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妈了以后,不管你以前是多么的不拘小节,多么的随性而为,多么的不讲究!到了娃这,谁不曾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而纠结。宝宝吃得怎么样?多了么?少了么?吃多了会不消化么?吃少了是生病了么?别人家吃得比我家多是有多羡慕,别人家吃得没我家多我是有多得意。。。。这里面的辛酸坎坷,五味陈杂,大抵是不当妈的人无法理解的。一堆问题积聚在心里,去问问儿保医生吧医生一句都挺好似乎也解决不了问题,一句多吃点或是要减肥则更是让老母亲操碎了心。究竟应该吃多少?怎样又是吃好了?今天要介绍的顺应喂养”可能是解决老母亲焦虑的一剂良药,也是每一个妈妈都应该了解的一件事。
顺应喂养是个新概念,2003年的时候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将这件事儿加入喂养指南,2015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权威中国营养学会才在0-6月龄和7-24月龄的喂养指南中加入了顺应喂养的概念。所以如果是多年不进修的老黄历型老法师,很有可能并不知道,或是并不习惯推荐这么个新概念,而我们的婆婆妈妈们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儿则更情有可原了。
啥是顺应喂养呢?作为不提倡阿宝背书”式教条科普的我们,自然得给大家用最通俗的话说叨说叨。
-尊重宝宝吃饭的意愿-----抓住喂奶的黄金时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类?
你不是宝宝,你自然也很难成完全感受宝宝的所有感受。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即使是新生的宝宝其实也已经知道自己是饱还是饿了,和你唯一的区别是,你会自己去找吃的,而宝宝不会自己去翻箱倒柜,刷刷饿了么美团找吃的。
所以顺应喂养的最根本就是尊重宝宝的意愿,如果宝宝饿,那就吃,如果宝宝饱了,我们也要强迫宝宝。了解宝宝的意愿,最困难的就是刚出生的宝宝了,不会说不会要,只会哭。看着哭得挺伤心,给他吃却不要吃,这究竟是要闹哪样!按照宝宝的生活规律,宝宝的睡眠清醒周期一共有6个期,一轮一轮的循环,比我们大人的生活规律多了。这6期依次为:
深睡期-浅睡期-瞌睡期-安静清醒期-活动清醒期-啼哭期
什么时候是喂奶的最好时期呢?
你猜
你猜
你猜猜猜
猜对了么?
是安静清醒期。这个时期的宝宝表情丰富,有各种情绪,会咿咿呀呀,也会笑会闹,当然也会有寻乳的表现,如张着小嘴到处找,或是吮吸自己的手指,衣服,被子等等。如果这时候喂奶,宝宝配合好,也吃得好,而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会进入下一个时期,也就是啼哭期,这时候,宝宝要么不肯吃,要么吃一会会儿就睡着了。越小的宝宝,安静清醒期越短,早产的宝宝最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提倡母婴同室的原因。如果不在一起,则很有可能会错过这个阶段。
所以,各种把宝宝集中管理的情况,除非管理者非常有经验且非常关注宝宝,不然的话,可别怪宝宝吃奶不好哟。
-尊重宝宝的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很难改,不论是香菜大蒜胡萝卜,对于这些特殊气味的爱好或者恐惧都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对于宝宝来说同样如此,所以不要强迫他们吃任何他们抵触的食物,不然只可能适得其反。
另一个特殊的饮食习惯就是在合适的时候让宝宝开始自己吃,不要嫌弃他们把地方弄脏,不要剥夺他们的这个成长的重要阶段以及其中的乐趣。一般这个时间点在宝宝10月龄的时候,除了常规的喂食意外,我们特别建议为婴儿准备一些便于用手抓捏的手抓食物”,鼓励婴儿尝试自喂,如香蕉块、煮熟的土豆块和胡萝卜块、馒头、面包片、切片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撕碎的鸡肉等。
-父母的榜样作用
自己一边刷手机一边吃饭,那又怎么能怪宝宝一边看电视一边玩玩具一边吃饭啦。而不专心吃饭可能导致的后果可能是小豆芽(因为影响消化能力,而导致营养不良)和小胖墩(因为不觉得饱而吃太多),所以记得爸爸妈妈的榜样作用,教会宝宝好好吃饭,是非常重要的。
-食物的供应
最后要讲的才是食物的选择,给宝宝选择食品安全有保证的食物,1岁以前的食物应该是不加盐,不加各种调味料的,另外也不应有其他的刺激性的食物。至于具体的辅食原则,我们之前也已经聊过了,可以翻翻我们的文章,应该不是问题。
顺应喂养的重点讲完了,我们再看下顺应喂养的概念:
顺应喂养(responsive feeding)在顺应养育(responsive parenting )模式框架下发展起来的婴幼儿喂养模式,也是越来越多专业人士推荐的喂养方式。顺应喂养要求:父母应负责准备安全、有营养的食物,并根据婴幼儿需要及时提供;父母应负责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而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则应由婴幼儿自主决定。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父母应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意愿,耐心鼓励,但决不能强迫喂养。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至于焦虑,纠结,比较,其实都是多余的,相信的你宝宝,其实一切都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