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所有宝宝一出生就会的本领”
也可以说是一种生存本能
饿了、困了、累了、病了、无聊了……都会哭
但宝宝越长大,反而越爱哭了
哭的却那么不!真!诚!
干打雷不下雨”的假哭
哄?怕惯坏了!
不哄?看着心疼!
那怎么办???
恭喜!你的宝宝都会假哭了
彤彤宝宝1岁2个月,妈妈发现她最近喜欢哭着玩。咧着嘴,耷拉着眉毛,委屈的样子,嗯嗯地小声哭,有时候还照着镜子哭,可又不是真哭,好气又好笑。
1
宝宝更有主见
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让ta有了自己的想法,并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遭到阻挠,宝宝的第一反应就是用哭来表达不满情绪。所以,能明确、维护自己的意图,就说明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错。反之那些很乖的孩子,不是没有想法,就是为了取悦父母压制了自己的想法,更不利于成长。
2
宝宝智商更高
宝宝假哭无非是想达到某种目的,确定目标,想办法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一种逻辑思维。无论是假哭,还是选择其他方法,宝宝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去实现目标,就说明ta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很不错。
3
宝宝将来的人际关系更好
可能你觉得一不怎么样”就假哭的宝宝特别烦人,怎么还能说将来的人际关系会更好?那你可能没有理解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哭”是一种示弱,在群体中懂得示弱比逞强更会拥有好的人际关系,适度的示弱,可能赢得更多的帮助和资源,是最高段位的社交手段。
宝宝假哭,哄或不哄都是错!
对于正在假哭的宝宝,哄不哄?
A妈
不能哄,让他哭,哭累了就不哭了。要是养成习惯了,以后他总会用哭的方式来要挟你。
B妈
最听不得孩子哭,不忍心,一哭就要过去看看,抱抱他,哄哄他。
宝宝用假哭的方式,想让父母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这个时候,如果急于哄好宝宝,就满足了孩子,ta就会认定,这种假哭的方式是可行的、是万能的、是爸爸妈妈害怕的!以后就会更加喜欢用假哭来要挟父母。
但是,如果明知假哭是宝宝的小伎俩,就不闻不问、不哄,任宝宝哭下去的话,宝宝会因为没人理、没人懂、没人关注而感到沮丧、挫败,进而情绪真的变遭。每次用假哭得不到关注,很可能将行为升级,比如毁东西、甚至是伤害自己等更严重的方式,来引起关注或获得满足。这样更不好!
Oh my god!这可怎么办?
哄也不是,不哄也不是!
那该怎么做?
▼
要关注、要回应,但不一定非要满足
1
先观察3秒钟
孩子哭了,先原地观察3秒钟,不看孩子、不跟ta说话。凭经验,所有妈妈都应该能够在这3秒钟内分辨出,孩子是真哭,还是假哭。有时候,宝宝会先假哭一两下,试探妈妈的态度,若妈妈没回应,可能自己就不哭了。3秒钟过后,若ta还在哭,无论是真哭,还是假哭,妈妈都要有所行动了。
▼
2
让ta知道,妈妈在
这时,妈妈可以走到宝宝身边,蹲下来看着ta,或抚摸ta,目的是让宝宝知道妈妈在”,妈妈已经感受到了他的情绪。如果宝宝已经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可以对ta说:嗨,宝贝,你看起来有点不高兴,为什么呢?”
▼
3
满足合理的需求,不合理的需求要学会等待
宝宝假哭都是为了父母能够满足他的某种需求,一旦需求获得满足,宝宝马上就会停止假哭。这就需要妈妈分辨,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可以及时满足宝宝。哪些需求是不合理的,或者不能马上满足的,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或给孩子排序做选择,或延迟满足孩子。
所有宝宝,从出生那一刻起,都是渴望获得父母关注,和自己的需求获得满足的。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存活下来,这是一种本能。后来,孩子需要通过父母的关注,来认可自己,当不被关注、不被满足时,就会想方设法引起关注(假哭、搞破坏是宝宝最常用的手段),否则自己会感到恐惧、不安,这是所有孩子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
有些事,更要做在平时
1
平时对宝宝的关注和陪伴要足够,这是基础
既然宝宝假哭很多时候是为了博关注,这恰恰说明了父母平时给予宝宝的关注和陪伴太少了!这就需要爸爸妈妈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比如放下手机,专注的陪孩子游戏。以及平时给宝宝更多的积极关注,尤其是宝宝有好表现的时候,及时鼓励和称赞,满足宝宝刷存在感的需求。
2
和宝宝一起认识情绪,ta才会慢慢学会恰当的表达
假哭也是哭,更是一种不愉快情绪的表达,起初宝宝并不知道各种情绪是怎么回事,遇到不愉快会恐惧,会不知所措,才会选择用哭、闹的方式来宣泄。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教会孩子用更好的方式表达情绪。和孩子玩一些情绪游戏,或读一些情绪绘本,都有助于宝宝认识、了解情绪,掌握一些恰当的宣泄方法,比如《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野兽出没的地方》等。
3
妈妈自己要保持情绪平和,宝宝假哭、妈妈愤怒是最要不得的
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会被孩子模仿,一个易怒的妈妈,很可能就会有个爱哭、爱发脾气的宝宝。只有妈妈自己情绪好了,表达对了,孩子才会乖巧、懂事、理性和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