体的平衡。

相反,如果人处于巨大的噪音环境下,或者视觉在摇晃、刺激的前提下,其重心动摇程度也会加剧,从而产生平衡偏差。

肌肉力量:这个很好理解,无论是孩子的精细化运动还是大运动的发展,其基础都是有赖于肌肉力量的,肌肉力量薄弱的孩子平衡能力也会较差。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好处多多,单就平衡能力培养而言,它能提高前庭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儿童的肌肉力量,并锻造更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前庭器官

▼平衡感失调都有哪些表现?严重的平衡感失调会出现:

害怕登高,强迫娃登高时身体会极为紧张,反应僵硬,躯体呈弓形;

头部歪斜,无法长久地保持正立,颈部肌肉僵硬,无法保持安静状态,多动,转头向后或向侧位时极度紧张;

对床铺的软硬度十分敏度,过硬、过软、过高、过低都无法适应,甚至爬不上去床。

无法很好地掌握匍匐姿态。

前庭器官

轻微的平衡感失调会有以下现象:

站立或是在上下楼梯时脚尖、脚踝、腰部经常有过度紧张的情形;

头部回转时,会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无法做回转起身的动作;

面对倾斜坡地常会感到恐惧而跌倒。

行动迟缓,手脚运作不协调;

由高出蹦下来常会过度紧张;

以仰躺姿势做任何动作都显得吃力;

好动,但运动神经并不发达,准确性差;

常被人说成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其实是大肌肉发展欠佳;

心浮气躁,喜欢攻击他人。

平衡木

▼平衡能力差会有哪些影响?

研究表明,平衡能力好的孩子不仅在体育课上表现优秀,而且其空间想象力也极佳;相反,那些平衡能力不好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而在数学科目上也很容易吃亏,尤其是在空间立体几何上,常常表现得力不从心,有的能听懂老师的讲课,却无法解析空间关系。

而一个孩子的平衡能力好坏,并非仅仅和行走、跑跳等运动有关,对其情绪变化和注意力也是有影响的。

平衡感差的孩子头部姿势的变化都会引起他的不适,进而出现情绪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还被误解为小动作多,不注意听讲。时间长了会造成儿童运动发展迟缓,并影响到孩子的认知能力。

前庭器官

如何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

孩子在3岁至6岁会迎来平衡能力发展的突增期,而到了七岁之后基本上就和成人的平衡能力持平了,而游戏是孩子最易接受又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

家长抓住孩子平衡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利用各种游戏训练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平衡能力发展的几个突增期

研究结果表明,3-6岁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増长最快,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突增期:

3 ~ 4岁:听觉、肢体动作、被动性动作、同期性动作与精细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4 ~ 5岁:左右、上肢动作、姿势平衡性动作、自主性动作以及操作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5 ~ 6岁:手眼动作与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増期;

3 ~6岁:身体生长发育正处于两次生长高峰期之间,是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快速突増期。

父母收藏好这份清单,对照孩子不同的年龄段进行训练就可以了。

平衡感

▼如何训练宝宝的平衡能力?

父母要学会在游戏中训练宝宝的平衡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旋转运动:利用旋转木马、转盘等对孩子的平衡感进行训练。

摇摆运动:采取腹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秋千、吊床等游戏。

平衡运动: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可以走平衡木、平衡板等。

跳跃运动:采取蹦床、垫上运动、翻滚等。

姿势反应性运动:进行儿童踏板车、沙坑、草坪、滑梯腹部爬行、木头人等游戏。

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家长让孩子一只脚着地,一只脚踏上滑行的儿童踏板车,反复练习,掌握平衡。

模仿类游戏:如模仿大象、长颈鹿走路等姿势,或着奔跑,加大游戏难度。

保持重心平衡的运动:斗鸡、跳房子等游戏。

制动运动:老鹰抓小鸡。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比如上下楼梯,荡秋千、爬坡等游戏。

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