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都有哪些神秘传说?
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 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 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一百五十字
重阳节文化迄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在西峡至今流传众多民间传说。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重阳公主的传说。
据《汉书》记载,东汉安帝年间,宫中身怀六甲的李娘娘受闫氏所害,逃至洛阳以西伏牛山以南的重阳店。恰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生下一女,取名重阳女。李娘娘历尽艰辛,慢慢把重阳女养大成人。谁知一年秋天,此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村里的百姓和李娘娘都未能幸免。李娘娘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重阳女,并把安帝赠送的玉佩传给女儿,让她找机会状告闫氏,为她讨回公道。
李娘娘死后,重阳女到处拜师学艺,立志斩除瘟魔,为母报仇。一位道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精心传授剑法,并密告瘟魔的四个弱点:一怕红色,二怕酒气,三怕刺激气味,四怕高声,让重阳女来年九月九日瘟魔重现时见机行事,为民除害。第二年九月九日这天,重阳女组织附近的百姓登上云彩山,女的头上插红茱萸,茱萸果为红色,叶子散发出一种怪味,男的喝菊花酒,瘟魔一出现就齐声高喊:“铲除瘟魔,天下太平”。瘟魔见到红色,闻到酒气和怪味,听到喊声,缩成一团,重阳女一剑将瘟魔刺死。从此重阳店一带百姓安居乐业,健康长寿。
有关九九重阳节的来历的故事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鶪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民间故事继承了《续齐谐记》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间艺人想像创造的情节,又产生了很多重阳节传说的异文。这里选择了三则异文展示给大家。
鬼节的由来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重阴节来历的故事一百五十字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1]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1]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2]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1]
请问:麻阳十八怪指的是哪十八怪?
盘瓠族人被称之为“蛮夷”。传说盘瓠后人成年后,其母带领他们到王宫去见“嘎婆”(外婆)、“嘎公”(外公),他们“衣服褊裢,言语侏缡,饮食蹲踞,好山恶都。”(28)“言语侏缡”,是因为他们讲的是土语,也就是自己的民族语言。尽管麻阳地处“苗疆前哨”,历为官兵争夺之地,并经过数千年汉文化覆盖,语言基本汉化,但麻阳盘瓠后裔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蛮夷”土语,特别是在日常称呼语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喊妈叫奶奶”,就是这一文化现象的体现,至今麻阳上山区苗民还是如此。另外如上面提到的“嘎婆”、“嘎公”,还有“满满”(祖母)、“嬢娘”(婶娘、姑姑)、“亚亚”(伯父)、曼曼(叔叔)、“大大”(哥哥)等,都一定程度体现了麻阳“蛮夷”土语的语言习惯。 ⑴“短裤穿在长裤外”。反映的是麻阳苗民秉承古代苗族先民遗风的服饰习惯。麻阳“熟苗”自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官府强令“服饰宜分男女”,于是男子“下穿超裆裤,裤简短而大,腿上布绑腿”,女子下着长裤,并喜“配上一个别致的抹裙(围腰),裙上绣有花鸟图案”,以精致花带系于腰间。 ⑵“面条像裤带”。麻阳“面条”以无糯性粳米(麻阳叫“钢米”)浸泡磨浆,置约50cm×40cm矩形铁(铝)皮“镀盘”中敷匀呈膜状,放锅中蒸熟后,取出卷成圆柱状,名曰“露兜面”。粳米刚脆易碎,故食用时切成约50cm×3cm的粗长条,长、宽均较普通面条要超出好几倍。 ⑶“竹竿穿着衣裤晒” 。苗家山寨,过去,苗家妇女习惯把洗好的衣服,用竹子穿起来晒,为什么?因为当时几乎没有衣架卖,现在,还有谁不用衣架来晒衣服呢? ⑷“辣子当主菜”。“酸菜坛坛一排排”,这揭示了麻阳苗族食菜以酸辣为主的传统。但是“苗人的喜食酸味,当非生性好酸辣,或因苗疆处于腹地,距海太远,附近又无盐井,得盐颇不易”,所以“在无盐时代,只有多食酸辣以促进食欲,累世相传,至今虽已有盐,但仍保存好食酸辣的特性”。麻阳民间尚有“三日不呷酸,行(走)路打趔趄”,“一日不呷辣,行路滚下喇(坡)”的说法。 ⑸“三个蚊子一盘菜”。麻阳习惯把蜂窠内已经长翅成型但尚未能展翅飞舞的幼蜂与蜂蛹一起煎炒,猛一看,长翅幼蜂似硕大无比的“蚊子”静卧碗中。 ⑹ “鸡蛋串起卖”。“三月三,楂泡裸干”,每逢农历三月,漫山遍野的油楂树上,挂满脱皮后乳白色不规则球形的“楂泡”,质脆味甘,乡民多争相采集,以草根、藤蔓串之,一串串“楂泡”,远观活像串起来的“鸡蛋”。 ⑺“花生煮起卖”。人们对“干吃”花生见惯不惊,对带着泥土香味还没有褪尽的“水煮”花生却不禁称奇。 ⑻“茅厕树在大门外”。麻阳房屋多为建于平地的平房,结构当为“吊脚楼”变异,分两层,楼上堆杂物、或做客房;楼下住人,房间多铺“地楼板”;吊脚楼底层的厕所、畜圈、柴房移建屋旁,与住房分开。 ⑼“门槛过膝盖”。麻阳气候湿热,山中多蛇虫,人为蛇虫所害,人与蛇虫同眠,时有发生。故住房串联屋柱的“地脚枋”宽盈尺,离地约半尺(常镶以“地线岩”封闭),装木壁时,门槛常另镶约3寸高木枋,合计约60cm高。 ⑽“斗笠当锅盖”。麻阳每逢节日又多喜蒸米做粑,如“过社”的社饭,端午的粽粑、桐叶粑,重阳的糍粑、桐叶粑,保冬节、过年的糍粑、“印盒粑”等,所以苗家多置有圆筒状甑桶。甑桶普遍巨大,直径常达两尺有余。有竹质甑盖,呈圆球盖状,似遮雨工具斗笠。 ⑾“马路当大街”。麻阳建县至明清时代,由于经济处于自给半自给的农业经济,加之兵燹频仍,因此商业发展迟缓,市场交易时间短,时至1982年,麻阳的圩场设施,仍很简陋,甚至“以路为市”。 ⑿“背着孩子谈恋爱”。“背”,乃麻阳土语,意即“怀”。反映的是古代苗族“坐家”婚俗。 ⒀“喊妈叫奶奶”。麻阳盘瓠后裔一直保留着自己的“蛮夷”土语,特别是在日常称呼语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嘎婆”(外婆)、“嘎公”(外公)、“满满”(祖母)、“嬢娘”(婶娘、姑姑)、“亚亚”(伯母)、曼曼(叔叔)、“大大”(哥哥)等。 ⒁“婆婆爬树比猴快”。历史上,麻阳苗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得不回到狩猎、采集的人类初期生产状态,以获取生存的必要食物。由此,麻阳苗族女性,不仅能胜任重体力农活,尤其擅长的是活跃于山林,发挥其特有的身体灵巧的特长。 ⒂“小猪扛起卖”(“小鸡扛起卖”)。麻阳苗民发明了一种实用多山环境的专门用于肩扛的工具“肩架”,即以两根分杈树干或两根圆木条上端扎“杈”,两“杈”等肩宽,上固定木板或厚树皮做成的不规则“圆槽”,“槽”中放需搬运物品。苗区习惯买卖“架子猪”(三十斤左右),常用“肩架”扛至市集(也常常在“槽”中绑一圆柱状大竹笼,里面放多只鸡、鸭、鹅之类家禽,以方便搬运)。 ⒃“猪比狗跑得快”。养猪是麻阳农家的主要家庭副业之一。昔日麻阳民间有“一条婆娘一条崽,一栋房子一条猪”的说法。麻阳山区居民习惯于“放养”禽畜,牛、猪、鸡、鸭、鹅等,大多放野外自由觅食。“牧猪”,是麻阳特有的风景。长时间在野外奔跑,麻阳农家猪,肉精而筋紧、腿壮而有力,可谓“身轻如燕”。 ⒄“三脚架架摇不得”。缘于祖先崇拜。麻阳苗家多在堂屋、灶前的火炉塘设有三角架,用于架铁锅、鼎罐以煮饭、炒菜、烧水。相传,三脚架乃三位祖先变化而来,如果未经祷告摇动或踩踏,则是对祖先的极度不敬,会给主人带来无妄灾祸。 ⒅“门槛坐不得”。缘于原始“血忌”传统。原始社会人们认为“血”中存在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灵魂、一个左右人类生死的“魔力元素”,由此人类形成了一个关于“血气”的生命观念。“视血为忌,见血为避”,特别是对女性处女膜出血的恐怖。经历过几千年血与火的刀剑恐怖和大量族人倒在血泊里的事实后,麻阳苗民和其他地区的苗民一样,对“血气”无疑会产生极端的恐怖和极度的忌讳。在象征安全和依靠的家中,对于有“防护”意义的“门槛”就表现出严格的“血忌”传统观念——“门槛坐不得”——他们认为妇女坐了门槛,就会辱没家神,会使主人家破财绝嗣。
