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老母亲又跟小魔女斗智斗勇。
晗晗刷牙后,突然说肚子饿。
晗爸立马煮出一锅热腾腾的面条。
晗晗随便吃了几口,就滚到床上睡觉去了。
诶……哪里不对呀?
——吃完面条没刷牙!
老母亲英明,立即揪住小魔女,刷完牙再睡觉!”
小魔女双手紧紧地捂住嘴巴,坚决不刷。
老母亲苦口婆心、正面说理、反面举例、温和共情……小魔女完全不吃这一整套!
怎么办?
亲妈心中冒出各种后妈”行径:威胁、恐吓、强行抱住、撬开嘴巴……
但是,这些行为不仅会拉低老母亲的智商,还会让原本10分钟可以搞定的事演变成:15分钟哭闹与武力反抗+15分钟情绪安抚+往后无数个日子里担心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不划算了!
老母亲灵机一动,笑道:你晚上不刷牙,明天早上医生姐姐检查嘴巴,就会闻到一股子臭味!”
嗯~这么臭呀!你的嘴巴是冰箱吗?怎么能放隔夜的菜渣渣、肉渣渣呢?”老母亲一边皱着鼻子,一边把小牙刷当成手电筒,扮起了医生姐姐。
小魔女被逗乐了,乐呵呵地张开嘴巴,让医生姐姐检查了一会儿,又把牙刷接过去,我自己来检查!”
一边刷牙,一边凑到老母亲面前,医生姐姐,闻一闻,臭不臭?”
……
哈哈,这场睡前刷牙”保卫战,老母亲兵不血刃,完胜!
当然,这场自我意志”保卫战,小魔女不屈不挠,完胜!
这种双赢的局面,完全归功于游戏的力量”。
游戏,让孩子不屈服压力、保全自我意志,在浑然未觉中,开开心心、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则。
02 游戏的力量为什么游戏有如此巨大的魔力?
《儿童大脑开窍手册》详述了游戏的许多作用,我总结出游戏对遵守规则的作用如下:
1.游戏降低了压力。”
游戏还会激活脑中其他的信号系统,包括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在有压力的时候,去甲肾上腺素的近亲肾上腺素会快速地释放出来。
当出现压力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在一秒钟之内释放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做好准备,以便逃跑或者反抗。
简单来说,压力越大,逃跑或反抗的可能性越大。
游戏降低了压力,即降低了父母施加给孩子遵守规则的压力,也就降低了孩子逃避问题或反抗父母的可能性。
2.游戏的主要功能可能就是提供现实生活的模拟练习。”
3.游戏是形成正常的社会联结所必需的。”
总之,游戏可以让孩子在轻松的情境下,进行现实生活的模拟练习,形成正常的社会联结,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遵守规则。
03 游戏思维日常生活中,孩子要遵守的规则各不相同,父母如何想出不同的游戏让孩子遵守规则?
父母要巧妙运用游戏的思维方式,把游戏思维同要遵守的具体规则联系起来,就能想出既让孩子喜欢又能达成父母目的的游戏。
(一)想象思维
直接联想把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具体内容,直接联想到可能产生的后果。
昨晚,晗晗洗头发时,坚决不肯把头发上的洗发水泡泡冲掉。
我故意兴奋地大叫起来:哇~!你明天顶着泡泡头去上学。风吹到你头发上,就会有许多泡泡飘到天上去。小朋友们就会跑到你身边吹你的头发,像吹泡泡器一样,吹呀,吹呀……”
我一边说着,一边朝她头发上吹气。然后,一边装做吹泡泡,一边用小洒水壶冲掉她头发上的泡泡。
她毫不抗拒,乐呵呵地沉浸在泡泡满天飞的情境中,任由我冲掉泡泡。
直接联想的后果,越夸张越好。夸张到孩子不可能照着那个后果去做,夸张到孩子把它当成童话故事沉浸其中。
直接联想产生的戏剧性效果,既让孩子觉得好玩又能转移她的注意力。
比喻联想游戏一定要好玩,要与枯燥的规则不同才好玩。
但为了让孩子遵守规则,又要与规则类似。
不同又类似,就像造比喻句。
比如,孩子不肯刷牙时,父母可以先想一下牙刷、牙膏、刷牙的动作跟什么很像,再把想象出来的东西跟最终的刷牙结果联系在一起。
