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细看天空品云卷云舒。作为一名育儿领域的创作者,在这里我想简单的发表下我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3到12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教育专家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3到12岁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期,3岁以后孩子的性格基本已经定型,在这一阶段养成的性格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你觉得孩子在性格上有某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时候一定要给予纠正,去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比如有的小孩胆小不敢玩有难度的游戏,不敢一个人睡觉,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主动让孩子做一些冒险类的事情,让孩子一个人去买东西,让孩子一个人睡觉,等等,改掉胆小的性格。
爸爸带孩子荡秋千,孩子害怕的抓着爸爸,不肯放手,爸爸我害怕,我要掉下去了。爸爸说道,不会的,你抓住两边的绳子就可以了,孩子仍旧不放开爸爸,要求下去,爸爸只好把她抱下来,自己坐到了秋千上说,你不玩的话我可要玩儿了,爸爸开始荡秋千,爸爸越荡越高,孩子开始羡慕爸爸,你真厉害。爸爸问道,要不你再来试试?孩子点点头,爸爸再次将孩子放在秋千上,孩子仍旧不敢用力荡,爸爸就慢慢推动秋千并安慰她,第一次玩儿都是这样的,只要你抓紧绳子就不会掉下来,放心我在旁边看着你。听了这话,孩子胆大起来,秋千越荡越高,欢笑声飘荡在半空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心智开始发育,世界观的形成,独立意识也就越来越强,这期间经历的事情很容易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养成,如家庭不和谐,孩子会出现敏感自卑,父母工作忙,疏于照料,孩子会比较独立,也会跟父母比较疏远,性格容易偏激。 家长大权包揽,处理好孩子所有的一切,孩子就会变得习惯依赖,家长的长期引导教育,对孩子性格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孩子性格内向,就要引导他多跟陌生人接触,孩子性格自私,就要引导他多跟小朋友分享,下面分享几点性格教育的注意事项。
第一点,不能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现在的孩子都被溺爱,长大后性格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多半是溺爱造成的,家长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无理要求,就会滋长这种心态,所以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家长不要满足,甚至一次都不能妥协,要跟孩子讲清楚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第二点,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性格爱好。作为家长,我们无权要求孩子,事事都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做,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常见到某些家长总是强加给孩子很多要求,孩子也不说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时间长了,孩子的性格就变得没主见。
比如孩子该放下游戏机去写作业了,家长最好不要用强迫的方式,拔掉电源之类的,跟孩子聊聊,去写作业的重要性,尊重他们的意愿,能让他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第三点.,始终如一,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价值观输出要始终,处理同一件事要用同样的处理方法 ,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就告诉他这样做不行,就会给孩子造成思维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记,当有一天你发现孩子变得任性不听话,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自己造成的。第四点,适当给孩子一点权力,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却执拗的一定要做,这时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利。
孩子想要探索小区的公园,有的家长担心弄脏衣服,担心有坑,有灌木丛伤到孩子,可是这种保护会让孩子很失望,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第五点,让孩子别人的感受,一个不自私,乐于分享的孩子,一定能别人的感受。家长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知道我们的辛苦,培养孩子,理解别人感受的习惯。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妈妈上班很累,都是为了给你挣学费,帮妈妈捏捏肩,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就会反思自己有没有做错事,惹妈妈生气,会开始体谅妈妈的辛苦,并用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来回报。
第六点,言出必行,曾子杀猪的典故流传很广,说的是家长,做到言出必行,不用语言欺骗孩子,比如有家长为了让哭闹的孩子穿衣服,骗孩子说给他买冰淇淋,等孩子把衣服穿上,家长却自以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好糊弄,没有兑现买冰淇淋的承诺,结果下一次再穿衣服时还用买冰淇淋的招数,孩子却丝毫不相信了。第七点,对孩子保持耐心。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为他性格中的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没耐心,给孩子喂饭,怎么都喂不进去,就开始动作粗暴,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即便是自己在忙时,孩子来要你陪他,也要耐心的解释,忙完才能陪,而不是呵斥着告诉孩子,一边儿去玩儿。
