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篇文章(游戏,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看到的,是游戏在儿童治疗中的作用,而游戏对于儿童而言究竟有什么意义?
在成人的世界中,最普遍的沟通媒介是语言表达,而在儿童世界中,他们的媒介却是游戏活动,孩子们的体验往往通过游戏来与人进行交流,他们有着自己独特、具体的现实内容。
一个生动的例子可以说明成人和儿童在情感表达和行为反应方面存在差别。
——2001年美国发生的9.11事件”。
在事件发生几天以后,成人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他们所经历的震惊和恐惧。
而那些同样遭受打击的儿童几乎从来没有再提起过这件事,他们的恐惧反应通过游戏体现了出来:他们把积木搭建成塔,然后再用飞机去撞击这座塔。
大楼燃烧过后轰然倒塌,警报悲鸣,民众死伤,救护车把伤员一一送往医院……
一个3岁的孩子在游戏中反复用吱声机去撞击墙壁,并看着飞机掉落在地板上,然后很激动地说直升机我恨你!直升机我恨你!”
游戏以具体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展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玲玲在玩过家家游戏中用力摔娃娃,并且念念有词你不乖,妈妈不要你!你太笨了!”
她模仿妈妈日常对她的责备,这样一个举动,是她所积压的情绪,用游戏的方式释放出来。
这里包含了愤怒,委屈,还暴露了消极的自我概念——我是笨的”,还有不安全感——除非我是乖的,否则妈妈不要我”。
在情感上,孩子在游戏中用特殊的、充满含义的表达方式来代表自己的重要经历,并以此将其表达出来。
皮亚杰(Piaget,1962)认为,游戏搭建起了具体经验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并且正是因为具有象征性的功能,游戏才变得如此之重要。
有时候当前玩具与其所代表事物之间的联系看起来很明显,但是有时候它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但不管有没有联系,游戏都表现了儿童想要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组织起来的愿望。
玩具是儿童的词汇,游戏是儿童的语言孩子做游戏是本能的、自发的、感兴趣的、没有目的性的,他们不需要他人教导,也不需要他人强迫,自己就能做游戏。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爱游戏,甚至可以跨越语言玩在一起。
Frank(1982)指出,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到从别人的教育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儿童通过游戏来探索并适应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概念——时空、事物、动物、结构以及人。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感受来对直观世界进行摸索。对于幼儿而言,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还处在发展中,所以那些不断变化的、种类繁多的游戏工具和材料是他们表达自己情感和态度的理想方式。
游戏满足孩子身体上自由活动的需要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做的事情有:
释放积攒的能量;
为承担生活责任做好准备;
实现有难度的目标;
摆脱沮丧的情绪等。
游戏还能帮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理解他们文化中的象征性符号,以及获得一些社会技能。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儿童最主要的活动德国著名诗人席勒说过: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在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对儿童而言,当儿童游戏时,他是完整的儿童。
而在孩子最重要最宝贵的活动时间里,父母亲担任了怎样的角色呢?
也许大部分时间,你在尝试通过语言来与孩子交流,这无异于你们在用两套不同的语言在对话,而你还千方百计想通过说话来寻求对孩子的控制感。
为了让儿童游戏变得更有价值”,有些成人还会给游戏赋予了类似于任务”的意义,而为了实现为将来的成功铺垫”以及加快儿童成长进程”的目的。
很多成人难以容忍儿童玩浪费时间的游戏”,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可以取得收获,或者是能超承认设定的目标靠近的游戏才是可取的。
因为忙碌的工作,现在的父母经常缺席孩子的活动,最终为了对孩子尽心尽责”,会把孩子送往各类培训班与辅导班,给予孩子很多机会锻炼能力,但是唯独浪费了游戏时间”。
不要忽略游戏的重要性,游戏是搭建起孩子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经验桥梁,这是读懂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时刻”,是创建孩子跟你更加亲密,愿意对你敞开心扉的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