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是小孩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小孩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长大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小孩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
教育小孩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小孩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小孩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脑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脑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脑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小孩长大大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小孩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小孩可能要犯过错,咱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小孩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小孩可以培养小孩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小孩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小孩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小孩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小孩时保持一致,这样小孩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小孩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小孩,要把小孩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小孩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小孩。以便于小孩在社会上长大。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咱们可以做小孩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咱们不可以让小孩去做咱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小孩去做另一套。只有咱们以身作则,注重小孩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咱有能力;咱能与周围的人交往;咱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长大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6】接纳、确认小孩的各种情绪(尤其是消极的)
当父母否认小孩的感觉时,小孩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小孩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小孩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
倾听小孩的心声有经验的父母提出,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不论小孩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小孩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小孩说话,为咱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小孩的机会。立即倾听小孩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小孩的信任,这样小孩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咱们。而对咱们来讲,了解小孩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小孩与咱们谈话时,咱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小孩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咱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