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特效治疗方法
"综合防治:一、 坚持自繁自养 ;二、严格 检疫制度 ;三 、接种疫苗;四、发 病时的措施:一旦猪场发病,要尽快 将病猪隔离治疗。对怀孕母 猪可以试用猪业 科技烈性 病防控方 案,治疗效果非常好
猪蓝耳病冶疗方法
今年单纯的猪蓝耳病发病猪场不是很多,在实际的临床中,都是猪瘟、猪蓝耳混合感染,或者继发感染圆环病毒,附红体病,肺炎的较多。所以这要根据实际猪场对症,对病给出治疗方案。 以下是给你一个基础的用药指导,希望对你能起到或多或少的借鉴; 针对采食量下降的母猪,要及时测量体温,对体温不正常的母猪,要及时隔离至隔离舍,同时用头孢噻呋连续治疗3天(这个方法不是对所有猪场有效,甚至有个别猪场出现打针后浑身发红死亡现象,但是作为基础措施,对大部分猪场有用。) 整体猪群用复方花青素+泰乐菌素+强力拌料,饮水中加入复方花青素+黄芪多糖。(副作用小,有效不伤猪,强力推荐) 注意:能口服给药的尽量不要注射,注射的也要控制药物种类及药量,在实际临床中,中毒死猪可不在少数。
猪蓝耳病治疗方法
香港奥邦的白金肽肌肉注射:稀释本品后摇匀,形成均匀的混悬液。治疗量:本品发病前期注射150kg体重,后期注射100kg体重。预防量减倍。,
谁有好的猪蓝耳病治疗方法或者方案?
给你一个经典猪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一.保护易感猪群
A.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1500克/T,拌料饲喂15-20天。
B.紧急接种PRRS灭活苗。
C.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T,饮水15-20天。
D.0.5%过氧乙酸对猪群进行带猪消毒。
E.加强猪群的环境卫生。
二.治疗感染猪群
A.柴胡10ML+利巴韦林2ML+恩诺沙星10ML注射,50公斤/体重用量,一天两次。(用于退热,适用于发热在41.5°C以上的猪群)无效反弹的猪群建议淘汰。
B.复方花青素5克+阿司匹林1克+牛磺酸5克/500ML水喂服,一天两次。无效反弹的猪群建议淘汰掉。
C.紧急加强接种PRRS灭活苗,使用建议量的2倍接种,间隔7-9天后再接种一次。
D.0.2%过氧乙酸对猪群进行带猪消毒。
E.加强猪群的环境卫生。
三.猪群保健净化
A.猪群经过20天左右开始逐渐恢复,但恢复后建议给猪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按常规量接种。
B.建议继续使用复方花青素1000克+磺胺六甲氧+800克+TMP300克/T,拌料饲喂9-10天.进行药物保健。
C.加强猪群消毒和栏舍卫生干净,做好定时驱虫和不用霉变饲料工作
怎么治疗猪的蓝耳两
保持舍内通风卫生,可以应用一些抗病毒的药,溃烂部位可以用碘伏消毒,有人用过速效伤风胶囊(氨咖黄敏胶囊)治疗后,成活率很高,你可以试试。
猪的了蓝耳病怎么冶疗
现在猪蓝耳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高热,死亡率高。
目前虽然还没有统一的防控方案,但是大中型猪场一般会采用主动防疫和被动防疫等手段有效的控制猪蓝耳病。
主动免疫首先用PRRS灭活苗。对于已经感染的使用建议量的2倍接种,间隔7-9天后再接种一次。
被动免疫主要是提升猪只抗病毒的能力,整体猪群用复方花青素1000克/T+70%阿莫西林500克/T,拌料饲喂15-20天。
消毒可用0.2%的过氧乙酸对猪群带猪消毒。
仔猪与母猪蓝耳病预防及治疗方法?
