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的十年感悟怎么写
为期一个月的实训,很快结束了。从现在看来,拥有这么一次难得的实训应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起初,自己对这个“实训”是带有一些怀疑态度的,总觉得“模拟”好似游戏, 而后,当工厂人员引导我们进入整个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后,我们各自拥有了具体的岗位时,我才发现是自己的心态问题 看着大家都那么的敬业,团结时 于是我很快融入到了我们的那条线的生产团队中,把自己的职责尽量做好,培训一开始, 老师就在强调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让我们对职业, 老师就在强调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学习,让我们对职业,对工作以及企业有一个清晰 的认识,让我们有一个从学校到职业的思想转变,树立一种正确的职业心态,养成基本的 职业素质,了解企业组织构架,岗位职责,掌握日常工作的基本常识,让我们有一个全局观,提升计划﹑ 安排和管理能力,并懂得团队合作 在整个氛围中感受作为一个工作者﹑管理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以便为我们以后踏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与公司十年后
前十年做房产,后十年做企业
对于地产业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前十年做地产,或者是做地产秀或者是地产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十年里,这个
行业其实很简单,拿地,盖楼,卖楼,通过对一两个项目的成功操作赢得一些名声,更多的是关注地产项目本身,而对于企业的管理、品牌、文化等则关注甚少,甚至有些公司做完一个项目后就“曲终人散”。产品概念做得好,设计比较新颖,品质也比较不错,包装得好,再加上一些“明星经理人”的推波助澜,就能迎来一片喝彩。一定意义上讲,这十年也是地产营销策划最为风光、最出风头的几年,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什么主义、运动、联盟,老百姓看得眼花缭乱,听得烦不胜烦。
那么接下来的十年该做什么?我们看到,一两个项目的成功并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十年,随着行业整体水准上升,房地产产品趋于同质化,消费者日趋成熟,需求更加个性化,项目产品将不再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主要依赖点,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将体现为房地产企业总体实力、人才、战略能力、管理能力、文化能力等要素的竞争,而且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接下来的十年应该去做企业。
2003年被称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整顿年,先后三个文件在这个行业引起剧烈的震动,让许多惯于做项目表面功夫的开发商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伤”及了不少企业的筋骨,就有人提出中国房地产业到了洗牌的时候了,于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或归咎于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反复无常,或归咎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落井下石,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恐怕还是因为过去只知道做地产而没有认真做企业的缘故。
什么叫做企业?企业主要强调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均衡,一个是和谐。前年在一本企业管理的书里谈到一个管理概念,即三线一圆——业务线、管理线和品牌线加上一个企业文化圆。企业的业务线、管理线、品牌线要均衡、和谐地成长,这三条线最终要被企业文化所包容,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条线不可有所偏倚,任何一条线不能与其他两条线和谐相匹配,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不能稳健、健康的发展,不能达到可持续。目前看来,管理应该仍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短板,非常脆弱,抗风险能力也很差,稍有一些环境变动,如政策变化,企业就难以抵挡。当然,不管是采取“拿来主义”,要彼得·德鲁克还是要彼得·圣吉,从某种程度以上说,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更需要的是“法治”,要重视发挥做为组织和团队的功能和职能,这就是要做管理。
另外,企业文化在某些地产企业基本上是空白的,当文化被认为是“务虚”,而且“务虚”这个词含有相当的贬义,且文化被嗤之以鼻时,文化在许多企业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威力,像一支“看不见的手”统领着企业和它的人,让许多建立起文化系统的企业“尝到了甜头”,这些企业可能是些真的想做企业,甚至“百年老店”的企业。房地产企业今后在这方面应该多下点功夫。
如果企业的三线一圆的均衡与和谐做好了,在未来十年这个行业将会产生一大批令人尊敬的房地产企业,同时这个产业也可能会因为拥有这些企业,以及这些企业为城市、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像其他产业一样成为令人尊敬的产业。