第八点,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家长就应该叫孩子陪自己一起来捡玩具,并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孩子玩具乱扔的坏处,儿子奔跑跌倒,让他自己站起来,让孩子明白,是自己盲目的奔跑才导致的跌倒,而不是把这份责任怪罪给绊倒他的物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可塑之才,如同一棵成长中的小树,家长对孩子性格的引导至关重要,一个性格良好的孩子完全可以在12岁之前培养出来,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严格来说,后天因素比先天因素更容易影响孩子,主要受父母及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但过于溺爱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长辈的溺爱,孩子在本该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时候,家长都将困难挫折为孩子挡在了外面,孩子无法学到有效的应对挫折的能力,没有得到独立的发展,自信心受损,久而久之性格就变得懦弱胆小。
有的家长是完美主义者,凡事要求十全十美,孩子每次犯错都会严厉呵斥,孩子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做对,就会退缩不前,不敢放开手去做,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做事畏首畏尾,变得懦弱无能。
还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常年和祖辈在一起,缺少父母的陪伴,充满不安全感,性格怯懦,特别当他在外面受到伤害和压力,无人倾诉和表达,性格就会变得内向胆怯和沉闷。
家长要花时间多陪伴孩子,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和学习能力,让孩子多锻炼抗挫能力,战胜懦弱。
看到你的问题,我其实已经看到了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了,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就是赋予孩子新的世界,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来源于父母,从依偎在父母怀里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都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勇气,说白了,孩子的勇气来源于父母的鼓励,当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结果却失败了,我们做父母的就要鼓励他,给他信心,让他再次尝试完成,直到成功。后面的路,我们的孩子会走的更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我是一颗小旦旦的爸爸。
###首先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因为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不要过分的指责他,不要大声讲话。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自信,可以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可是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样成长,有些孩子甚至在各类场合都显得过于拘谨、退缩、胆小怕事。0到12岁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有十句话父母不能说。
10句话挫伤孩子积极性
1.你还小,你不行。”
在父母眼中,这是对孩子的保护。然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并探索新鲜事物是孩子自主成长的过程。一旦父母挫伤了孩子挑战未知事物的积极性,便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想做什么都会被否定,丧失探索新事物的热情,放弃自己的决定权。所以,父母应多鼓励孩子,比如如果想好了,就放手去试,爸爸妈妈会支持你。”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2.哪有,我们没那么优秀。”
谦虚是传统美德,但当孩子被表扬,父母的谦虚却会使孩子感到沮丧,觉得自己并没有获得家人的认可。所以,当孩子被赞赏时,父母不要表现得过分谦虚,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给孩子信心。此时不妨这样回答:谢谢您对孩子的肯定,我们会继续努力。”
3.怎么这都干不了。”
生活中,很多大人认为理所应当或者非常简单的事情对孩子则未必如此。所以,当孩子没有做好某件事时,家长一定不要急躁,应耐心地给予鼓励,给孩子再次尝试的机会。此时,可以问孩子感觉怎么样?”,也可以鼓励孩子,你已经可以做……了,真棒!”
4.你看看人家。”
也许,父母无意间的比较只是想让孩子更有动力,但这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更喜欢别人,总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进而失去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若父母欣赏孩子并能适当鼓励,会使孩子更加乐观自信。相同情况下,父母可以说爸爸妈妈知道你已经在努力了,加油。”帮孩子建立自信。
5.你再不好好学习,以后没出息。”
类似的话父母也许说者无心,可孩子对未来的认知并不明确,往往会放在心上并感到压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其实,父母可以跟孩子说我们一起学习吧。”陪孩子一起发现学习的乐趣。
6.爸爸妈妈那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父母常会苦口婆心的劝孩子上进,懂得感恩,可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过早地感受到压力,如果自己有一点没做好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从而影响其长期性格发展。此时,父母可让孩子为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下班回家要求孩子,给妈妈倒杯水好吗?”
7.等你成绩好了,再……”
这会使孩子觉得成绩不好就没有资格要求其他东西。这种无资格感,会使孩子更加自卑。其实,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我们担心……会影响你的成绩,你觉得呢?”
8.你再……我就……”
面对分歧,威胁和专断的做法除了能显示家长的权威,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不如与孩子一起商量,让他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如这样是不是会更好呢?”
9.你是第一名,你是最棒的。”
过度强调名次会使孩子感到担心:如果下次不是第一名,家长会不会不高兴?所以,在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更应关注和赞美孩子的努力,而非成绩,夸奖孩子时,可以换个说法:你一直在努力,妈妈能看到,妈妈为你骄傲。”
10.早说过这样不行。”
当孩子失败时,这类语言只会让孩子更加气馁,更不愿和父母交流。家长的肯定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所以,父母应对孩子充满信心。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不妨说我们一起分析原因,下次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