比如,牙刷像小火车,载着牙膏警察,行驶在牙齿的轨道上。行驶的过程中,牙膏警察不断地在牙齿上搜捕饭渣渣、菜渣渣、肉渣渣等坏蛋。
小火车”的新鲜度过后,就要换别的。比喻联想的内容,要常换常新,才能让孩子维持兴趣。
角色扮演+最近后果前天晚上,我成功地让晗晗刷牙,就是通过扮演医生姐姐达成的。
角色扮演,也是应用比喻联想的思维,把刷牙与医生检查嘴巴的相似性联系在一起。
在此之前,我向晗晗说明了不刷牙可能导致蛀牙、牙疼、拔牙等后果,还列举了她姐姐拔牙的事例,但她完全不为所动。因为那些可能导致的后果太遥远,与现在没有直接关系。
但一提到明天早上医生姐姐……”这个最近很快会发生的后果,她就有反应了。
孩子是活在当下的,要让她明白最近可能发生的后果,再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情境,开开心心地按规则行事。
(二)赢得思维
游戏要好玩,还要有激励。最好的激励,就是让孩子赢得游戏。
在孩子不想遵守规则时,把枯燥的规则比喻联想成可以赢得的游戏。
昨天放学后,晗晗走到半路,蔫蔫的,要我抱。
我说:我们来进行龟兔赛跑吧!以前面停的灰色汽车为目标,看谁先跑到那?”
晗晗一下子就来劲儿了,马上双手握拳,说:好!我来喊口令,1、2、3,跑!”
她很快就到达目的地,高兴地大叫:第一名!”
第二名!”我也开心地大叫,假意抱怨:乌龟都爬不动了,兔子怎么都不睡觉呀?”
没有床睡呀!”她大笑。
然后,她朝不远处的白色汽车指了指,给我们定下了第二个目标。
一路上,我们跑过一个又一个目标,很快就跑到家楼下。
赢得思维,就是把要遵守的规则演变成一场可以赢得的游戏,既增添了趣味,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三)分解思维
分解目标把难以遵守的规则,分解成几个比较容易遵守的小规则,就是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比如,我和晗晗的龟兔赛跑游戏,就是把回家的漫漫长路,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赛跑目标。
比如,要让孩子安静地待半个小时。先让他玩10分钟123木头人”,再玩10分钟野外露营睡帐篷,最后玩10分钟给城堡站岗的卫兵。
分解任务在父母无法参与游戏时,给孩子设定游戏情境,分解各自的游戏任务。
昨晚,晗晗要我陪她玩,但是我要去洗澡。
我跟她说:我现在要外出打仗,你要牢牢地守着家里的城堡。等胜利归来,你要准备好晚宴为我庆祝。”
她乐颠颠地接受,并开始用过家家玩具准备晚宴。
我又补充:爸爸是城堡里的大厨,有什么需要你可以找他帮忙。”
她开心地应着,继续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实际上她是一个人在玩过家家,但在游戏情境中还有爸爸妈妈的角色,只是任务不同而已,在她心里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一直陪着她,丝毫不会觉得孤单。
分解思维,把要遵守的规则变得更容易做到,帮助孩子轻轻松松遵守规则。
04 转换思维当孩子不想遵守规则时,先用想象思维,把要遵守的规则想象成相应的游戏情境;再用赢得思维,增添游戏的激励机制与趣味性;如果要遵守的规则比较难做到,可以用分解思维,分解成比较容易做到的小目标。
游戏本身就自带规则,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一直在遵守游戏规则。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久而久之,父母也会养成用游戏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习惯。
自从学会了游戏思维方式,
小魔女变成了可爱多,
老母亲变成了慈爱多,
我们家变成了欢乐多。
我还常常琢磨,怎么把生活变成有趣多?
生活可以是眼前的苟且,也可以是诗和有趣多。
这个世界,可以横看成岭,可以侧看成峰。
换个角度,换种思维方式,
累着带娃,也可以变成玩着带娃!
海纳百川,有爱则灵。
【关注】海灵,我们一起,
育儿育己,简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