做企业,还有一点就是房地产人才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在未来靠什么来竞争?靠大把资金,大片土地?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房地产行业算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尽管目前的房地产行业正处于成长的“青春期”,正在“长大”,但天泰已经深切感受到,人才正在成为房地产行业中的热点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些房地产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的瓶颈,也就是说,可能有的房地产企业尽管有资金、有土地但因为缺乏优秀的人才而不能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这应该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想到了另外一句话:“企业即人”。两年前,我一直在思索该如何称呼并培养那些为企业、为社会不断追求、勇敢进取、勇于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最终奉献社会的人,直到有一天我想到了“了不起的人”这个词组,我想他们应该就是了不起的人,那段时间我竟有好几天为自己的发现激动得夜不成寐。于是天泰自2002年提出了“培育了不起的人”的思想。之后,这个概念逐渐清晰起来,后来,我们逐渐将之从概念形成实践,并形成了一些与之配套的制度如总经理研究生班、99+1、后备干部制度等,从目前看应该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培育了不起的人”成为天泰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已成为执委会工作的第一要务。在这几年集团迅速发展壮大过程中有大批“了不起的人”脱颖而出,在许多重要岗位上担负着重要职责。我希望这一点未来能成为天泰的一种核心能力。
我想着一个造纸的工作有十年工作经验
想从成品纸入手几乎没有可能了,一般回炉回抄的纸都有很严重的纸病,比如严重面花,面脏,变色等等,千万别想着把要回炉的成品纸卖出去,按常规来说一吨200kg纸级的AAAA纸,大约卖3000块~~4800块不等,除掉纸浆原料1800~2200块,水电每吨纸大约耗电700度 工业用电每度1.2元这就是近800块 自产电 每度 3毛 这就是210。然后除 制浆消耗,人工消耗,机械磨损,物流配送,等等每吨A级纸也就赚500~~1300不等, B级降300 B2级 降500 这样每吨纸也就赚个300~500块 一旦采购商连B2也不能要要求退回 那还赚什么 净亏吧。
解决方法:你一心想着从成品纸入手 这是大错特错,为什么不从原料抓起,不从纸机本身抓起呢,管他什么主管 班长 值长什么的再忙 再累 抄出来的纸 却要降级 而且是一降一大批,那有毛用,累死都活该, 别看 一个个在你面前累的要死要活 其实他们心里都在想 “降级关我叼事,停车关我叼事,一切有班长 主管 经理扛着 我只做我能做的”,当然这是员工素质问题,这方面也得抓,能给点好处就给点好处 比如超产奖 每月月产排名第一奖,要吊起员工的积极性,要让他们人人都关注纸机的问题,一有问题立马就能解决。
还有车间不是8道工序,你说的很笼统,从浆态至成品纸没人敢说 只有8道,好好摸索去吧,一张网上的纸是不一样的,一张毯上的纸是不一样的,一个烘缸里的纸是不一样的,一根施胶棍上的纸是不一样的,一个压光机同一时间出来的纸也是不一样的,你想想初卷卷出来的纸能一样么?这就是纸病的来源。
看你们打工打起瘾了,在工厂做了十多年,不嫌枯燥吗?
现在在农村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女都出去打工,舍家弃子,远走他乡都是为了家里人能过上好日子,为生活而打拼,有的能把握机会,不怕吃苦也能挣不少的钱,有的没文化没技术,只能出苦力挣得钱也少,还是坚持着干,不是打工上瘾也能感受到枯燥乏味,为了生活那又能怎么样,只能咬牙坚持。所以农村当地有必要开展一些职业教育,学点职业技能出去也方便就业。要是觉得远离家乡还挣不到钱,还不能照顾家庭和老人,那就考虑在家发展养殖业,鸡鸭鹅,猪什么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样也能致富。希望你们不要烦恼,只要不怕吃苦耐劳,国家政策又好,日子会节节高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加油吧!
工作感悟 以前做了什么 以后怎么努力
好工作是不劳也能有所获的工作,或者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首先对自己一个定位,定位做什么行业,在这个行业做到什么位置,想要得到什么结果;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只要选定好了方向,就应该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要骑驴找马,三心二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高管大部份很多具体的方面能力比上不下属却能做得了高管的原因,踏实做事,即忠于企业,别人才放心给你更多的机会,所谓很多时候忠诚是大于能力的! 讲的是能力固然重要,但不能只有能力而没有忠诚度,有能力的人实在太多,有能力的人也仅在某一二个方面比普通人强,并不是所有方面都强,所以能力强很多时候被夸大了,想要做的更好,获取更高的位置,忠诚必不可少。
很多人自以为聪明,往往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就算自己不在行的,也认为那很简单没什么了不起。在工作中,没有目标,不总结反思,遇到困难就想逃避或抱怨,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想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句话也不知是谁想出来的,害了大批年青人走了很多弯路。对工作不在意,东家做一年,西家做一年,年年找作,年年换工作。 这个也懂一点,那个也懂一点,如果遇到有口才天赋的,那就更不得了,天天吹嘘自己什么都懂,其实是最表里不一的抱怨鬼;
平时常接触到很多在工厂工作20余年,现如今也有40来岁的人士,出来找工作还是和应聘毕业生挤人才市场,四处寻找月薪在3000元的工作, 工作了20年,还四处为一份3000元的工作奔波,不说能力等等如何,至少能看出这些都是缺乏职位规划,没有坚持一份事业或工作的人,一般这类人是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做过,以前看过一则新闻,在英国有个牛人有从事过100多份不同类型蝗工作,有30个职业证书! 其他的不谈,此人一定样样不精通!
