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力量之巨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我的碗呢?”
我的筷子呢?”
我的水杯呢?”
当父母怀着期盼的心情,憧憬着孩子未来的同时,却在做着亲手将孩子一步步推向深渊的事情,而毫无察觉
最可悲的教育莫过于此……
有一次,带孩子在外吃面。
邻桌有一位爷爷带着胖嘟嘟的孙子吃面。
老人六七十岁,头发花白,小孩6,7岁的样子。
爷爷上厕所时,服务员刚好把牛肉面端到爷孙俩的桌子,小女孩一边扭头瞟着厕所的方向,一边偷偷地把爷爷碗里的牛肉片,全部夹进了嘴里。
爷爷回来后开始吃面,吃了几口后嘟哝:咋这面没肉呢?”孙女默不作声,爷爷吃到快见底时,竟然发现碗里有一块肉,最后夹到孙女碗里。
我在一旁看得有些难受,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爷爷呢?
说孩子是白眼狼,可有没有想过,TA们之所以会这样,根本就是大人一口一口喂出来的啊!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今天说的有点儿危言耸听,我想给孩子吃点好的难道还有错了?!
可问题是,我们平时对孩子百依百顺,牺牲小我,什么好的都紧着孩子,给孩子传达出的信息都是你最重要,我们都不重要”。
可当习惯成自然了之后,又开始嫌孩子只顾自己太自私,希望Ta可以心中有他人,懂得谦让和分享——这未免太强人所难”了吧!
喂出来的白眼狼
网上经常有这样的一些事件,儿子把年老的残疾父亲丢弃路边,女儿骗光了老母亲看病的钱,孙子偷偷往奶奶的饭碗里放杀虫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孝顺的孩子?
孩子缺乏教育:
我们知道,5,6岁前的孩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看似是品格问题,其实是心理特征。
这种心理特征下的行为,和一些小宝宝一看到别人手里的玩具有趣就要抢,是相似的,因为他们优先自我满足,还不懂得顾及他人。
所以,我们常见到一些年幼的小朋友会在吃饭时把饭桌上最可口的食物吃掉,或在他们的爷爷奶奶午睡时故意大吵大闹。
如果父母或其他养育者不加以教育和引导,那么孩子就养成了优先自我满足,不顾及他人”的习惯。
曾经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对夫妇喂孩子吃饭的情景,简直就是自虐大戏”!
该网友和同事去吃饭,和一家三口邻座!本来以为女孩要吃饭,父母在等着呢,结果完全不是。
小女孩10岁左右的样子,一个人在吃蘸水面,爸爸站在她旁边夹面条。女孩吃完一根,爸爸就夹一根。
虽然有点宠溺,但画风至少是温馨的。可接下来,就不那么愉快了。
女孩说:我吃不了了,妈,我要喝饮料。”
妈妈说:问你爸爸要吧,我没带钱出来。”
本以为女孩会撒个娇或者不要了,可网友看到的却是一个暴力现场。
女孩竟然用力地给了爸爸一个耳光,那声pia”打得网友心里一颤,随后听到两个字:
给钱!”
一个孩子竟然在公共场合打爸爸耳光,任何一个正常的家长,估计都要狠狠教训一番吧。
可这个爸爸竟然没有任何反应,直接拉着女儿的手去买饮料了。而她的妈妈,很自觉地吃起了女儿剩下的面条。
三观尽碎!上赶着让孩子骑在自己头上,这对父母是脑子进水了吗?
饥饿是一种基本痛苦,经历过的孩子才会感恩:
网上有个火遍育儿群的讲座叫《青少年叛逆心理问题和应对策略》,主讲人是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我对其中她讲的关于吃”的例子印象特别深刻,她提出用吃”让孩子知道感恩!
饥饿是人生最基本的痛苦,要让孩子适当体验痛苦。
只有自己饿过了,才能明白妈妈不吃饭会有难受,才会知道每天有饭吃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才会理解家人的付出。
这个就是饥饿的等待与控制。
李玫瑾就要求女儿回家后不能自己先吃饭,一定要等着全家坐好了,才能动筷子。
有个同事,也用这种方法,治好了孩子在老家养成的爱吃独食的毛病。
吃饭,是生存本能,也是孩子接触最频繁的事情。它虽小,却一点点塑造着孩子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一点点塑造着他的人格。
孩子情感冷漠:
有一些孩子,从小得不到大人的关爱,例如有些宝宝长期哭闹得不到回应,父母毫不关心孩子们的需求,喜欢嘲讽、挖苦孩子。
甚至采用吼叫打骂的方式养育子女……白眼狼”经常是这样养大的,这些孩子缺乏安全感、内心孤独又冷漠。
因为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爱,所以他们不仅不懂得爱别人,他们也以相同的方式对待父母和家人。
父母坏榜样:
小时候,邻居家有个媳妇对婆婆苛刻,不准婆婆喝她煮的水,老太太80多岁了,还要驼着背到井边挑水回家煮。
后来老太太去世了,用过的光滑扁担还在,媳妇想烧掉。这个媳妇的5岁孩子拦住了,还把扁担放进了自己房间的床底。
孩子的妈妈困惑不解,孩子说:我要留着以后给你用。”在场的亲戚笑出声,孩子的妈妈脸色一阵白一阵红。
父母的行为榜样是孩子的活教材,父母们的不良行为,能被孩子们轻易地学会,成为孩子自身的行为习惯。
所以,如果父母对老人苛刻,孩子未来也会成为父母的翻版。
养狼金句一:
宝宝,你先吃,不吃了妈妈再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就成了孩子剩饭桶”。孩子不吃的家长才能吃,孩子想吃的一定让孩子先吃。
这点我赞同李玫瑾教授所讲的:如果孩子和长辈同桌吃饭,应该等长辈动筷子了,孩子才开始吃。
这件事很小但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就是要让孩子心里有他人。
养狼金句二:
赶紧吃,不然一会儿就被抢光了……
大概是老一辈很多人都经历过缺粮少油的困难时期,有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过怕了,吃饭都用抢的”从此就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头脑了。
一盘菜端上来,赶紧给孩子碗里招呼。特别是孩子爱吃的,恨不得整盘都夹给孩子,别人都不能动……
养狼金句三:
宝宝,挑个最好的/最大的/你最喜欢的……
一次周一例会,同事吐槽说周末几个闺蜜带着孩子一起聚会。
有人带了刚摘的草莓分给大人吃,一个闺蜜直接跟自家娃说:快,挑个最大的!
听到这儿,估计不少人都和我的反应一样,脑子里想的是谁家的娃不是宝贝啊,就你家的要吃最大的、最好的啊!”
养狼金句四:
宝宝,这个好吃,都是你的……
每次聚会吃饭,都能遇见几个这样的熊孩子,自动默认好吃的就是自己的,这样的孩子在外面其实很容易受挫。
孩子小的时候,对TA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有家庭意识,心里有别人,享受到分享的乐趣,以后才不会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经常跟少年犯打交道的李玫瑾有一句话提醒的特别及时,她说:
孩子3岁时,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当他20多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这不就是白眼狼的进化史么?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问题有滞后性的特点,当你发现问题时,已经晚了!
所以,管孩子一定得趁小、赶早!小到吃每一顿饭,出每一趟门,习惯”的力量之巨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