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桦姐谈养育
小峰从小就比较乖巧,也不怎么让大人操心。可随着他慢慢长大,小峰的妈妈发现,不管小峰做什么事情,只要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他就会退宿,放弃。
比如,小峰在堆积木,往上堆到第三层,积木就倒了,然后,他就会说,堆积木他玩不好,就不玩了。
再比如,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小勺子,然后,小峰就再不洗了,觉得自己洗不好。小峰的妈妈就觉得,小峰抗挫能力太差了,缺乏勇气。
在生活中,大部分父母或多或少,都会见到孩子在遇到某些困难时,选择逃避和退缩。
而我们有些父母就会批评和讲道理,比如,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以后还能做什么事?”、这能有多难呀,自己想办法,不就能解决了。”、遇到困难,逃避有什么用?”
以为,这样,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并加以改正。
还有些父母,选择默认,他们认为等孩子长大了,随着社会经验的积累,孩子会变得不怕困难,用于面对失败。
我想,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充满勇气,不畏惧困难的人。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一个孩子能够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和挑战,是因为他有一个较高的自尊。
什么是自尊?就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评价叫自尊。它包含了三个方面:价值 、能力和控制力。每个方面,都会影响孩子对自我的评价。
价值: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和喜欢的程度,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就是他对价值的衡量。
比如,孩子会问:你喜欢我吗?”、如果我........你还会喜欢我吗?”、你为什么喜欢我?”、我喜欢我自己吗”。
而且,人际关系最能反应出一个人的价值。比如,我们有时会问自己:谁会关心我?”、谁会在乎我?”
同时,我们也会问:我关心哪些人呢?”所以,孩子也是通过自己与某人之间是否有关系来决定自己的价值。
比如,你是我的妈妈”、他是我的老师”、那个女孩子是我的同桌”、他不想和我做朋友”、”我是哥哥。
能力:是个体认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当孩子和同伴互动、玩玩具,尝试新事物时,他们很想知道,我能做什么?”、我怎么样才能把它做好?”、我能做好吗?”、他们认可我所做的吗?”。
而这些答案,会在孩子平时的生活中得到,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满意还是失望。
控制:是个体认为自己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及其结果的影响程度。比如,孩子可以自己选择穿红色衣服还是黄色衣服;学龄前儿童能够自己倒水,扣纽扣。
上了学以后的孩子可以自己组装一辆小汽车。当孩子在做这些事情并观察其产生的结果时,会感知自己能在什么时候发挥多大和怎样的控制力。
因此,每当孩子面临一个新环境或者新的挑战时,他们都会做出三个判断:我有价值吗?我能行吗?我能以怎么样的方式发挥怎么样的作用?
这样的内在思考,就是孩子对他自己的价值、能力和控制力的评估,从而形成了自尊。
也就是说,当孩子觉得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而且他的行为能够给他人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他就有一个高自尊,然后,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失败和挑战,因为,他觉得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相反,当孩子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能力的,总感到恐惧和被排斥,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些事情时,那么,他就有一个低自尊。然后,为了避免受到伤害或遭遇别人的拒绝,就会与他人保持距离,或者贬低自己。同时,他也不可能会去主动承担生活的责任和接受新的挑战。
自尊,是一个人的脊梁骨我记得,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说过:自尊是一个孩子由动物”变成人”的关键,是自尊的作用才使孩子按人”的方式来行为。如果我们希望通过语言的方式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那么孩子拥有高自尊是前提条件。
董进宇博士还说:”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人,他生命之初就必须先在内心里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他必须先接纳他自己,喜欢自己,尊重自己。当他在自己内心里认为他很好,他值得人爱和喜欢,他的内心就产生了自我价值。有了自我价值,一个人的生命之火被点燃了,他的精神生生命开始向外扩张,他就会主动学习自然知识和人类社会的基础知识。
由此可见,自尊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在生活中,我发现,我们多数家长缺乏对人的自尊的重视。
甚至,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尊是一个人的精神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要知道,高自尊、高自我价值才是一个人活下去的理由。
然而,我们很多家长,却用打骂、指责、破坏性的批评等方式,把孩子的自尊拉到了最低,但,同时,又希望孩子好学上进、努力拼搏,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
既然,孩子需要有一个高自尊,才能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孩子的的自尊呢?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造积极的语言坏境
家长怎么与孩子互动、怎么样和孩子效谈以及怎么对孩子的成功和失败做出回应,都会对孩子的价值和能力发出重要的信息。
如果,孩子认为他所接收到的信息是好了,那他就会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
反之,如果孩子认为他所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好的,那他就会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因此,有的孩子会认为:我是一个人们喜欢的人;我能做很多的事情;我可以做出选择和决定;我喜欢我自己。
而,有的孩子可能会认为:很多事情我做不到;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我不能做出选择和决定;有很多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不喜欢我自己。
所以,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说一些积极的话。比如,和你一起看这本书好开心”、我特别喜欢和你一起玩游戏”、谢谢你的帮助,有你真好”、我喜欢听你讲故事”。
2、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需要遵守的基本法则。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孩子跟家长是平等的,孩子理应受到平等对待。
所以,要提高孩子的自尊,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像尊重领导、长辈、朋友那样的尊重孩子。
具体怎么做呢?我分享三个小方法:
把教导训斥的口气改成平等交流的口气。把高高在上的批评教育的交流方式改成协助讨论的交流方式当孩子犯错了,家长要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他的所做所为,并引导他认识错误。家长可以这样说: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这样做肯定有你的原因,跟我说说看......”另一方面,家长尊重孩子,其实,也是在教会孩子尊重自己。因为,只有尊重自己,才会承认和接纳自己,然后,喜欢自己,最后,就会对自己在存在产生价值感。
3、看待孩子的态度要正向和积极
美国教育家曾经做过一个教学实验:
两个新分来的老师分别要教天才班和普通班。实际上,A班是被测定的天才儿童组成的班,B班是被测定的普通儿童组成的班。可实验者使老师对真实情况完全相反的认知。两位老师头脑中对所教的孩子分别有了特定的态度。一年后对教学成绩进行测验时,奇迹发生了,普通孩子组成的B班真的成了天才班,而天才班儿童组成的A班只达到普通班能过到的成绩。
由此可见,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向。如果,你把他当成天才培养,他的自我价值就会不断的提升和巩固,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也会越来越高,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最后就会朝着这个方向成长为一个杰出的人。
所以,你是怎么看待和定义孩子的,孩子最后就会成为你所定义的那样的人。
4、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决定和选择
在生活中,家长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做主的权利。因为,让孩子自己做主,是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和责任的基本方法。
尤其是,是孩子生活上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做。另外,对于孩子学什么兴趣班、课外知识等,家长只提供意见,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孩子那里。
如果,这些事情,家长都全全包办,那么孩子会感觉自己太弱了,需要什么事都由父母来帮着自己完成,大大降低了孩子的能力感和价值感。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尊,是为人父母的一个基本前提。因为,自尊是人走向群居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生命的本源。同时,也是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感。所以,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孩子的自尊,让他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来面对他未来人生中的各种困难、失败和挑战。你好!我是刘桦,两个孩子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立志做以爱为底色的家庭教育,让中国的父母都能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愿中国的家庭更幸福、孩子的未来更美好!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育儿知识,解除你的养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