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习得性理性”的家长:习惯性否定孩子危害大,给予肯定很重要

邻居家的小孩子今年刚上三年级,学校刚开学就组织了演讲比赛,因为很喜欢演讲,所以自己也试着报名参加了一次,到最后竟然还拿到了第三名。小孩子非常高兴的跑到家里。把奖状拿给自己的爸爸。结果迎来了爸爸的嘲讽:就你喜欢出风头,刚上小学三年级,不好好学习,参加什么演讲比赛啊?”

孩子取得这样的成绩,本来是想着自己的家长跟着一块儿高兴,可是听到爸爸的话,小孩子的高兴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就被爸爸在无形当中否定了他所做的一切努力。

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习惯于否定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模式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理性。



何为习得性理性?

所谓的习得性理性是指总是通过怀疑他人的行为,而养成的一种质疑和否定别人的习惯。毫无疑问,许多家长就已经在生活中养成了这种否定孩子的习惯,在教育的过程中成为了一个习得性理性杠精”

其实,很多家长都是认为自己的孩子非常的优秀,只不过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因此而骄傲。所以就会在潜意识当中,对孩子的一些做法提出怀疑和否定。长此以往的下去,就形成了一种想当然的否定自己孩子的习惯,并且这种习惯一直被理性控制着。

这种习得性理性的家长往往出现习惯性的以点盖面、以偏盖全。比如,如果孩子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家长就会觉得,孩子肯定这段时间没有好好学习,下次很有可能还会考不好,这就是一种习得性理性的表现。



其实,理性是人类认识这个社会的最高级的模式。但是如果习得性理性被养成一种习惯,往往就成为困扰人思维的一种阻隔。孩子们跟外界接触还不是特别多,对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时候保留的其实是本性当中的依赖感,他们最依赖的就是自己的家长。家长认为的对就是对,家长认为的错就是错。于是当家长和孩子在一些事情上面意见无法达成统一的时候,就会出现家长和孩子抬杠的情况,也就是家长一定要将事情分个对于错,这就陷入了习得性理性的误区。



家长陷入习得性理性对孩子的影响1、容易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当中,如果家长给孩子太多的否定和怀疑,不仅会对孩子造成一种恶劣的影响,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暗示。同时,也会让家长处在一种错觉当中,那就是,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到最后,家长和孩子出现了一种恶性的循环:孩子的表现一次比一次更加的差,家长们从心里对孩子产生了偏见。之后因为产生了这些偏见,家长们就会发现,孩子好像真的越来越差,同时表明了家长否定孩子的行为是对的。这种家长不断地否定孩子,孩子将家长的否定不断扩大的模式,就会让孩子越来越否定自己。



2、孩子没有行动力

在一部英国的纪录片当中,记录了一个小孩子。他出现在镜头面前的时候,满脸带笑,非常的可爱。他曾经想象着自己将来会成为宇航员,长大后还要考取牛津大学。但是最后他的两个愿望都没有实现。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小孩的各种想象和行为都被他的家长否定,最终让小孩失去了信心,小孩子破罐子破摔,选择离开家庭成为了一个泥瓦匠。再后来就到处流浪。最终竟然患上了精神疾病,忧郁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很多网友对纪录片当中小孩子的评价是:想法非常的多,但是缺乏行动。这大概就是因为小孩的各种想象都被自己的父母否定的结果。家长都否定会让孩子陷入到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当中,小孩会从心里认可父母的说法。最终丧失对生活的兴趣和热情,深陷在这种痛苦当中不能自拔。



3、影响孩子的亲密关系

著名的哲学家、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弥补自己童年的损失。当一个孩子经常性的被自己的家长否定,那么他就会更加期盼家长可以多一些称赞他的言语,同时孩子也会产生一种自卑心。当孩子进入到社会交往的时候,就很难和其他的人建立比较亲近的关系。成年后,也会常常不敢和别人站在同一对等的位置上,因为这种自我怀疑,导致他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别人的赞扬和认可。

其实,很多人总是不敢在外人面前好好的表现自己、释放自己的光芒和潜能,很大的原因就是受到了自己家长的影响。因为家长总是给他们灌输一种你不行、你不好的想法,这种负面消极的想法伴随了他们的童年,穿透了岁月,使他们稍微放松的时候、想要表现自己的时候,那种恐怖的否定声音就会出现在眼前,这是多么的可怕!



家长如何突破习得性理性?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有一种渴望永远都不会消失,与日月同行,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真心的爱你、认可你,并且永远站在你这边。

曾经在某一个节目当中,看到傅园慧的爸爸讲关于傅园慧的一个有趣事。那就是傅园慧刚刚进入了省队,傅园慧的队员们问她的爸爸:你们家的傅园慧总是在说自己是一个天才,哪有人会天天说自己是一个天才呀?”没想到傅园慧的爸爸非常认真的回答说,我们家的傅园慧真的就是一个天才。

原来傅园慧的爸爸在培养傅园慧的过程中,经常对傅园慧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你就是一个天才。所以傅园慧在父亲的鼓励和肯定中成长。而最终傅园慧也没有让自己的爸爸失望,更没有让那些喜欢她的人失望。



1、从小事上肯定孩子

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太过空洞的表扬孩子,孩子是能够觉察到的。但是如果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称赞孩子、肯定孩子,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真实的表扬。比如当孩子把自己的屋子整理得非常干净和整齐时,当孩子吃完饭自己洗刷碗筷的时候,家长都可以称做孩子做的这种小事情,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肯定。

著名的教育学家托马斯戈登认为,幼儿对家长的态度是十分敏锐的,他们能够及时获得真实的感受,尤其是家长对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家长从内心的肯定和表扬,会让孩子更加的积极生活。



2、对孩子多一些期盼

家长对孩子的相信和肯定,是会在无形当中增添给孩子无穷的能量。反之,家长怀疑否定自己的孩子,就会在孩子心目当中造成无法抹平的伤痕。孩子的能力还在成长阶段,若是家长过于否定自己的孩子,就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

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期待的实验,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在心情和观念上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潜移默化当中成为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基础。因此,这种效应也被称为期待效应。


总之,习得性理性是一种错误的育儿方式。既然所有的家长,在内心当中都希望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就要学会在生活当中不要无意识的否定自己的孩子,不要成为教育时的杠精。各种习得性理性的行为,很可能对孩子的未来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家长要学会在小事上肯定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多一些期盼。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