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以庆在纪录片的最开头便这么说道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提起儿童,我们总能会心一笑,想起他们无辜又清澈的眼神,他们直白又纯粹的话语。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样的天真,无邪又可爱的孩子们总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微微一笑,感慨着:啊,这群可爱的小天使们啊!


张以庆在纪录片的前半部分,确实为我们展现了这样孩子的天真模样:刚到幼儿园时对家人的依赖,不舍,哭泣着说:老师,你不要抢我”哭泣着喊着妈妈或者爸爸,再抱抱我。听着孩子的哭声我们都感觉到揪心与难过,也有可能会摇头叹息,到底是孩子啊,或许这些场景和你小时候上幼儿园的记忆重合在一起,让你不由感慨:成长总是要经历痛苦的。

但是慢慢看下去会发现,似乎这和我们想象中的小天使们不太一样。他们会咬人,会排挤同学,会大打出手,也会故作成熟的去讨论一些可能我们现在都不会过多考虑的事情。他们无所顾忌的话语却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孩子会觉得爱有点恶心?为什么孩子会说恨日本人恨得流鼻血?为什么在孩子的眼里警察是用来收钱的?收的钱的分给领导一点,自己留一点,不然领导会没有钱?为什么一个孩子会大谈特谈中国足球差劲,甚至说中国的发展呢?为什么孩子会说妈妈忙着去美容院,爸爸忙着应酬?孩子们真的懂这些吗?他们懂什么叫中国的发展吗?他们理解什么是爱吗?他们真正明白这些说出的话语所代表的意思吗?







他们不明白,他们的大多话语,都是从成人中的一言一语中学习来的,可能成年人的无意识的一句话,却被孩子记在了心里,你也永远不知道这些话会在什么场合突然的被说出来。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有多大部分已经被成年人无意识的侵蚀着,影响着。众生百相从幼儿园便可以看出。幼儿园是一个微缩型的社会,也反映了人间的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