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是令家长们头疼的主要问题之一。
然而,很多家长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该没收孩子手机还是不没收,该给孩子买手机还是不买 ,这一浅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忽略了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网络这一重要问题。
毕竟只有对问题足够的了解,解决问题的时候才有正确的方向和应对的方法。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网络呢?
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第一点原因,
自律性差,缺乏规则感
自律性差,缺乏规则感主要分为3种情况,
过于宽松的教养方式导致的孩子没有规则感
溺爱型家长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家长没有规则意识,培养的孩子往往也没有规则意识。有规则,不执行的教养方式导致的孩子缺乏规则感
妥协型家长会给孩子制定相应的规则,然而,当孩子哭闹、撒泼的时候,他们又会放弃自己的原则,这样的规则因为没有得到执行变得形同虚设,导致的缺乏规则感。过于严格的教养方式导致的孩子缺乏规则感
严厉型家长会给孩子制定严厉、苛刻的规则,不准孩子耍手机,即使玩也是很短的时间,这种强制约束的教养方式短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不经意间给孩子做了一次饥饿营销,刺激了孩子对手机的渴望。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便开始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击战,孩子会半夜偷偷玩手机,花大量时间破解密码,找手机,甚至会发生孩子因为不愿意交手机和父母直接对的抗严重问题 。
孩子沉迷手机网络的第二点原因就是
现实世界受挫,寻求补偿,回避现实
小殷因为沉迷手机网络被父母送到了我们咨询中心。 小殷是一个性格内向、腼腆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也并不突出,在班级没有什么朋友,小殷形容自己就像一个透明人,可有可无。 咨询过程中,当我问到小殷,为什么会沉迷手机网络的时候,小殷告诉我:卢老师,在手机游戏的世界里,我可以获得成就感,和网上的人沟通交流我会很自在,能感受到归属感,不再那么孤独,这些都是我在现实当中没有的”。
当孩子人际社交、学习成绩方面经历不断地挫败后,不断地失败以后,会倾向于沉迷手机网络的世界,寻求精神上的补偿,回避现实。
此外,家庭不和谐,父母对孩子过于掌控,过于包办,亲子关系紧张,也会导致孩子沉迷手机网络的世界里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
这里,我想和大家重点谈一谈,回避的积极的意义。
当看见一只老鼠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本能地去打死他。
然而,如果我们遇见一只老虎,我们可能会本能选择逃跑。
回避本能就像汽车的自动警报装置一样,提示的是一个人承受的压力与挑战已经超越了所能承受的极限。
从这个角度而言,当孩子在现实经历的不断的挫败,不断的失败的时候,选择逃避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是一种自动保护机制。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被孩子沉迷手机网络不求上进的表面行为所蒙蔽,便会认同孩子的不行,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就像孩子浑身上下都是缺点,没有半点优点一样。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孩子沉迷手机网络的行为背后,内心深深的无力感、绝望,能够放下评判,去理解、关心孩子,和孩子一起面对现实中学习,人际,家庭中的问题,孩子沉迷手机网络这个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END-
作者:卢逃涛,殷弘教育联合创始人,一滴暖流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重庆时报评选重庆十佳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长教练,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重医医学硕士,国家生涯规划师。专注于心理咨询专业服务5余年,接触了大量的个案类型,3000+小时以上的青少年学习能力提升+行为管理+情绪管理+社交训练+家庭教育指导一对一咨询服务工作经验。
文章摘自 荔枝微课:365天家庭教育实用心理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