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长辈帮忙带孩子,到底该不该给“辛苦费”?

长辈帮忙带孩子,到底该不该给辛苦费”?

给不给?给多少?其实不只是钱的问题。

老人帮忙带孩子,到底该不该给钱?讨论源于一位宝妈给我的留言:

我们夫妻俩来北京打拼7年多,终于迎来了宝宝。为此婆婆不远千里来帮我们看孩子。我们想着要不要通过给钱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很好奇妈妈们都有没有给老人钱,怎么给?

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话题,是我们无数请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家庭,都会面临的微妙问题。

有些妈妈认为钱是肯定应该给的:钱是要给的,至少一个月2000吧,买买菜和水果就已经不少钱了。”——网友Ann如果他们手头没有积蓄,还是要给他们一些钱攒着养老的,这样他们带起娃来也有动力些。”——网友能能妈一年给10000,一点心意。一直觉得,长辈帮咱们是情分,或多或少也该有所表示才行。”——网友KK有些妈妈则认为,老人都是自家人,哪有自家人帮忙还给钱的:我家爷爷奶奶说了如果要他们帮忙带小孩一个月要5000!我想好了,等他们老了我也一样明码标价,爱谁谁。”——网友JJ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给钱就见外了,长辈也不会接受的。平时多给长辈买买衣服、鞋子和营养品,花了钱但又没提钱,还能尽孝道,挺不错!”——网友会飞的路飞因为请不起保姆,才拜托老人来带的,不是不想给,房贷和家里的开销,经济压力太大了,实在是给不起。”——网友米粒儿

从这些众说纷纭的谈论中,可以看出每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我孩子3岁以前,我一直是个在咨询公司上班的职场班妈。我上班的时候,孩子就是由姥姥一手帮忙带的。也正是因为姥姥的帮忙,我才能毫无顾忌的投入到工作中。

从孩子出生,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再到掌握社交技能、阅读绘本...一步一步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姥姥的辛勤付出,这绝不是几句感激的话语所能回报的。

在我看来,他们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已属不易,没有责任和义务在他们本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帮我们带孩子。所以,我觉得,给钱不失为是一种表达对老人付出和认同的好方式。

当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各不相同,至于给不给?如何给?给多少?很难一概而论。

例如,有的家庭里的老人很要强,硬生生的直接给钱,他们很难接受。可以转换一种方式,以家庭基金+买礼物+定期旅游,这种组合方式,作为对老人辛苦付出的回报。

养儿防老

具体来说,家庭基金我设置的是每个月3000元,主要用于家庭的日常开销,像给孩子买水果、零食及家里的柴米油盐这些零碎物品。至于买礼物,一般是她缺什么买什么,比如买衣服、护肤品、电子产品等。旅游的话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全家一起去,另一种情况是帮姥姥报团,让她自己和朋友去。

前不久,在某个公众号看到一条被置顶的评论:

我不觉得老人没义务带娃。如果现在他们帮忙带娃,还不求回报,那等他们老了,我自然也会好好照顾他们,给他们钱用。但如果现在他们帮忙带娃还要钱,那等他们老了,我也不会去照顾他们。”

这条让人有些不寒而栗的留言,居然点赞量最高!看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在少数。

中国有句老话,叫养儿防老”。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可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孝道,但我们对老人是有赡养义务的。从情感和现实上,我都希望老人能帮我带孩子。但这不意味着,我就有权利用他们的赡养问题作为筹码,来要求甚至威胁他们必须帮我带孩子,还不能要钱。

给不给钱,不同的家庭面临不同的现实,会有不同的选择。但这种对他人道德绑架的想法和说辞,才是真正的可怕。

每个带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带孩子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对于老人的付出,我们应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也从侧面,将这种感恩的正能量,言传身教的传递给孩子。

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表达我们对老人的感激。比如,多陪他们聊聊天,定期带他们做个体检,带他们出门走走等等。

总之,我们可以选择老人喜欢的、愿意接受的方式去表达感恩之情。

人都是感情动物,老人的付出,真正需要的,是来自我们最大程度的肯定、尊重和感恩。

获取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熊猫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