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当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妈妈应该怎样做表示界限感?

家庭环境很重要。爸爸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很重要。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立场一致很重要。

第一点,家庭环境很重要。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也不懂,孩子在不会表达之前,专注于观察、感受周围的一切;在学会表达以后,和周围人互动,会通过对方的反应确定哪种表达会被接受,哪种表达会被拒绝,所以过激的情绪表达比如打(身体攻击)和骂(语言攻击),都是得到默许甚至鼓励才形成的不良表达习惯。

孩子年龄越小,有偏差的行为越容易被纠正,只要妈妈态度足够坚决。为什么?因为孩子越小,对妈妈依赖感越重,孩子虽小也是懂得趋利避害、见风使舵的。用打的方法制止并不可取,打轻了他以为妈妈在和他闹着玩儿,不起作用;打重了会破坏他的安全感,副作用不小,用暂时不配合他的其他需求以示惩诫,肯定有效,注意态度一定要坚决

第二点,爸爸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很重要。

以前经常和小姑一家吃饭,有一段时间小姑老公对小姑说话的语气经常会流露出不耐烦或瞧不起的意思,人家夫妻间的事,我这个外人不好说什么,但后来有几次我发现小姑渐渐长大的儿子表情、语气和他爸爸如出一辙,对小姑耍起了态度。

小姑对我一向挺好,所以有一次我对这男孩说,和妈妈说话要注意态度,妈妈对与不对都不能当面顶撞让妈妈难堪,你现在有妈你是个宝,把你妈气出个好歹,你就成根草了。后来几次男孩想耍态度的时候就偷眼看看我,憋了几次就彻底改好了。

第三点,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立场一致很重要。

其实我挺难想象出是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养出打骂妈妈的孩子的。这个妈妈在家里没话语权吗?孩子爸爸是个什么态度?爸爸和妈妈凡事都站同一立场,孩子敢造次吗?还敢打妈妈,在家里不想混了?

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诉求是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遵守的家庭第一准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以身作则尤为重要。

谢邀,我家老二以前愤怒的时候就打人,你给他说好话,打他或者不理他过会儿再教育他,都不行,后来我不小心碰在了桌子上,把胳膊上的肉都碰紫了,好疼啊!就这么一碰给了我灵感。

有一天我家老二的玩具枪找不到了,妈,我的枪呢!怎么找不到了?”你的枪,我怎么知道在那儿啊!”我的枪找不到了,就怪你,不给我收好。”不高兴的噘着嘴。我一看他快哭闹了,我立刻把我早已准备好的硬纸板偷偷的放进我的衣服里,刚好把肚子盖住,你的东西你不好好保存,找不到了,到怨气我来了,老师没教育你自己的东西自己收自己管吗?”啊!……就要我的枪,就怨你,就怨你。”连哭带闹的往我肚子上打开了,哎呀!好疼啊”你也知道疼啊!你打过我多少次了,那次我不疼啊!你好好想想吧!”然后我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主动走到我跟前认错,妈妈,我错了,以后我不打你了,谁都不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收自己管。你能原谅我吗?妈妈。”能,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只要你努力 ,妈妈依然相信你爱你。”我把他搂在了怀里,第一次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禅悔话。妈妈,你的肚子摸着也不硬啊!为什么那会儿我打你 我那么疼呢?”你犯了错,用的力气太大,当然疼了,要不你打一下桌子再试试?”我偷偷的笑了。后来他也改正错误了。

###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我想说,不管什么原因,孩子打妈妈,这种行为一定是要被禁止的,但是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

前段时间看了一期《超级育儿师》,8岁小男孩李默睿给我的印象很深。

李默睿是一个情绪化非常严重的孩子,他狂躁、暴怒、不讲道理。尤其是对待妈妈,不但蛮横,而且还暴力。

兰海老师发现李默睿妈妈的胳膊上有一大片淤青,一问才知道是儿子发脾气的时候咬的。

有一天跟孩子在小区里玩儿,有一个邻居的小孩非得要抢另外一个孩子的玩具,他妈妈就过去进行阻止,但是小孩子特别生气,就拿手使劲打妈妈,边打边哭,整个人的情绪都崩溃了。

