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了两篇文章了,都是关于使用命令语气跟孩子沟通的,缘起是我经常看到因控制不好情绪而跟孩子大喊大叫的家长,但家长反倒看不出自己的问题,把大喊大叫的沟通方式归咎于孩子不听话”,我觉得这是个问题。其实,喊叫的管教方式对孩子不好的地方我已经说过了,其实,不喊不叫,才能做更好的父母,孩子的成长才更健康。
我的小女儿三岁半了,经常有人说我们很和谐,她很听话”,运动也协调,语言发展得也很好,其实,这都得益于我们家庭的不喊不叫的教养方式。三岁多的孩子正处于分离焦虑期,也就是粘人,但我们对分离焦虑处理得很好。比如当我出门的时候,她会问我:爸爸,今天适合我去吗?”其实她是想跟我一起外出的。我会蹲下来告诉她今天不适合你去,爸爸要跟几位叔叔谈点事儿。”她就很爽快地答应我,并主动跟我再见,有时候还过来拥抱我一下,告诉我她会想我的。
和善而坚定。这是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告诉我们的方法,很管用。当然,我不是为了宣传正面管教,除了正面管教外,还有一些心理学的技术值得应用,比如李中莹的NLP亲子沟通技巧等。
比如当孩子想要买超市里的小食品之类的东西时,情绪很高,而且很急迫的样子,甚至哭喊着和内外要,这个时候,蹲下来,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想要吃XXX,但妈妈爱你,是不会给你吃这些小食品的!走,我们去看看秋千那还有没有孩子在玩儿了,如果没有,妈妈陪你荡秋千!说完话,就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可以抱起孩子走人。
再比如玩手机(手机这东西,你还不能不让孩子碰,也不能让孩子一碰就碰时间太长,这样对孩子的身体和视力很不好),如果超过你们商定的时间了,就可以跟孩子说:儿子,时间到了,把手机还给妈妈!如果他不肯给,可以继续说:儿子,是你自己把手机灭屏还是妈妈把手机灭屏?这样,孩子看你的态度很坚定,他就会按你说的做。
带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天天如此、时时如此、事事如此,贵在坚持,也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好的习惯,因为习惯的背后,是孩子程序化的思维。昨天我带小女儿去单位,一位阿姨把一包小食品送给她时,她果断拒绝:这是小食品,小孩子不能吃!慢慢来吧,肯学习、悟性高的父母肯定会得到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