仔猪与母猪发病率较高!要以预防为主,避免得病。!!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经产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40-41℃)、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困难,少数母猪(1-5%)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发绀,以耳尖最为常见。出现这些症状后,大量怀孕母猪流产或早产,产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猪,死产率可达80-100%。早产母猪分娩不顺,少奶或无奶。 仔猪特别是吃奶猪,死亡率很高,可达80%以上。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的仔猪出生时或数天内死亡。大多数新生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肌肉震颤、后躯麻痹、共济失调、打喷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肺炎症状,有些下痢、关节炎、皮肤有斑点。 育肥猪体温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显减少或废绝,多数全身发红,呼吸加快,咳嗽明显,个别病猪流少量黏鼻液。无继发感染的病猪死亡率较低。 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但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二、防疫措施 (一)猪蓝耳病发生场(户)的综合防疫措施 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养猪场(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从省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3、积极做好对症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下列方法减少损失。母猪分娩前20天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母猪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对发病母猪,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4.加强养猪场(户)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实行带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少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10%(其中维生素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矿物质5-10%(Fe、Ca、I、Se、Mn),注意氨基酸平衡。 5.防止猪群流动。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二)猪蓝耳病未发生地区的综合防疫措施 1、疫苗免疫。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2、种源控制。严禁到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饲养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 3、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猪的粪、尿,严格消毒制度,每2周全场大消毒一次,每周一至二次带猪消毒。猪场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改善猪舍环境。 4、加强猪瘟、口蹄疫等的免疫工作。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根据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程序及时免疫。
为你提供一些猪病处方供你参考!
1.金花素1000克+泰乐菌素500克+磺胺间甲氧嘧啶(6甲氧 泰灭净)800克+甲氧苄氨嘧啶(TMP)200克/1000公斤饲料,连用9-10天。(用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控制净化)。
2.金花素1000克+盐酸土霉素800克+阿散酸150克/1000公斤饲料,连用9-10天。(用于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的控制净化)。
3.金花素1000克+磺胺间甲氧嘧啶(6甲氧 泰灭净)1000克+甲氧苄氨嘧啶(TMP)200克/1000公斤饲料,连用9-10天。(用于猪弓形虫感染的控制净化)。
4.金花素1000克+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1500克+甲氧苄氨嘧啶(TMP)300克/1000公斤饲料,连用9-10天。(用于猪温和性猪瘟感染的控制净化)。
5.金花素1000克+70%阿莫西林500克+2.5%盐酸无味恩诺沙星1000克+多维500克/1000公斤饲料,连用9-10天。(用于猪口蹄疫感染的控制净化)。
6.金花素1000克+泰乐菌素600克+多维1500克/1000公斤饲料,连用9-10天。(用于猪圆环病毒感染的控制净化)。
7.金花素500克+盐酸土霉素800克+痢菌净300克/1000公斤饲料,连用9-10天。(用于猪病毒和细菌性腹泻的预防净化)。
注意:病情严重的,建议把严重的猪群立即淘汰,把精神好的留下来治疗。猪群感染某个病毒后,需要净化猪群,那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少要几个月以上。对严重感染的猪进行强制性淘汰,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另外,用金花素配伍其他控制继发感染的药物做猪场保健,给母猪和仔猪带来全程可靠的保健效果。
猪的蓝耳病怎么防以冶?
防疫措施
(一)猪蓝耳病发生场(户)的综合防疫措施
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养猪场(户)要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从省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看,蓝耳病疫情中常同时伴有猪瘟发生,有蓝耳病存在的地方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户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另外,根据各场实际,积极做好口蹄疫、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等的免疫工作。规模饲养场建议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3、积极做好对症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下列方法减少损失。母猪分娩前20天连用数天水杨酸钠或阿司匹林等抗炎性药物,以减少流产。母猪分娩前后各一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净+金霉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对发病母猪,应推迟一个泌乳期配种。对初生仔猪可补给电解质、葡萄糖,对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及时淘汰、无害化处理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可用安乃近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4.加强养猪场(户)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实行带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少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5-10%(其中维生素E可提高100%,生物素可提高50%),矿物质5-10%(Fe、Ca、I、Se、Mn),注意氨基酸平衡。
5.防止猪群流动。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二)猪蓝耳病未发生地区的综合防疫措施
1、疫苗免疫。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2、种源控制。严禁到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饲养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
3、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并无害化处理猪的粪、尿,严格消毒制度,每2周全场大消毒一次,每周一至二次带猪消毒。猪场尽量做到全进全出,改善猪舍环境。
4、加强猪瘟、口蹄疫等的免疫工作。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根据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和免疫程序及时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