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麻木、自卑、缺乏安全感,这锅该不该父母来背?

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幸福的孩子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从网友的评论来看

这话似乎有些道理

……

妈妈总喜欢皱眉头,所以眉间有着特别深的皱纹,我经常告诉她别皱眉头了,皱纹既不好看还总显着一脸愁容。可有天我发现自己的眉间也皱起了浅痕,原来我也常常不经意间皱着眉头。”

小时候就开始磨掉了棱角,自己喜欢什么从不敢说,以至于后来觉得麻木,找不到兴趣所在,时常安慰自己正常长大就已经很好了。”

爸妈发现我感冒的第一反应:你咋又感冒了?让你加衣服你不加,让你喝水你不喝,看感冒了吧,现在生病去一次医院多贵要花多少钱……所以我现在不会让他们发现我生病了,难受了就自己扛。”

恐惧婚姻,或者说,根本就恐惧跟人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内心最最深处是冷漠而又自私的,关于自己的这一面,我用了好久好久才认清并且接受,而现在依旧希望能够改变自己这一点。”

孩子是家庭的情感寄托,一旦孩子的精神防线被击垮,整个家庭将溃不成军。

我目睹了数万个被精神疾病折磨的家庭,也陪伴了数百例受心理问题困扰的家庭与困境相处,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职业责任重大,也常常遗憾自己能做的太有限了。”作为一名从业16年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主任医师钱英不禁感慨。

将父母推上审判台,

问题就会戛然而止吗?

钱英主任认为,简单的一元归因,好比盲人摸象,摸到尾巴就说尾巴是原因,是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时容易犯的普遍错误。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不可忽视,但我更认同家庭治疗泰斗赵旭东老师所提出的‘原生家庭是没有原罪的’,我们不妨尝试多元归因”。

钱英主任指出,目前学界普遍推崇的观点是,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系统共同构成孩子成长的生态圈,分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的原因,理应多角度入手。

1 家庭方面

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教养方式的转变都会作用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首先,时下996”的工作节奏已成常态,同时伴随着西方婚恋观念的涌入以及网络等现代化人际交流方式的出现,势必带来家庭稳定性滑坡。

其次,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很多不再遵从父为子纲”,父母的权威受到挑战,而为人父母者,绝大多数还认为只有乖巧顺从才是好孩子”,因此,亲子关系也处于变革之中。

此外,孩子的教养问题,也在亲子关系的巨变下,令父母深感迷茫。比如,在独生子女家庭,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既存在过度关注的问题,又存在隔代养育的矛盾。

2 学校方面

家长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应由学校负责的事务中。

老师动辄请家长”,本是同学间的小打小闹,被无限放大;再者,学业比拼过于激烈,家长督促孩子奔波于各类课外班,孩子没有周末,没有玩耍。

这些让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竞争多于合作,也容易滋生心理问题。

3 社会文化系统方面

人们又不得不面对传统与现代的交替以及东方与西方的碰撞,成年人处理不当,孩子常常积攒出心理问题。

先说传统与现代,传统告诉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在现代社会,娱乐行业星光璀璨,门诊中经常有这样的案例,孩子想学艺术,妈妈说学了没用,最后孩子闹得不上学了。

再说东方与西方,西风东渐”之势不可阻挡,西方主张个性、独立、追求自我价值,而东方家族文化浓郁,甚至秉承养儿防老”的观念,这同样会加剧养育过程中的亲子冲突。

出问题的是孩子,而问题的症结往往不止在孩子。当给谁扣这个帽子都解决不了问题时,不妨以此作为契机,让家庭、学校、社会多系统合作,共同呵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钱英主任说。

《颂歌》中有这样一句话:

万物皆有裂痕,

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其实,我们应该原谅父母,在那个年代,还很年轻的他们已经在尽力地养育我们了,他们的童年也经历了我们所经历的。”

原生家庭确实无法选择,但也不要恶化其影响。2014年一次恋爱的终结,却促使了我与父母的和解。对母亲爱得不那么沉重,对父亲,情感上不那么疼痛。”

懂得接纳原生家庭的不完美,也就懂得了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学会打破原生家庭的桎梏,也就学会了创造自己的再生家庭。”

【本期策划】

撰文:赵星月

编辑:赵星月

刘雅青(实习)

凌子豪(实习)

蔡鸿瑞(实习)

审核:汪萌

星标我”,精彩不错过

欢迎订阅《学生健康报》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

健康报社主办

邮发代号 1-24

订阅电话: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