我的观念是无所谓好工作,差工作,只要确定好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应该踏实行动,前期不了挑工作,更少讲薪水高低,相信只要在一个行业踏实工作10年,便一定是个专家;
大多数的时候,人都在抱怨自己能力不强,工作不如意工资太低的时候, 大多时因为缺乏踏实工作的态度!
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感 500字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感
查理.巴克特是一个穷小孩,家里一日三餐只能吃汤。他的父亲破产后,只能靠铲雪挣几个便士,全家七口人住在一幢好小的木屋里。他家附近有一个大型巧克力工厂,工厂的主人就是生性古怪的威力?旺卡先生,威力·旺卡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巧克力发明家。他发明了很多神奇的巧克力和糖果。
旺卡先生向全世界发放了五张金券,他把五张金劵藏在五块普通的巧克力包装纸下面,获得金奖券的五个孩子有机会亲眼看到工厂里的所有秘密和魔法,还会有永远吃不完的糖果,小查理有幸成为五个孩子中的一个,参加了这场奇异的冒险。他们来到巧克力工厂,威力·旺卡亲自做向导,引导他们参观,查理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而其他的四个孩子都有一个坏习惯。
第一个奥古斯塔斯——非常贪吃巧克力的男孩,在一个草叶是薄荷糖,花儿是糖片,苹果是红糖的车间里,他掉入巧克力河,被吸入了玻璃运输管,退出了游戏。
第二个维奥利特——几乎一天到晚在嚼口香糖的女孩,自以为是,变成了一个巨型的大蓝莓,退场了。
第三个维卢卡——是个被爸爸、妈妈宠坏的小女孩,想要什么就必须如愿,结果被松鼠推到垃圾槽里去了。
第四个麦克蒂维——一个疯狂的游戏虫,被电视运送机变得不到一尺高。
最后,参观完,只剩下查理,旺卡先生竟要把工厂送给了查理。原来旺卡先生觉得他不再年轻,要找一个合适的孩子做接班人。而不贪嘴、做事镇定的查理恰恰是旺卡先生最喜欢的。
如果查理可以放弃家人,他就可以得到的旺卡巧克力工厂。对一个穷孩子来讲,这该是多么丰厚的奖赏啊!但是查拒绝了。对他来说,他需要钱,可他更需要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我一直都深深地记得威力.旺卡先生听到答案后的表情。从喜悦,到难以置信,最后失望。他忽视了家人爱的力量,因为威力.旺卡从未深切地感受过。我想在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威力。旺卡先生应该是羡慕查理的。查理有爱他的家人,而他却只有他一个人在外面闯荡。
最终,查理同家人一起搬入巧克力工厂,威力.旺卡也和断交多年的父亲和解了。
看看,获得金奖券的五个孩子,都比查理富有,却都因为富有和娇惯被宠坏了,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作为一个读者,我觉得那四个孩子太糟糕了,但他们的爸爸妈妈却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受欢迎,甚至还在纵容他们继续犯错。其实,一个家庭,太富有了不见得是件好事,最重要是你有幸福的感觉就是最好的了。
这是我博客里的,博客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weetzebra
关于纺纱厂工作经验的实践报告
姓名: 赵永建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0000-00-00 暂无图片 政治面貌 无 文化程度 高中 民 族: 汉族 毕业院校: 新郑二中 表彰级别 市级 所在单位: 新郑市城关乡端庄 所从事专业: 加工 现任职务: 技术职称: 家庭住址: 新郑市城关乡端庄 联系电话: 13903823945 表彰批次: 2005年 个人简历: 1986年毕业于新郑二中,后在西关第一毛皮厂上班,曾担任车间主任,现任厂长 主要业绩: 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赵永建,县年38岁,家住新郑市城关乡端庄村,现任新郑市顺鑫毛绒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当选为城关乡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为新郑市人大代表。 一心一意谋发展,争做企业“领头雁” 1984年,赵永建高中毕业后,经熟人介绍到郑州市大众工贸总公司当了一名学徒工,由于他对工作的热诚,很快就被公司领导欣赏,在当了3个月的学徒工后,就被调去搞科研开发,天道酬勤,不久又担任了车间主任、副厂长的职位。1996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全国纺织业普遍低迷,公司领导经过研究,决定对公司实行内部改革,把下属的几个分厂实行承包。当时,对于已有了几十年工作经验的赵永建来说,凭着年轻人的激情与闯劲,凭着对行业发展方向、市场运行规律的初步把握,把他公司的一个分厂——纺织厂给承包了下来,并将纺织厂正式更名为“新郑市顺鑫毛绒有限公司”。 