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做父母的有六个不同层次,最高一层很少有人做到,你在哪层?

第1层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这一类家长,如果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的话,只满足了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也就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在我看来这一类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还处在完全没有开窍的状态。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所迫,身不由己,只能将孩子留在家里。这还算是情有可原的,另一类是因为工作忙、忙事业把孩子丢在老家,或者说丢给阿姨保姆,又或者是技术学校这一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说是最亏欠的。他们不是没有能力把孩子留在身边,只是把工作事业和赚钱排在了教育孩子的前面。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钱来解决问题,最后却又是最后悔的那一类人。

你比如说明星包贝尔,他的妈妈早年为了打拼事业到日本发展,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国内。时至今日,当年的选择依然让她觉得是对儿子最大的亏欠,因为事业的成功永远弥补不了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所以,如果你今天的教育还停留在第1个层次,那么真的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做父母的有六个不同层次,最高一层很少有人做到,你在哪层?

第2层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见证孩子的成长。这一类家长还处在60分以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全职妈妈教育不好孩子的原因,请大家牢记时间不等于质量”。

第3层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的被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就不会热衷于跟风,也不会盲目的对孩子进行培养。这一类家长属于有教育目标的一类,有目标就会有方向。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认知,明显高于前面的两个层次。当有了目标之后,这一类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方式,因为这会让他们少走很多的弯路。

第4层家长愿意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这个层次的家长,不再停留在没有办法或者管不了,而是关注孩子的问题的症状以及原因,积极地进行干预和矫正。学习是让我们从无知到专业的有效途径,教育孩子一定是一门大学问。孩子的成长也绝对没有重新来过,与其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把孩子当成小白鼠,不如踩着别人的成功经验。请记住,学习等于借力,智慧父母永远懂得借天下人才借天下智慧为自己所用。

第5层,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他们明白你是谁比要求孩子成为谁更重要。一切教育其实都是言传身教的结果,父母应该把孩子变成你向让他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

第6层父母真正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为了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他自己。比如说清朝末期的改革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是这方面的楷模,梁启超9个子女当中,出了三个院士,所以才有一门三院士”之说。因此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4个字叫做助人自助”,当父母能够真正地放下自己的控制欲,把孩子当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他自己的时候,父母才是真正的伯乐,孩子身上的才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

马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