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对孩子来说更是意义重大,高质量的睡眠不仅可以有助于孩子恢复体力,更是孩子长高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孩子睡得安稳,大人就少操心。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睡个高质量的好觉呢?我们家长又需要做到哪些呢?让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
前段时间和圆圆聊天,圆圆告诉我说,他最近在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能力,为了让孩子能够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圆圆重新把孩子的房间进行了整修和装饰,连墙壁都换上了孩子喜欢的颜色,可是孩子总是睡不好。我告诉圆圆,宠爱孩子也要有一个限度,房间粉饰的太过鲜艳,反而会不利于孩子睡眠。
本来孩子正开始学习独立睡觉,这个时候安全感是很重要的,首先是父母给予的安全感,然后是环境给予的安全感。
父母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就在隔壁,和你原来睡在爸爸妈妈身边也是一样的,而且晚上爸爸妈妈也可以来看你;二是环境,像圆圆这样为了让孩子独立睡觉还重新装修装饰了房子,那不是适得其反吗?
本来孩子可以在一个熟悉的环境睡觉,现在重新装修后,虽然房间可能更漂亮,颜色可能更喜欢,但这种新奇感不仅不利于孩子较快的学会独立睡觉的能力,反而让孩子处于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对于孩子建立安全感是很不利的。
我们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高质量的睡眠,但现实中,其实很多孩子睡眠质量不好,都和家长的过分溺爱有关。1、 营造过于安静的睡眠环境
孩子从小就应该让他适应生活之中的各种声音,尤其睡觉之时也大可不必一点声音也没有,因为正常的看电视、听歌曲、或与客人交谈是不会打扰影响孩子睡眠的。
或许你不会相信从小让他们适应生活在稍有吵杂的环境之中会对将来他们的在稍有吵杂环境之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即便学习环境稍有吵杂也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更为突出的是练就孩子的胆量,这样孩子就不会在以后因为一点声响而受到惊吓,例如过年放炮之声、邻居家装修发出的声响等等。
2、睡觉之前给孩子吃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很多孩子对甜食往往欲罢不能,一看到甜食就馋的口水直流,比如巧克力、冰淇淋或者果汁等,这些都是孩子最喜欢吃的一些零食。
但是在睡觉前最好不要给孩子吃含糖量过高的甜食,因为这些甜食往往含糖量非常高,身体吸收后血糖上升之后会很快下降,让孩子情绪非常不稳定,影响正常睡眠。而且这些甜食多半高热量高脂肪,睡前吃得话需要更多的血液集中到胃部帮助消化,影响大脑休息进而影响睡眠。
3、睡觉之前陪孩子疯玩儿
适当运动后,身体会感觉疲累,能有助睡眠,但剧烈运动则会让人出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睡。尤其是孩子,睡前千万不要让他跑跑跳跳的疯玩,这样会让孩子的大脑处于亢奋状态,导致情绪激动,长时间不能入睡。
其实,要想孩子准时睡觉,睡前可以陪孩子看会书,对很多孩子来说,书是最好的催眠曲。
根据《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指南》中给出的建议,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一定要遵循3要3不要”的原则。1、 不要按照大人的习惯干扰孩子,要让孩子遵循自己的生物钟
有些宝宝习惯在父母的怀里睡觉,父母在孩子睡着后再放到床上。其实这种习惯特别不好,甚至会影响到孩子连续睡眠的时间。
因此我们大人不要按照我们的习惯去干扰孩子,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生物钟,到点睡觉,养成好的睡眠习惯。
2、不要奶睡,要同屋不同床
不要让宝宝奶睡,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吃完奶就睡觉,那么在小孩子脑子里就有了只有在吃了奶以后才能睡着的条件反射。
那么以后孩子就有可能养成只有喂奶或者吃点东西后才能入睡的习惯,这种不好的习惯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因此,建议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应该把喂奶与睡眠分开。
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有助于夜晚连续睡眠。相比于同床睡眠的宝宝,选择同屋不同床和单独房间睡眠方式的宝宝,入睡需要时间短,夜晚醒来次数少,睡眠效率高。
3、不要摇晃孩子,要建立睡前仪式
不要依赖拍抱或摇晃等安抚方式让宝宝入睡。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对于父母的爱抚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因此抱孩子是培养亲子关系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但是,有些父母对于这种方式用得就有些过度了,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到孩子睡熟后才把他放在床上。
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坏习惯。家长可以建立一些睡前的仪式,比如:摸摸孩子的背,亲亲孩子的额头,给予孩子这些短暂的安抚,让孩子感觉到有安全感,然后慢慢安静下来,为进入睡眠做好准备。
如果父母过于积极参与孩子入睡过程,不仅会使孩子入睡时间长,也会增加孩子夜醒后再次入睡的困难,因此父母应适当放手”让孩子享受安静睡眠,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睡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