万事开头难,当时由于该厂流动资金极少,内部管理混乱,企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资金短缺成为首要难题。它通过东挪西借挤出几万元,总算把厂子启动起来,并下决心一定要把企业搞好。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由于设备老化,工艺落后等因素,厂生产的棉纺纱质量不够好且利润低,年底经过核算,企业净亏损5万元。当时,心疼得他几夜没于睡好觉,冷静后,他通过市场考察,对老客户的走访,发现客户对混纺纱的需求量很高且利润也比较高,立刻决定把公司产品定位到生产混纺纱上,对第一批产品的重要性他深知其重要性,所以对原材料严格把关,以力求用好的原材料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然而,事与愿违,由于投入成本高导致好产品价格上涨也让客户吃不消,产品又出现了积压的现象。他开始觉到了骑虎难下的滋味。 于是,他在一次南下江苏、浙江等地进行市场考察,这次考察回来后,更加慎重了,当即召集厂里的销售人员、负责生产人员、老职工等重新研究企业的产品定位。通过认真研究,又把眼光转移到新产品——化纤纱上来,并把销售市场定位在中北部地区,销售局面一下好转,株间有一些客户开始上门订货。终于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第一次获得了一个企业最实在的东西——利润! 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在经销中,他又发现市场上化纤多亿增白为主,在全省的化纤市场中,以本白为主的化纤还是空白,他就加紧在这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投入并最终试产成功。者又为企业开拓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企业也由此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产销量迅速攀升。 1999年企业进行了改革,顺鑫毛绒有限公司脱离了承包这一经营模式制约后,他的信心更足了,先后在提高工作效率,挖掘内部潜力,改善生产环境,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0年他又多处筹措200多万元首先对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从3000锭增加到了5000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003年又投资800万元新上了5000锭纺纱生产线。 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创业,现在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500万元固定资产,200多名职工的规模企业。 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也十分注重履行代表职责,及时帮助反映和处理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待职工同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经常深入车间同工人一起工作,对职工家有什么困难,总是特殊照顾。另外,为丰富职工业余的文化生活,他还经常组织员工进行各种培训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和比赛 ,让职工真正感到企业就是一家。 赵永建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了,单他们并没有忘记国家、集体和我们的社会。几年来,顺鑫毛绒公司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共向税务部门交纳近白万元税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近几年来,他还一个人名义先后在见义勇为、抗洪救灾、植树造林等活动中捐款近万元。 “人大代表为人民”,这是赵永建的宗旨。今后他将继续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牢牢铭记着人大代表的职责,敢于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同时还善于倾听人民的呼声,时下情上达,架起政府和群众连接的桥梁,努力开创工作,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
各位去过工厂做过工人的,请说下去工厂打工的感受,谢谢
本人高三那年满怀雄心壮志出来打工,想着不上大学也一样能养活自己,可出来后才发现我错了,工厂的普通工厂一般工作10-12个小时,试用期2个月也没有工资,网上招聘信息全是假的,待遇都不怎么样,除非你能吃苦,愿意坚持,还是能剩点钱的。如果你是学生好好学习吧,现在这个社会已不是刚改革开放那时候了,不要有什么幻想,因为我曾经是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