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nee妈咪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如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难以掌握好度。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不打不成才”,直至今天很多家长依然觉得,孩子犯错通过打骂的方式可以使孩子更快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掌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度,过度的责骂和过轻的惩罚往往会使得其反。
过度的责骂使孩子畏手畏脚,缺乏自信;过轻的责骂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倒会使孩子更加变本加厉,难成大器。
当今社会很多父母缺乏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当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大多数父母会直接批评孩子,不会去仔细思考问题出在何处。
孩子永远是错误的一方而父母永远站在对的一方,这样错误的教育到最后受伤的都是孩子。
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一点不懂事!明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均是普通公司的职员,在明明6岁前家里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当明明过完6岁的生日之后,明明的父母开始为明明上小学的事情烦恼,因为明明妈妈在与朋友不经意的聊天中得知,上小学的敲门砖就是许多家长都挤破头想要住进的学区房”。
而明明一家住的房子只不过是远离学校的普通小区,明明父母为了让明明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便私自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家人集体搬到学区房里,可是昂贵的房费却是这个普通家庭所曾担不起的。
经过明明父母的深思熟虑最后卖掉了一家人住了很久留下很多美好回忆的房子。可是,卖房所得的钱只够支付房子一半的价钱,没有办法明明父母只好舍弃脸面向自己的亲戚朋友们借钱。
在经过一番波折后,明明一家终于如愿住进了学区房。正当明明父母为明明未来开心之时,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做法会不会给明明带来伤害。
明明看着爸爸妈妈为了自己的事情奔波劳累,明明虽然小但是却足够懂事,加之离开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朋友,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明明变得沉默寡言,明明不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故事 也不再愿意去结识新朋友。
那年九月明明如愿进入了全市最好的小学,一切似乎走上了正轨。
可是开学后的一次考试却给了明明一家当头一棒,明明妈妈看着明明靠后的排名,想着自己为明明做的一切全部付之一炬,心中的怒火再也控制不住,明明妈妈把成绩单狠狠的摔在桌子上并质问明明这么差的成绩是怎么考出来的?
妈妈的质问对于明明来说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一刻明明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委屈,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停的哭喊着:妈妈坏!妈妈坏!妈妈不喜欢我了!”明明妈妈歇斯底里地喊道:妈妈爸爸都是为了你好,你懂事一点就那么难吗!”
明明却难过地说道:你是个臭妈妈,我不喜欢你了!你不是我的妈妈!”明明的话给了明明妈妈致命一击。
明明妈妈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一心一意的为了明明好却换来明明如今的不理解,明明妈妈呆呆地站在那里眼泪却止不住的往下流。
食言效应”,家长在育儿的道路上必须要明白!所谓食言效应”,就是坚持适度原则,什么东西都不是越多越好,适量才是最重要。
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让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不断压榨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作为父母为了孩子好是人之常情,可如果把握不好自己的度就会伤害孩子。食言效应”的意义在于任何事情就算自己再喜欢也要适度,过度的追求,事情就容易变质。
家长在教育的过程种,极端的表现有哪些?1. 过度包办和溺爱
妈妈怀胎十月生下孩子,世上的每一位孩子都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父母宠爱孩子,害怕他们收到一点点委屈,从小便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羽毛”下,为孩子们遮挡风雨。
孩子与父母来说无疑是最宝贝的东西,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来形容也不为过。
父母将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部安排的妥妥当当,孩子变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过度的包办和溺爱使孩子们在离开父母后变得一无是处,就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障。
2. 严苛教育和挫折成长
古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母们为了让孩子们变得更加优秀便对他们的要求极其严格,为他们制定严谨的时间表、充足的课后作业,不断为孩子的成长设置不同的障碍来帮助孩子成长,他们认为只有受挫孩子才会真正的成长。
小孩子们的自制力不足往往无法好好完成自己的任务,经常需要父母通过强硬的方式帮助孩子。过于严格的父母,受过许多挫折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后往往会感到畏手畏脚,压力和焦虑常伴左右。
3. 放生式教育
佛系”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佛系青年”。随之而来,佛系父母”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这些父母认为孩子需要自己在社会上历练,需要自己用每一件事情去感受这个社会的每一面,不管孩子遭遇了挫折还是成功,作为家长他们都不会过多的询问和关心,他们认为孩子自己经历的越多孩子就会成长的越快越好。
孩子需要自己成长,作为他的家长不能总是插手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闯去飞,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这种放飞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具有自己生存的能力但相对应的就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在亲情上出现空白,对感情的把握不够合理。
在教育的过程里,家长也要学会成长!1. 自我反思
当孩子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父母不要着急去训斥孩子,而是要兴平气和的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与自己发生不愉快?究竟错在何处?谁才是过错的一方?
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当孩子拒绝父母的好意时,父母要想想是不是这些并不适合孩子。
父母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再不违背自己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满足孩子合理正当的要求。毕竟只有孩子从心底接受了,喜欢了,才会自己主动去学习,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2. 倾听孩子的需求
倾听是人类的本能,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接纳与尊重。通过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感悟孩子的生活,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孩子们在同样的水平上来上一次平等的对话,心贴心的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让孩子们信任我们,从而让孩子们想说、敢说、大胆说。在倾听的条件下,帮助孩子们更好更快的成长。
3. 学会换位思考
有一句话在朋友圈疯传:我们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你是第一次当宝宝,我们一定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父母与孩子的存在是人生最美妙的组合,我们本不是对立面,我们要学着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如果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替孩子考虑问题,如果孩子愿意试着去理解体谅父母,如果两者可以试着去学会换位思考,父母与孩子的战争”早已不复存在。学会换位思考,会让彼此的生活中充满快乐与理解。
4.给予孩子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中国式教育无非就是父母的一生围绕着孩子展开,其实当孩子长大后父母们对孩子的保护就可以适当减少了,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个世界,让他们自己成长,放开孩子的同时也是放开自己。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龙凤这点无可厚非,但现实中不要过于急躁,适当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去倾听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作为父母的我们让他们放手去干,去拼又有何不可呢?
孩子的成长往往需要轻松而又愉快的环境。
凡事不可强求,孩子的成长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只要做到陪伴与鼓励我想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了。
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急功近利,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总有一天他们会远比我们想象的成功,会成为爸爸妈妈永远的骄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他们身上都藏着或多或少的闪光点,家长要努力去挖掘,凡事不可强求。父母要相信孩子也要相信自己大家共同成长才会共同进步。
我是Ainee妈咪,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2岁宝宝的妈妈,我们将会持续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儿母婴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