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流行的夸夸群”,真心爸爸说:你不用找人夸,你对生活的满意度高极了,做梦都唱歌。”我大惊:有这事?我咋不知道?”娃爸说:前阵万确,我都听到四五回了。”
为这事儿,我俩傻乎乎哈哈大笑了三分钟。
做梦唱歌我自己是真不知道,不过对生活的满意度超高却是真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话题,其实之前我已经写过一篇,这三个心法,超简单,却可能解决妈妈们的大部分难题,写的是妈妈避免育儿生活中的疲惫、沮丧、失望、焦虑的三个心法:喜欢自己、别看别人,保持乐观。
既然写过了心法,那就再说说方法。我的方法是:
保持一些纯私人的兴趣我从小就挺闷,从来不是个会玩儿会闹的人,但一直是个会自己玩儿”的人。小时候学绣花,自己做抽纱手帕,现在则是做手工、织毛线活儿、弹古琴。
这些兴趣,没有一件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甚至没有一件和家里的其他人相关,都是纯粹的、私人的兴趣,我用工作和家务之外的时间,让自己乐在其中。
它们的价值在于,让人在工作角色、生活角色之外,有一个自己栖居的港湾,将所有芜杂暂时隔离在外,只做那些带来纯粹的乐趣,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让人疲惫、沮丧、失望、焦虑的事。日常生活中有了这样的放松、休憩时刻,才能让自己面对工作和生活能随时满血。
比如弹古琴,是我三十八岁时开始学的,当时大宝六岁,小宝两岁多,而且我自己正在读博士研究生,正是工作、生活、学习都特别忙碌、繁杂的阶段。去学琴,真是下了好大决心,但一开始学,就有种一见钟情之感,学会之后,夜深人静时抚上一支小曲,当真如对清风明月,让人顿生出尘之心。
再比如做手工,可繁可简,简单如挑选木石编制手链、项链,复杂如学习用传统缝制马鞍的针法缝制皮包,能做得多好倒在其次,制作过程中的乐趣却是真实无虚的。
而且,这些事,都比刷手机、刷剧好玩太多,也比刷手机、刷剧更少对内心的袭扰。
对我来说,每天在工作和家务结束之后,给自己一小段纯粹独处的时间,是特别必须的事。
如果工作和家务在晚上十一点结束,这段独处时间就是十点到上床睡觉前,如果十二点才能结束必须做的事,这段独处时间就是十二点后的半小时。无论多长多短,我都会有意识地让自己保持这个小小的享受。
这段时间可能做手工,可能读闲书,可能在网上逛街,可能随意浏览网页看八卦,没有明确的内容,但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让自己彻底从当天的生活和工作中放松下来。
这样的彻底放松,是一天中的扫垃圾”时刻。一个人只有沉静下来,才能更好地觉知自己、面对自己、跟自己说话,把生活中可能产生的疲惫、烦恼,一一清理出去。清理掉这些,才会有能让人梦里唱歌的好眠和一个心满意足、准备好随时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清晨。
当然,能随时清除掉负能量,还得用到第三个方法,那就是快速自愈。
找到自己快速自愈的方法换个说法,就是有办法缩短自己生气的时间。
不爱生气的人,也难免会有生气的时候,一件事能气多久,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活满意度。
我的办法是,生气时,快速地为自己找一个出口——不是把怒火发泄出去,而是把它消解掉。这是给自己的一条退路,不让自己变成一块玻璃,稍遇碰撞就分崩离析,也不让生活变成一块玻璃,随时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消解办法有两个,有时我会用到放下”,有时我会用到无视”。对关系亲密的人生气时,我会更多使用放下”,对不相干的人,更多使用无视”。
放下”的方法,从佛家学来,无视”的方法,来自我刚刚工作时遇到的一位当年已经六十多岁、洞悉世事的前辈。那时年轻气盛,总会有为这事那事生气的时候,前辈对我说了一句话:别生气,狗冲你汪汪两声,你还冲它汪汪不成?”
这句俚俗且不太恭敬的大白话里,其实藏着自珍自爱的道理。说这句话已经是二十几年前了,但我一直记到今天,也一直受用到今天。
生活从来难免繁杂,做妈妈可能要面对的繁杂会更多,如果不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快速自愈”的方法,真的可能会经常站到崩溃的边缘。
说到底,生活考验的,从来都不是生活本身,或者生活中的其他人,而是一个人自己的心性”。
作者简介: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
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 ¥39 购买
育儿基本1: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29.9 购买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1)》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育儿基本(2)》,分享真心爸妈与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