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决定孩子未来是leader,还是loser,关键就在孩子的“系统思维”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我在同事家里看到了一件事,给了我关于"系统思维"的启发。

同事的孩子4岁半,正在上幼儿园。我到同事家里时他正在玩搭积木,同事就在一旁陪着他。

一般孩子搭积木总是漫无目的的,想怎么搭就怎么搭,但是同事却不怎么让孩子随心所欲,她一定要孩子先在草稿纸上画出一个大概的模型,然后再按照模型搭积木,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想法,但是总体造型不能改变。

我很疑惑:"为什么要让孩子画草图?"

同事回答说:"我想让孩子做事情有个整体的概念,而不是零散地、无目的地完成一件事,即使是最简单的搭积木。"

看着同事的孩子在努力地搭着积木,我似乎明白了同事的用意。

很多时候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并没有有意识地让孩子培养这样的"系统思维",从而孩子看事情或者做事情总是零散片面的。

不要忽略"系统思维"的重要性,有时候这可能是决定孩子能否成功的关键。

什么是"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称作是整体观、全局观。

系统思维是指在考虑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不是把它当做一个孤立、片面、静止的问题来处理,而是当成一个有机关联的系统来处理。

其实上述搭积木的例子也是这个道理,很多人漫无目的地、随意地搭建,就只能拼出一些小东西,而有些人却可以用小小的积木,拼凑出一个城堡或者是结构更复杂的建筑模型。

其实搭积木就是在考验一个人的系统思维能力,在你手中的到底是几个小小的分散的零件,还是一个大整体中的小部件。

简单来说,拥有系统思维的人对事情的思考更加全面,而不只是就事论事。即我们日常说的"顾全局""统筹大局"。

把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

掌握系统思维方法,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更对孩子未来的工作、人际交往都有益处。

举个例子,在职场中我们也用系统在解决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动力学教授约翰史德门,在美国航空公司运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就预言其会必然倒闭,当时很多人都对他的言论嗤之以鼻,怀疑这个教授是不是跟公司有仇。

但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教授的预言成真了。

难道他有什么超能力?当然不是。他只是系统地观察了这家公司的"内部结构",发现公司的内部发展并不完善,只是一味地追求发展,所以很多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所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可以让人预见许多东西,并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

"系统思维"对于孩子的价值

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千万不要片面地、孤立的思维去思考世界。

想要看到世界的全貌,就需要培养孩子系统思考。

1.系统思考非常适合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情况

当孩子遇到一些信息繁多、混乱的情况时,系统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他更加全面地了解目前的状况。

这样就能帮助孩子看清全局的走向,并寻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比如,当孩子面对每科纷繁复杂的知识点时,掌握系统思维的孩子会懂得先整体分类知识,然后再联系各科相交的元素记忆。

2.对事物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拓展新思路

系统的思维方法可以保证对事物有足够的了解,和对整体的把握后,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背后。

而不是单单看到浮在表面的现象,被虚假的外壳欺骗。

比如当孩子面对众多社团的"甜言蜜语",他会懂得整体观察,并了解是否真的像宣传语所说的,对自己是否有益,而不是将他们分散选择。

系统的思考方式还会鼓励人们进行多维思考,以目前的思考点出发,根据对事物的全面了解,发散式思考。

3.减少判断失误

如果对问题的了解不够全面,可能会缺少一些关键信息,那么最终就会导致判断的失误,做出错误的决定。

比如在孩子看题的时候有些老师会跟孩子说,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看关键词,但同时这也就忽略了整体句子的意思,孩子很容易就踏入"陷阱"之中。

整体上看问题就是为了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不要因为只言片语而果断地做出选择。

如何培养孩子的"系统思维"

既然系统思维如此重要,那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系统思维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可以让孩子去思考。

都说孩子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家长有时候也可以用反问的方式"反击"孩子。

家长要掌握发问的方法和技巧,而不要只问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同时也要善于倾听,这样既可以增进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又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比如:"你看这个镜头下的月亮很清楚,你觉得上面都有什么?"

"天空都有什么?"

等等,让孩子对生活充满"问题",充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景

虽然说孩子本身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但有时候要引导孩子有目的地对一件事情发问。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

比如故事说到一半,玩猜谜语,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礼貌发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在孩子的天性中,求知是一种欲望。因此如果父母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甚至可以跟孩子一起思考和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孩子提问的欲望不断增强。

不要一脸冷漠甚至拒绝孩子的提问,或者随便地敷衍,这样孩子会慢慢地丧失提问的欲望,对待问题也不去思考其原因和解决方案,这样对孩子以后的工作和人际交往都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3.引导孩子整理"逻辑树"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孩子充满了提问的欲望和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整理思维,发散思维。

比如父母说一个关键词"换工作"。

那么就可以引导孩子划分成若干个问题:

1.我需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2.我需要具备什么技能和资格?

3.我需要做什么事情来改变现状?

或者将一系列问题整理起来,让孩子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

4.在日常游戏中培养孩子"整体观"

就像日常的"搭积木"、"拼图"、"看绘本"等等,这都可以提醒孩子整体性地看问题。

可以借鉴开头同事的做法,有时候只是用"说"的方式会显得苍白无力,必须要运用一些强制性的手段。

这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自由,但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种新的、且有益的思维方式。

我是小A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