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如何养育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专家: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是关键

周末和同学带孩子在公园玩。我家孩子正是蹒跚学步的时候,到哪里都不想被我牵着,要自己去探索。我和同学便挑了一块大草坪,坐下来闲聊,用目光时不时追寻在草地上撒欢的孩子。

这时,儿子一个趔趄扑倒在地,被草坪里一截枯木枝划破了额头,有血渗出来。儿子顿时哇哇大哭。

正当我要哄抱他的时候,同学家3岁半的儿子走到我家孩子跟前,只见他蹲下来,撸起自己的裤管,指着腿上一个伤疤对我孩子说:你看,我也受伤了。”没想到小家伙竟然一下就止住了哭声,还好奇地伸手去摸小哥哥的伤疤。

这个3岁的孩子给我上了一课:当一个人身处困境,其实最不需要的是别人同情,而是理解,是同理心。

什么是同理心

那什么是同理心?最近网上一个很火的视频对同理心做出了诠释。

视频里讲述一位身穿红裙的金发小姑娘,在迪士尼里面游玩时看见了史迪仔,小姑娘连忙兴奋地朝他飞奔过去,可是小姑娘没跑几步就摔倒了。

正当大家都担心小姑娘会哭鼻子时,暖心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扮史迪仔的工作人员马上朝小姑娘跑过去,没跑几步也不小心”摔倒在地。

这个举动立即转移了小姑娘的注意力,小姑娘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不哭也不闹,来到了史迪仔的身边,史迪仔连忙给了小姑娘一个大大的拥抱,轻声安慰她,并在她的手腕上系了一个花环。

扮演史迪仔的工作人员获得网友高赞,大家纷纷评论他温暖有爱。工作人员的行为之所以被大家夸赞,就是因为他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小女孩的尴尬和沮丧,并不动声色地用假摔”帮助小姑娘解脱困境。

那什么是同理心呢?同理心就是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善解人意、将心比心。

镜像神经元是产生同理心的原因

那为什么人会产生同理心呢?这是因为人的大脑中存在镜像神经元。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博士和他的团队发现了镜像神经元的存在。

他们在研究猴子的运动神经元时,无意间发现猴子的大脑对于实验员吃冰激凌产生了反应。从监视器显示的猴子脑电活动发现,它好像也在享用冰激凌,而且,猴子还动胳膊动嘴,模仿实验员的动作。

于是里佐拉蒂的团队做了进一步实验,发现在人类身上也存在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的存在,能够激发我们的大脑模仿我们观察到的行为,或者模仿别人表达的情绪。所以,我们看电视主人公哭泣我们也忍不住落泪,主人公开心我们也心情舒畅……

怎样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精神病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研究发现:一个孩子感知到的共情越多,他们就越善于社交,未来也会越幸福,他们也更容易养育具有同理心的下一代。可见,孩子同情心的有无,跟孩子的成长和幸福指数密切相关。

孩子的同理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不断引导孩子去观察、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去和周围的世界建立联系,在这个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一、父母要倾听、理解孩子

教育家梅德明曾说: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核心是爱。

当孩子因为一件事发脾气时,我们不要以暴制暴去吼孩子,用镇压的方式逼迫孩子听话。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友好沟通,大人无法理解孩子的委屈,孩子也无法理解大人的愤怒,只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家长不妨先让自己平静下来,耐心去倾听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并引导孩子去处理问题。

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觉得父母理解他关心他,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而这个互动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过程。

二、父母要树立榜样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言一行的检点,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常说什么样的父母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可见父母的榜样作用意义重大。如果父母富有同理心,总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孩子也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个有同理心的人。

看过《爸爸去哪儿》节目的人,一定对张亮和他儿子天天印象深刻。张亮曾在微博上晒出了和天天的一段聊天截图,并配图说有时候孩子会成为父母的老师。

原来天天在批评张亮工作太忙看望奶奶少了,他严肃认真的告诫爸爸:要好好和奶奶说说话,人平均寿命是75岁,奶奶还有10年就75岁了,要珍惜。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张亮也是个处处替他人着想的人,比如有一期节目王岳伦捕不到鱼,而女儿王诗龄还在岸上等着他时,张亮悄悄把自己的鱼塞给了王岳伦。

对自己的儿子天天,张亮则更是经常教育他怎样去尊重别人,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在相处中感到舒服。所以说孩子的高情商和同理心并不会与生俱来,而是和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事实证明:得到过父母足够爱的孩子,长大后更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用一颗同理心与他人和谐友善相处。

三、鼓励孩子描述他人情绪

研究表明:当孩子习惯描述他人的情绪,他们会收获较好的同理心。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或儿童娱乐场所等地方,引导孩子有目的性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然后来猜猜别人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比如有个小朋友一直坐在草地上,无聊的揪着草,看着爸妈带着弟弟放风筝,爸妈不断喊他过去一起玩,他只是摇摇头……那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设身处地思考,从而推测出小朋友是在嫉妒弟弟,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因此在草地上生闷气。

多引导孩子进行这样的游戏,训练孩子敏锐的捕捉别人的情绪和行为动机的能力,是帮助孩子获得同理心的有效方法。

有人说同理心就像是我们穿上别人的衣服和鞋子,对别人的情绪能感同身受。想让孩子高情商,有爱心,人缘好,家长不妨从自身做起,带领孩子做一个有同理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