侠客风云传MOD使用方法 怎么使用MOD的攻略
侠客风云传MOD使用方法 :
天王归来dlc后mod的路径如下:Tale of WuxiaMods版本号ConfigTextFiles。
mod必须有正确对应的版本,才能使用,因为我们知道天王归来DLC的前后mod是不能通用的。
侠客风云传的mod文件是一堆txt文档,只有在对应目录下才可以有效。
内功:渔网大阵,闭穴功,登萍渡水。
武功:双武:绝情双刀,柔情一钩,阴阳倒乱刃(绝学)暗器:情花刺,枣核钉(绝学)。
队友:公孙绿萼,陆无双,程英,李莫愁。
适用于新dlc,1.0.2.7以上版本,因为本mod没有一点原版剧情,所以Q版,立绘也得全部替换。
选择逍遥自在,二选一。
扩展资料:
侠客风云传之金庸立志传MOD攻略:
1、适配于1.0.2.7新dlc;
2、新增主线剧情;
3、新增六种结局,全看自己的选择。
目前主角能学的武功:
一、拳掌:绵掌,震山掌,太极拳,太祖长拳,昊天掌,三花聚顶掌,灵蛇拳,落英神剑掌,神驼雪山掌,劈空掌,美女拳法,天罗地网掌,莲花掌,逍遥游,降龙十八掌,冰蚕毒掌,抽髓掌,大金刚拳,飘云穿云掌。
二、剑法:神门十三剑,柔云剑法,太极剑法,七星七绝剑,同归剑法,重阳剑法,玉女剑法,玉女素心剑,玉箫剑法,泰山十八盘,日月神剑,韦陀伏魔剑,华山剑法,五岳剑意,夺命连环三仙剑,独孤九剑,玉女十九式,辟邪剑法,灭绝剑法。
三、刀法:问天刀法,鸳鸯刀法,金乌刀法,胡家刀法,燃木刀法。
四、指法:虎爪绝户手,盘龙手,拈花指,弹指神通,九阴白骨爪,幻阴指,兰花拂穴手。
五、奇门:透骨打穴法,鹤蛇八打,大韦陀杵,斗转星移。
六、棍法:灵蛇杖法,疯魔杖法,打狗棒法。
七、暗器:炼心弹,碧磷针,三笑逍遥散,连珠腐尸毒,玉蜂针 ,情花刺,枣核钉。
八、双武:绝情双刀,柔情一钩,阴阳倒乱刃。
为什么会有鬼节少出门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叫盂兰节和鬼节。
一般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当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边或海边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乱说一些不吉利或得罪灵界的说话,以免招惹阴灵。
「盂兰节」俗称「鬼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相传是鬼门关大开的日子,在道教来说,是日为「中元节」,则为地官赦罪日,佛教则称之为「盂兰节」,传说由农历七月一日起,地府中的游魂野鬼就开始被释放出来,他们可以在人间游离一段时间,接受人们的祭祀,直至七月三十,鬼门关会再度关闭,鬼节的节期亦就此结束。
鬼节禁忌:
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1、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时好兄弟会和你玩鬼抬脚的游戏,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 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相较之下,谁会赢…
11、靠墙
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捡路边的钱
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13、轻易的回头
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随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头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麼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饭中央
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17、一个人
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20、拖鞋整齐的放床边
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21、吹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