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你去上班,娃“我”来带

面对当今的时代发展,工作、家庭、生活这三者对于许多宝妈来说,矛盾冲突着。既要兼顾家庭和工作,还要操心孩子。不想让老人带,又不放心交给保姆,许多宝妈做完月子,就收拾好自己,为了生活而奔波。但从修完产假到孩子上幼儿园,中间这段时间孩子应该由谁来管,令不少的宝妈十分的头疼。

托儿所应时代需求而产生,主要针对0-3岁宝宝的日常照料。它经历了从刚开始令家长忧心忡忡的三无”托儿所,到现在集照护、习惯养成以及潜能激发和启蒙教育为一体,为婴幼儿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的托育机构,这其中的差别,显而易见。

从2019年开始,各个地方都集中密度的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的通知,就此能看出,国家比各位宝妈们更加关心祖国花朵的成长。

0-3岁托育调查

那今天小二就跟各位宝妈们聊聊你们最关心的,看看国家对托育机构的标准规范里,你可以明确向托育中心提出的硬性要求”都有哪些?

PS:2019年《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以下简称《规范》),已经从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

师生比例

修订条文一:修改了托儿所的班级人数;

每个班级的人数,同比之前的规定的人数都进行了减少。乳儿班10人以下,托小、中班15人以下,托大班20人以下,平均下降了5人的人数配额。这是对于托儿所师生比例的控制,让每个孩子都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因此宝妈们一定要关注,班级孩子以及配班老师的数量,以保证孩子能够得到充分的照料。

PS:国家规定保育人员与婴幼儿的比例,应当不低于以下标准:乳儿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

便利性与安全性

修订条文二:调整托儿所、幼儿园与其他建筑合建的规定,增加合建的建筑类型,规定三个班及以下时可与居住、养老、教育、办公建筑合建;

宝妈们需要注意了,托育机构目前仅能与居住、养老、教育、办公建筑合建,而且是三个班及以下的规模才允许合建,至于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建筑,那就要独立设置了。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有些托儿所、幼儿园与商业、娱乐等建筑合建,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的。比如,消防方面相比居住、养老、教育、办公建筑更容易发生火灾,也没有用于幼儿单独的安全疏散路线和出口。

由此延伸,在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已经有部分机构开始试点,选址在办公建筑中设置托育中心,在离家长更近的地方,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让家长更安心。

那么,宝妈对于托育机构的选择,除了能看的见的硬件设施,也需要注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这几种建筑合建的标准要求。

空间环境的科学合理性

- 空间功能 -

修订条文三:调整托儿所城市人口密集地区改、扩建的托儿所设置室外活动场地确有困难时,应保证人均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规定,孩子在托儿所每天的户外活动不得少于2小时。因此,托儿所得室外活动场地规划至关重要。由于城市发展对于托育机构的需求加大,而城市密集区域又有各种条件限制,修订条文,对改、扩建的托儿所所设置的活动场地,从人均3㎡减少为2㎡。虽然人均面积有所减少,但是对于幼儿来说,2㎡的人均活动面积是足够的,但还是有更好的处理办法,来增加孩子的活动区域。

从空间功能划分的角度出发,托儿室外活动区域规划室外幼儿人均面积的大小的同时,最好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活动区域分隔,活动时间的错峰。让孩子在现有的活动空间中,更加安全自由的玩耍。

通过调研发现,有些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布置在建筑周围阴影之内,基本没有阳光照射,儿童在室外活动得不到阳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宝妈们需要注意啦,在看托育机构的空间规划时,室外活动区域的考量,面积大小是一点,更重要的还有室外空间的日照充分度,以及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 儿童空间属性 -

修订条文四:防护栏杆的高度最小净高由1.10m改为1.30m。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最小净距离由0.11m改为0.09m。

托育空间的安全,是宝妈们最关心的问题。

由于托儿所、幼儿园中婴幼儿的特殊情况,一是婴幼儿安全意识差,易动、易攀爬,栏杆高度应适当加高;二是考虑到大人抱婴幼儿站立时,人体的重心增高,栏杆高度也应适当加高,避免人靠近栏杆时因重心外移发生坠落事故。因此提高防护栏的高度,更大程度上保证孩子的安全。

垂直栏杆净距离的宽度的缩小,主要是考虑到婴幼儿安全意识差,好奇、好动,游戏时头部或身体易钻入栏杆空隙中,为防止幼儿头部或身体卡在栏杆空隙中,造成安全事故而要求。

这两个方向的条文修订,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做符和孩子身高、行动的空间属性。比如,提供低阶的台阶;在距地0.6m处加设幼儿专用的门拉手;平开门距离楼地面1.2m以下部分设置防夹手设施等等。儿童的身高体型,以及在空间的活动范围都不同,所以托育空间的属性,是区别于成人空间的标准尺寸,以符合儿童身高,行走、跑步习惯等等需求为标准的。

所以,在托育中心的设计上,宝妈们不仅要关注内部的美观,还应该观察,例如台阶高度对幼儿来说高度是否安全,门窗的防护是否到位,考虑的是否够细致。

- 采光 -

修订条文五:明确托儿所、幼儿园日照标准的房间范围,规定活动室、寝室及具有相同功能的区域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3h;生活用房、服务管理用房和供应用房中的各类房间厨房等均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窗地面积比要达到1/5。

上一条的修订,就提到了室外采光的重要性。那对于室内采光的日照需求,《规范》直接有了明确的规定,我们来关注这几个关键词,【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3小时】。这些关键要求,直接指明了孩子的主要活动休息空间,在一年之中日照时间最短的冬至日,都需要满足3小时底层空间满窗日照的需求。

从托育空间规划的角度来说,影响日照采光有着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楼间距,也就是托育机构所处的建筑,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最好是在四周都保证足够的距离,不影响光线的照射。二是建筑窗户的设置,在经常使用的幼儿活动休息空间,都必须要设置窗户,以保证室内的自然光线。

- 灯光 -

修订条文七:睡眠区、活动区、喂奶室应采用漫光型灯具,光源应采用防频闪性能好的节能光源。电子镇流器一般使用20khz~60khz频率供给灯管,可基本消除频闪。采用LED时,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80,喂奶室、睡眠区色温不宜高于3300K,特殊显色指数R9应大于零。其他场所色温不宜高于4000K。

在室内空间,光线、色温、色彩在视觉上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光线过强,会使人感到烦躁,难以集中精神,甚至引起眩晕;如果光线过弱,又不能刺激大脑,引起足够的兴奋,从而影响正常智力活动的进行。”

幼儿的眼睛非常稚嫩,在日常活动停留较多的场所,如果出现频闪和眩光的问题,有时候成人是无法第一时间用肉眼辨别的,但对于孩子的影响却是很大的,而这些灯光的选择,是在做空间设计时,就需要考虑的重点。

在这里,教给宝妈们一个非常简单测试方法,看看你身处的空间是否有频闪的现象。

拿出随身携带的手机,打开照相机功能,用镜头对准点亮的灯泡,一眼便能分出高下。但不需要照相,这时候能看到屏幕上,频闪低的灯光在镜头下和肉眼观察的差别不大。而频闪高的灯泡,手机屏幕上会出现频繁波动的线条。用这样的方式,一下就能测试出托育机构是否使用防频闪性能好的光源,快速有个判断。

以上是从空间设计的角度,解读了如今选择托育中心,你应该在意的那些硬性要求。当然还有更多专业要求下的托育空间建筑要求,小二下次再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