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你是否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如同其他孩子一样,展示出超越他人的天赋而感觉到失望呢?你是否因为自己的孩子虽然思维活跃、脑袋聪明,却不如其他孩子那么漂亮而有一丝丝的不满足?
在孩子兴致勃勃地邀请你观看他所参与的活动时,你是否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如他人之处,便喋喋不休地告诉孩子:你看,别人比你发挥得好多了!”xx的学习比你强得多!”……你是否意识到,以他人的优势来与孩子的不足相比,不仅伤害了孩子的心,更偏离了你身为孩子人生指路人的身份?
没有孩子是完美无缺的,当孩子还没有成熟到足以抵御你的每一次负面评价时,你的类似语言对他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也许你的本意是好的,你希望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刺激自己的孩子可以赶上他人,帮助他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但是这种横向的攀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大部分父母都喜欢进行横向的比较:在他们看来,不管日后孩子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拥有扎实的基本知识与较强的个人能力,与其让孩子日后在社会上受挫折,还不如现在对他们提高要求。这样的想法造就了这样的现实:明明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们满怀信心地将成就拿到父母的面前,希望父母可以赞赏自己,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他们听到的总是自己某个地方还不如别人、还没有做到最好。父母所着眼的地方,永远是自己的缺陷,而孩子所期望的只不过是一句你真棒”——这样的差异让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也让家庭教育逐渐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作为父母的你可能从来不曾想过,将自己的完美人生理论”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往往会适得其反:经常性地提出一些孩子根本做不到的高标准,让孩子经历屡战屡败的打击,极有可能令其在持续的挫败感中,积累成我根本不行,我无法做到”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使孩子对人生丧失渴望。
生活中,还有些父母习惯于将关注点集中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六七十分便是责骂,八九十分差强人意,唯有次次一百分才是最优秀。这种错误的观念令孩子认为好学生便是好分数”,同时还会误以为家长在乎分数胜于在乎自己。那些成绩总是达不到家长要求的孩子会逐渐地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会在经历了考试挫折之后,认为自己是一个废物,什么事情都无法做好。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心理:虽然孩子们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但是父母时时表现出来的不满让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一—不完美的自己不配得到父母的关爱。这样的想法,只会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爱孩子的优点,更要爱孩子的缺点
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能力,而且都有着自我潜在的成功可能性。也许在成人看来,他们的这些能力、成功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些小小的成就与快乐却是他个人成长道路上一道道绚丽而耀眼的风景。唯有在家庭中拥有了良好的氛围,父母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孩子真正的兴趣与爱好是什么,才有可能避免仅从自我好恶出发,在一切为孩子好”的借口之下,生硬地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改造,让孩子去学习一些自己认为成功可能性更大的兴趣、爱好。全面关爱孩子,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衡量有度,要求恰当
那些持有完美主义”的父母们应该尝试着将自己的目标与方法制定得更灵活一些,让自己做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理准备。不要总是拿孩子与他人比较,更不要过分地给孩子压力。过早地让孩子品尝到事事追求完美”的痛苦,只会让孩子事事不完美”。不要凡事要求太高,当孩子已经做得很出色时,就不要太强求了。
高一些的目标的确可以起到督促孩子进步的作用,但是也需要注意适度”的问题。所在,在给孩子提供期望时一定要注意:你所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严要求、高标准都要制定在孩子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在面对一些高难度的工作时,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现阶段的能力,让他分阶段完成。在孩子每完成一个阶段时,父母都应适当地鼓励孩子一下,以让其有种游刃有余之感,从而激发其做事兴趣。
2.看到孩子的优点,恰当忽略孩子的缺点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纯洁的本质,当然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错误出现。这就如同一块玉石一般,其质地优良,若表面尽是污垢的话,则需要人们帮助其洗去污垢,才能亮出其本身光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经验,父母不应对孩子失望,因为只要你不对孩子一味地贬斥,毛病再多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好孩子。
在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积极与消极因素的斗争,积极因素是接受正确教育的结果,是孩子优秀处扎根的土壤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更是克服消极因素与负面不良影响的最大力量。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特别是在针对一些缺点较多的孩子进行教育时,成人必须要坚持从正面教育出发,以尊重、信任为基础,充分地调动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才能够唤醒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令他们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并进一步成长为优秀人才。
3.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你可以不是天才,却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想要让自己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变成现实,便需要让孩子将大人的期望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如今,大部分孩子生来便享有众多成人给予的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往往会习惯于接受外来的指令与安排,而其内心真正的需求与动机往往会相当匮乏,从而导致个人主动性与创造水平低下。
永远去相信自己的孩子,鼓励孩子,相信孩子的潜能,不对孩子失望,是你身为父母的最应该做到的:既然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那么,你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达到完美。不要吝啬表扬与鼓励,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力量与前进动力,他才有可能成为你期望中的那个人。
没有孩子是完美的,在过高期望下给予的爱”往往缺少鼓励与称赞,缺少对孩子努力的关注与同情,更缺少双向情感的具体交流,当孩子只有一个空洞而生硬的目标时,他的人生也将逐渐失去目标。所以,收起你的完美观吧,与其奢望完美,倒不如帮助孩子制定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目标,令孩子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自信、走向完美。
今天小伊育儿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识,欢迎关注小伊育儿,我们下期见!欢迎评论、点赞、转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