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笨啊,一点水都拿不好”、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吃东西的时候要坐着吃,总不听,这下好了,东西全掉地上了”、我叫你玩好玩具要收好的时候你带耳朵了吗,你不收,这下好了,绊倒自己了吧 ”。
这些话是不是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妈妈或者奶奶说,又或者其中也有我们自己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许多人觉得孩子总在惹麻烦,我曾经也有一段时间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听到一个人对孩子惹麻烦的解释孩子不是总在惹麻烦,而是孩子总是身处麻烦而无力解决”。
现在想想,当孩子身陷麻烦时,很多父母做的不是帮助孩子走出来,而是毫不犹豫先批评”孩子,给孩子伤口上撒一把盐。
当然,很多人对孩子的批评也不是真的批评,至少我认为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些都不是批评,仅仅只是对孩子惹了麻烦的不满和羞辱罢了。
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我们当然要指出并批评。今天文中所指的错误行为主要是指孩子有能力有意愿时做的错误行为,对于那些因能力不足而做出的错误行为并不包含在内。
在孩子做错事时要如何进行批评呢?我觉得可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首先,客观描述错误行为,对事不对人。这个是我觉得最重要也最难的一个原则。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了,我们其实已经有了不好的感受,特别是我们跟孩子强调过很多次的事情,如果他还出错的话,那那个当下真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孩子是个蠢货”。
于是不由自主的,对孩子的批评就带上了人身攻击,觉得孩子又笨又冥顽不灵,不管怎么样,先骂一顿让自己出出气再说。
可是,孩子就是在不断出错,不断改进中成长的。孩子所有技能的习得都是通过不断练习,不断改善,最终才能掌握的。再加之孩子的长期记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理所当然的,他依然会屡教不改”。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父母对他进行辱骂式的批评时,孩子是什么感受呢?
我犯了错,内心有点愧疚,有点害怕,我希望我的妈妈能安慰一下我,帮助我不再犯错。可是妈妈看到我犯错,很生气,一直骂我,我更加害怕了,我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让妈妈不生气。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谁还不是个孩子啊。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下次不犯错,但如果对孩子进行辱骂式批评,孩子永远记不住自己犯了什么错,他只会记得他当时的害怕和妈妈的生气。
被情绪脑控制时,理智脑永远无法参与决策。
其次,不翻旧账,着眼于当下的情景。我是个很爱翻旧账的人,至少以前是这样。自从有了七宝之后,特别是七宝开始调皮捣蛋后,我自己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于是也刻意的练习了一段时间。
我觉得对孩子的错误行为翻旧账,其实就是在放大当下的错误。即使是同一个错误,孩子每次犯错的动机或者说原因都不一样,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相同的结果而去否定批评整个过程,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翻旧账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总是做不好,是不是自己就这样了,这会极大的削弱孩子的自信心,有可能孩子就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了,从而破罐子破摔。
每一次的错误我们都只限制在当下,客观的描述我们所看到行为,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告诉孩子为什么他的行为是错误的,错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有针对性的对错误行为进行改正。
最后,批评错误行为,提供正确行为如何做的方案。孩子知道自己出错在哪里,为什么犯错,那接下来我们就要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或者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和妈妈一起讨论,同一件事不同的做法会带来哪些后果等。
我们批评孩子错误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让孩子的行为更加规范。
因此,我觉得给孩子提供正确行为的实施方案必不可少,如果我们只是单单告诉孩子他做错了,并不告诉他什么才是正确行为,那孩子永远也无法做出正确行为。
有的人可能会担心批评会破坏亲子关系,其实不然,善用正确的批评,不仅不会上伤害亲子关系,还会让孩子更加信任我们。
善用正确的批评,让孩子懂得犯了错误并不可怕,让孩子学会把每一次的错误都当做学习的机会,正确的批评让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善用正确的批评,会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正确的批评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受到约束的,孩子会清晰的认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边界清晰,孩子才会更有安全感。
爱不是放纵,管教更不是限制自由。希望每位妈妈都能正确的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
以上文字内容均属原创,撒泼打滚求关注求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