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表扬孩子你做的对吗?你的表扬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及时的表扬孩子的积极行为,更有助于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是我们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措辞呢?我们的措辞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模式不同,孩子们的人生也将大不相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2006年出版的专著《思维方式:新的成功心里学》中描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两个概念。

成长型思维模式:即一个信念体系,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及专心致志的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以成长和发展。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习者相信他们能够学习任何东西。可能要奋力争取,可能会遭遇一些失败,但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及毅力能够获得成功。

固定型思维模式:即一个信念体系,认为一个人有着先天注定的智力、技能和才华。

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可能真的相信他的智力、技能及才华先天注定。对于那些认为自己不够聪明的孩子,不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所以经常放弃或不付出努力。对于那些学习水平高的孩子将开始避开他们可能失败的情形,有可能变成风险抗拒型”。当他们没有完成某项任务或遇到失败时,总是把原因归咎与外界力量。

思维方式是一套个人信念或者是一种思考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家长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面对挑战,一个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即使遇到阻碍也会坚持,一个有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可能轻易放弃或不能专注于学习过程。

对于小孩如何看待自己,家长有着重大影响。我们家长经常通过特定的镜头看待自己的孩子:小明天生就懂数学”,小明总能提出好问题”,小明作文写的那么好,是天生的作家”,这些都是固定型思维的例子,尽管都是积极的表扬,但这些表扬描述了这些孩子是谁”,而不是讲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描述他们的孩子:他跟我一样,我的数学也不好”或者他跟我一样,我那时候就不喜欢语文,最烦写作文”。我们发现在这里,家长不经意间将孩子的弱点合理化了。

关于刚刚提到的两种情况,我有亲身体会。小学五六年的时候,我特别擅长写作文,每一次老师都会在班上念我的作文做范本,每次参加作文比赛,都能获奖。我开始在学校,还有父亲的圈子里小有名气。有一次父亲的同事当着父亲的面夸奖我:一涛文章写的真好,跟你爸爸一样,天生的会写”。父亲笑笑没有作声,可能不知道怎么回答,可能认同同事的这种说法。但事实是,我并不是天生会写,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我记得我们那时刚刚学习写作文,老师带我们去春游,回来后要我们写一篇游记。我们班有几个女生都写的不错,老师在晚自习公开表扬并且念给我们听。我很羡慕,羡慕她们写的好,羡慕她们的作文可以念给大家听。于是我就一遍一遍的重写,每写一遍我就拿给老师给我批给,直到其他同学都下晚自习去睡觉了,直到最后老师批改完所有的作文准备要去休息了,老师最后给了我两个字不错”,而且在那些写的好的句子下面都画上了红线。从那以后,我就很关注写作文这件事,看写作文的书,看很多的课外读物,并且让老师推荐书籍给我看,所以那一两年我才小有成就。但是初中以后,我一直在写作上没有提升,渐渐的我写的作文就没有那么突出了,而且越来越觉得没有东西写,越来越不愿意去写。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一年级那会儿,数学成绩很差,经常不及格。父亲给我指导的时候甚至说过这样的话:脑筋不转弯,跟我一样,真是拿你没办法。”后来爸爸的一位朋友给我补课,他是教数学的。在他的辅导和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直线上升,每次都能考80分以上。但是在我的意识里我一直认为我是天生不擅长数学的,一直到现在。初中以后,数学更难了,当我的成绩下降到60多分以后,我还是可以通过努力考到高分。到了高中以后,数学的难度更大了,而我的那种我天生不擅长数学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于是数学就放松了,到高二下半学期,我每次测验考试就只能考二三十分,更可怕的是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很理所应当的事。结果就是我在高考的时候,数学考了30分。固定型思维模式一直在危害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希望大家尽早察觉和开始转变。

那么家长具体应该如何表扬孩子呢?我们在表扬时可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家长应该总是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坚持,而不是表扬孩子取得的成绩和收获!

比如我们不要说:你真聪明!”,而是说:你一直努力学习,表现不错!”;不要说:你画的画好棒啊,你就是我的小艺术家!”,而是说:我看到你在努力练习画画,进步真的好大啊!”;不要说:你成绩总是那么好,让我真的好开心。”,而是说:你一直都很努力,所以成绩一直都很好,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我们作为家长或者老师,表扬孩子聪明”、有才华”、你是天才”的时候要三思,因为这样的表杨可能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付出努力,并认可他们的毅力和勤奋,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研究中表明:

家长不该溺爱孩子,不让他们面对挑战、错误和努力奋斗。相反,家长应该教孩子热爱挑战。他们应该说这样的话:这很难。多么有趣!”或者这个太容易了。没有意思。”他们应该教孩子拥抱错误。哦,这是个有意思的错误。我们下次应该怎么做呢?”而且他们应该教孩子重视勤奋和努力:如此奋斗很棒!你真的坚持做了而且有很大的进步。”或者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哦——孩子,会很有趣的。”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检查自己的信念体系:我们是否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是否相信通过努力、毅力和动力,我们的孩子能够达成他们的目标?

我们需要学会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这需要时间和实践,但是这对我们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将是值得的。所以当下次我们准备表扬孩子的时候,先想一想如何趁这个机会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坚持,而不是表扬孩子取得的成绩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