这位妈妈看到孩子这种行为也非常生气,拿手就使劲打孩子屁股,一直在打,边打还边喊,告诉你多少次了,不让你抢别人的玩具。

母子俩就这样在小区的广场上打骂起来。后来还是孩子的奶奶把孩子抱走了,孩子的妈妈也跟着回了家。

其实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出现打妈妈的现象,妈妈不应该打回去,而是先要了解这背后的原因。

我的儿子刚刚一岁零一个月,就已经出现过题目当中所描述的情况:不高兴的时候,举起小手打人。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喂他吃饭,可能是喂慢了,他张大嘴巴开始哭,举起手冲着我脸啪的就打了一下。

别看那么小的小孩,手也不大,但没有轻重,我的脸顿时就挺有感觉的。

我当时是真的挺不高兴的。

有人可能说孩子小,不懂事儿。但我不这么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比我们那个时候开窍太早了。

越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有利于他们的性格养成。否则,就是在娇惯他们,纵容他们,他们的脾气会越来越大,越往后越不好管。

所以我当时做了4件事情:

1.我沉下脸,表情和眼神都很严肃。

哪怕是刚一岁的孩子,也是会看脸的。你的情绪变化他能很清楚的感知到。

当时我儿子原本在闹腾,看到我的脸色,马上变安静了,小手也马上放了下来。

2.我很认真的跟我儿子说,让他看着我的眼睛。等他跟我直视的时候,我告诉他:刚才他那么做,是在打人,那样妈妈会疼,妈妈很不高兴。

3.虽然他还不会说话,但是我告诉他:如果想吃,要说吃,或者用手指指碗。

我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听懂了,但他眼神直往下看,盯着餐桌,感觉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是做错了事情的样子。

4.这事我也讲给家里其他人听,尤其是爷爷奶奶,我说,如果孩子打人,千万不要嘻嘻哈哈,否则孩子就分不清就对错。

所有人一定要统一战线,一旦他打人,一定要变严肃脸”。

从目前来看,我儿子不高兴的时候会哭闹,但是打人的情况暂时没出现。如果您家也有宝宝有上述的状况,您可以参照我的方法。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照顾两个孩子的过程当中,对育儿和自我成长有很多思考和分享,欢迎你来关注我!

###

导读:小孩子愤怒时,出现打骂妈妈的现象,我们要怎么处理?孩子年幼时光,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父母对任何事情的处理方法,都有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真正爱孩子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爱孩子也要会学习。

我养了两个孩子,双胞胎,有一个前段时间就会特别容易急躁、愤怒,然后打姥姥,打姥爷,偶尔也打妈妈,但另一个完全不会。

我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给了孩子们错误的示范,但为什么俩孩子完全不一样?

所以,孩子真的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方法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一样的教也会教出俩完全不同的孩子。

在一个娃出现这种打大人的情况,我开始的时候很惊讶,也同样感到愤怒,跑到脑袋里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打回去,让她知道疼,她以后就不敢了。

但转念又一想,这是在让孩子害怕吗?她不敢打你是因为你是大人,打不过你,必须听从于你,而不是他真正意识到打人是中错误啊。他可能不再打你了,但他还会发泄到别人身上。
前几天在游乐场看到一个差不多两岁的孩子,在玩沙子时一直将沙子扔得满地都是,妈妈过来阻止,想要把孩子抱走,此时孩子却一直踢打妈妈,要拿手拍打妈妈的脸,而妈妈则一脸的生无可恋,不知道该拿孩子如何是好。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家宝宝刚不久正经历了生气就打妈妈的阶段!说说我的经历!

