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又闹着不肯让妈妈上班,小科的妈妈说:小科,我们这个星期天要去姥姥家,你想去么?”小科想到姥姥会给自己买很多好吃的东西,还会带她到公园去玩,还会给她照很多的相片,她早就盼着这一天了,于是就连蹦带跳地说:我要去!我要去!”妈妈说:那好!你现在放妈妈去上班,妈妈星期天就带小科去姥姥家,好吗?”小科终于点头同意了。可是,到了周六晚上,妈妈的同事打来电话说要妈妈星期天加班,妈妈只好和小科商量说:小科,妈妈要加班,明天不能去姥姥家了。我们下星期再去好吗?”

小科一听就急了,眼泪马上流了出来,大声地哭着说:你骗人!说好了星期天去姥姥家的!为什么说话不算数?你是个大骗子!”妈妈耐心地解释说:不是妈妈说话不算数,你也听见了,刚才李阿姨打来电话,临时通知妈妈明天加班。爸爸又不在家,明天小科就和妈妈一起到我们单位玩,单位里有好多叔叔阿姨都等着和你玩呢厖”小科根本就不听妈妈把话说完,继续大声哭着说:不!不!就不!我就不跟你去单位!我就要去姥姥家!”妈妈说:你怎么去啊?爸爸不在家,有没有人送你接你。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买玩具给你,好不好?”小科知道这次真的去不成姥姥家了,就哭得更凶了:你是个大坏蛋!你是个大坏蛋!”妈妈生气了,说:别哭了!吵吵嚷嚷的烦死了!”妈妈把饭做好了,说:快别哭了!先吃饭吧!”小科仍然大声地哭着说:我不吃你做的饭!你是个大坏蛋!”妈妈气坏了,说:你这个眼泪包!我快被你气疯了!如果你再哭,我......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小科就已经哭的声音更大了,把妈妈的声音都淹没了。妈妈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说:好吧!我打电话让你小舅舅来接你。不许再哭了!”果然,小科不哭了,抽抽搭搭的,其实心里得意着呢!

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有爱哭的毛病,大人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用哭来威胁,或者死缠硬磨,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家长拿他们没有办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以后,他们会有更多的要求;不满足,他们又哭又闹,让人心烦。小科会成为这样一个爱哭的孩子,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哭的结果会是妈妈的妥协、让步。有很多家长最怕孩子哭,孩子一哭就什么都答应下来了。这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大人的话都不听,无论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用眼泪来解决。家长(小科妈妈)在这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到:哭泣也是减轻压力的一种自然方式。当孩子受到太强地刺激不知如何放松时,他们就会大声啼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眼泪仍然是他们在情绪激动时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家长不要忽视他们的哭泣,应该充满爱意,心平气和地对待。

家长要做的是:
1.告诉孩子她这样不停的哭泣是没有用的。父母双方要对哭泣的孩子有一致的意见,如果一方态度坚决,而另一方则表示让步,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2.有些孩子的抱怨是合理的,应该给予重视。有的家长对孩子管得太严、太死,孩子就会厌倦和讨厌家长的做法,或者孩子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的事情烦恼,因此,家长要了解孩子哭泣、抱怨的原因,并给予安慰。

3.教孩子好好说话,不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吵吵嚷嚷。有的孩子脾气很急躁,只要有一点儿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发脾气,抱怨、叫嚷,甚至打人,家长要训练孩子用正常的语调表达意见,用礼貌的语言表达要求,告诉他这样大人才会认真地考虑她的意见和要求,吵吵嚷嚷的做法没有任何作用。4.适当的满足。如果孩子真的用礼貌语言表达了他的要求和愿望,家长就应该适当地鼓励他,适当地满足他的要求,有条件地让他选择。因为这时,如果家长继续拒绝孩子的要求,就会使孩子产生受骗的感觉。5.当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时,就要鼓励他。如孩子不再用哭来解决问题,就要对她说:你看,你这样说话,我反而能更清楚你的要求,我会耐心听完。你有礼貌了,以后要坚持下去!”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
邻里的小孩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然而却经常能听到他的哭叫声。出于纳闷,曾询问过孩子的父母,何以小孩子总是爱哭。孩子父母一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说,小孩只要一遇到不高兴、不满意、不懂、不会的事情就要哭,真拿他没办法。

其实,哭就像笑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和本能,人遇到危险、恐惧、不高兴之类的事情,很自然地就会想哭。随着年纪的增大,经验的增多,人们才慢慢地能够控制自己的哭声,而且哭的内涵也多半伴随着激烈的情绪冲突。从生理卫生的角度看,适当地哭泣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因为泪腺分泌出来的泪水有助于清洗和湿润眼睛。当然哭泣得过多、过度,对身体及心理健康就有害了,因为哭泣总是由于不能承受一定的悲伤、痛苦而引发的,经常的哭泣当然会使人体长期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状态,最终使身体受到伤害。

面对爱哭的小孩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对小孩的哭应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既不要纵容,又不能漠视,更不要大声斥责小孩。相反,家长应该对小孩表现出真正的爱心,关心爱护小孩而不是纵容或斥责小孩。其次,家长要弄清小孩哭的原因,然后有区别地对待并引导因不同原因而哭的小孩。小孩哭,有时是遇到危险,自己难以自卫,以至恐惧而哭;有时是过于恐惧、害怕他人伤害自己而哭;有时是对细小的挫折、不顺心而哭;还有时是受人欺侮而哭,或是受父母、长辈的批评而哭厖对引发孩子哭泣的原因,家长要耐心细致地了解,只有了解清楚了哭的原因,才能有区别地对孩子进行帮助、教育和引导。

对于因危险、恐惧引发的哭泣,家长要及时排除孩子所处的险境,消除诱发恐惧的因素,让孩子有一个安全感;对于受不了细小挫折和几句批评的哭泣,则应该耐心引导孩子认识到挫折的必然和别人帮助的必要,让孩子认识到面对困难、挫折光哭是没有用的,只有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并努力克服它才是明智、有效之举;对于因受人欺侮而哭,许多做父母的往往不能冷静、客观、有效地处理好事情。他们一听说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往往就情绪激动,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结果不仅没能解决好问题,相反,还把问题弄复杂了。面对孩子受人欺侮而哭时,家长首先应该冷静,然后应设法让孩子也平静下来,了解事情的经过,并根据情况作出决定看是否需要与对方家长沟通,以达到教育孩子的共同目的。第三,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素质,特别是抗挫折能力,让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支配下,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走出孩子自己的坚实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