每天晚饭后小区所有人都聚集在一个地方活动,大爷大妈们集体跳广场舞,宝妈们唠一些家常,宝宝们就互相嬉戏玩耍,男女老少,热闹极了,我每天晚饭后都带我家宝宝去那里散步。有一天晚上,我跟平时一样带我家宝宝出去玩耍,他自然的融入小朋友的队伍,我正和其他的宝妈们聊天,来了一个新加入的宝妈,手上还抱着一个很小的宝宝,我一时兴起逗弄那个小宝宝,把那个小宝宝逗的咯咯咯直笑,突然不知道为什么我家宝宝玩的好好的跑过来打了我好几下,打了我莫名其妙的,打完还对着那个小宝宝大声尖叫。我正想喝止他,他转个头来眼泪汪汪的对着我又是一顿打,别看他年龄小,只有两岁半,打起人来还是挺痛的。我压住心中的怒火把他拉到没人的一角,瞪着他!

我凶巴巴的问他:你为什么打妈妈!

他说:我生气了,你不喜欢我我就打你!

我回答他说:我没有说不喜欢你啊,我什么时候说了?

他立即回答:你刚才对着那个小朋友一直笑,没有对我笑!

我听了很无语,但是还是反应过来了,原来是吃醋了。我耐心的心平气和地蹲下来抱着他说:我喜欢你,我爱你,那个小朋友我不认识他,我只是和他玩玩,就像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开心就笑了是一样的!

他还是憋着个嘴说:你可以和他妈妈玩,但是不能和他玩!

我听了依旧很无语,但还是耐心地答应他了说:好!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也不能打妈妈,打妈妈是不对的,你要不要向妈妈道歉哦!

他对着我的脸蹭蹭诺诺的说:我不打妈妈了,对不起!就这样我们和好了!

通过多次生气就动手打我,到现在会生气了跑过来跟我说生气的原因,再也不动手了,这一过程,我总结出以下经验:

1.首先不要和孩子对打。如果小朋友出现了打妈妈的情况,记住妈妈不要和孩子对打,这样会让孩子在打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2.小孩子打妈妈是一件错误的事情,这件事情一定要明确,家人不要起哄,更不要置之不理,无论是什么原因打人。

3.不要纵容。如果出现小孩子打妈妈的情况,一定要对小孩子给予惩罚,不要体罚,要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打人是错的。

4.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动手打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爸妈是怎么对待他的,他之后就有可能怎么对爸妈,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打孩子。

5.孩子打妈妈时,语气一定要严厉,态度要坚决,明确告诉孩子打妈妈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6.教会孩子尊重与被尊重。孩子从小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同时也要让孩子享受到被尊重的美好,这样孩子就不会打孩子。

7.作为父母,我们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孩子出现这种不当的行为,我们要好好反省一下,会不会是我们平时有哪些做的不妥,要自我检讨,从而知错就改。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诱导的!

###

我来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就发生在半个月之前。

我女儿今年上初二,正值青春叛逆期。半个月前的那个周末,因为临近期终考试,所以爱人要求孩子在家好好复习,然而孩子竟偷偷拿着手机整整看了一个周末,把作业都给耽搁了。问其手机是从哪里来的?竟不肯开口告知。我爱人愤怒不已,狠狠批评了孩子,却不想孩子竟和爱人大吵起来。

对于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因为有一便有二,有二便有三,如果不把这样的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恐怕以后的事态会愈演愈烈。

事发之后,我的爱人也很是难过。我狠揍了孩子一顿,这是我第一次动手打孩子。可能很多人反对这样的做法,以前我也很反感棍棒式”的教育方式。但是在某些原则性的事情面前,你必须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否则任其性格习性发展,等到孩子真正走上社会后,就很难有立足之地。

当然在揍过孩子之后的第二天,我给孩子买了很多平时喜欢吃的零食,同时和他进行了推心置腹式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更多的注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是也会重申有些事情是不能去触犯的,比如和家长的打骂。

对于类似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式。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希望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