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疫苗的主要原理
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蛋白质抗原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区别
展开全部
1.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通过改进“野”病毒或细菌而制备,将病原微生物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促使产生定向变异,使其最大限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剩余毒力、免疫原性及繁殖能力,所得到的疫苗株微生物保留了复制(生长)和引起免疫的能力,但通常不致病。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且用量较小,免疫效果巩固,维持时间长。但减毒活疫苗须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及运输,有效期相对较短,存在毒力返祖的风险。
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简称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简称脊灰疫苗,OPV)、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简称麻腮风疫苗,MMR)、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JE−L)、水痘减毒活疫苗等。
2.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细菌、病毒或立克次氏体的培养物,经化学或物理方法灭活,使之完全丧失对原来靶器官的致病力,而仍保存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灭活疫苗既可由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由他们的裂解片断组成。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相对较差,维持时间短,但较稳定易于保存。
目前常用的灭活疫苗有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简称百白破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简称白破疫苗,DT)、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比较
灭活疫苗——即将活的疫苗(一般用病毒或支原体培养后制造而成)处死制成。如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疫苗等。 减毒活疫苗——即疫苗是活的,但一般选用的是“无毒或毒力很低但免疫性很高的病毒或支原体种株”培养繁殖后制成。如小儿麻痹疫苗、麻疹疫苗等。 死疫苗的特点: 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人体刺激时间短,产生免疫力不高,要想得到较高而持久的免疫力,必需多次重复注射。 活疫苗的则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特点——即进入人体后,能生长繁殖,对身体刺激时间长。 优点——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免疫效果较好;维持免疫时间较长。
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的区别?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有理化方法灭活制成的。常需多次接种,免疫效果有一定局限性。死疫苗主要诱导特异抗体的产生,即基本上只会产生体液免疫。
减毒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一般只需接种一次,除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外,还可产生细胞免疫。
基因工程疫苗:现在有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概括来说转基因疫苗就是利用DNA重组技术,摘取跟抗原有关的基因,然后表达成某些蛋白或就直接是DNA片段,通过处理,注入人体,引起一些免疫反应,使体内产生抗这种抗原的抗体或记忆细胞,达到免疫的效果。
注:我们刚学完的医学免疫学,书上是这么说的。不过基因工程疫苗是我给总结的概念,具体的没有。这些你可以了解一下吧。
新冠肺炎疫苗的作用原理是什么?为何要接种两针?
疫苗分为很多种有活体疫苗有灭活疫苗。活体疫苗是指在不杀死微生物的前提下,将稀释到一定浓度的微生物注射到人体内,再通过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灭活疫苗是将微生物杀死,将产生的抗体直接注射到人体内。
新冠肺炎疫苗的抗病原理是利用病原菌来刺激免疫系统,使其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当它们再次遇到这种病原菌的时候,免疫系统就会直接利用原有的免疫记忆来阻止病原菌。
在制作疫苗的时候,研究人员要先将病毒进行减毒、灭活处理,等它们对人体不会产生危害之后才可以用在人的身上,刺激免疫系统其实产生抗体。但这个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不断地培育、挑选、处理,在制作完成之后还要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等确认安全且有效之后才能批准入市,这一整个过程可能需要10年之久。
注射新冠疫苗后能有效形成免疫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保护性抗体,可以预防再次接触后的感染。对于大部分人群而言,在接种疫苗之后容易会造成免疫反应,也容易造成个体差异性部分人群,在经过单次疫苗注射之后就无法形成稳定的免疫反应,容易会造成免疫接种失败。
根据目前临床数据观察,如果间隔两次接种新冠疫苗可以形成稳定性抗体,所以在目前临床上一般都要求患者接受两次接种,不过需要注意有时接种两次也未必就能够形成好的抗体。
目前全国各个地方已经进入到新冠疫苗接种阶段,只是当前疫苗并不是针对所有人,在临床上主要是针对医务人员、防疫工作者、交通运输人员等高风险的职业人,普通人员目前还没有展开注射。在注射期间还需要了解,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基本属于正常现象。
请具体介绍禽流感灭活苗
全病毒灭活苗一般是用甲醛灭活禽流感病毒鸡胚增殖的尿囊液,辅以佐剂制成的油乳剂疫苗。全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好,抗原成分齐全,免疫原性强,不会出现毒力返强和变异的危险,能够经受同种亚型 AIV的攻击,给免疫鸡群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也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免疫疫苗。流感灭活疫苗便于储备,一旦确定AI爆发的病毒亚型,便可立即用于紧急预防接种,还可很方便地制备针对几种不同亚型病毒的多价疫苗,而且亚型抗原之间不产生免疫干扰。Swayne等用10株H5亚型和l株H7亚型AIV分离株分别制成油乳剂灭活苗,免疫4周龄SPF白来航鸡,3周后用HPAIVA/Chicken/Queretaro/14588—19/95(H5N2)攻毒,结果表明所有的10种H5AIV疫苗均能保护鸡免于发病和死亡,而H7AIV灭活苗则不能诱导机体产生抵抗 H5 HPAIV攻击的保护力;免疫后病毒分离结果阳性,说明用这些灭活苗免疫只能保护鸡在同亚型HPAIV攻击时免于发病和死亡,而不能保护其免于感染。最近有研究表明,灭活的流感疫苗主要诱导小鼠的Th2型免疫应答,对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无交叉保护作用。若在使用灭活苗的同时使用IL一12或IL-4的抗体,则可使Th2型免疫应答选择性地向Thl型免疫应答转变,并能保护小鼠不受其他亚型流感病毒的攻击。这表明在用灭活苗免疫的同时若使用Thl型细胞因子,则可使机体产生对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力。利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对研究开发有跨亚型交叉保护作用的AI疫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灭活苗,目前使用的佐剂主要有:矿物油、动植物油、脂质体、Avridine、ISCOMs弗氏完全佐剂等。其中Aviridine是一种巨噬细胞激活凶子,具有诱导干扰素生成和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力的作用。
全病毒灭活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反应,并在以往发生禽流感的过程中,成为了一种为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与扩散、减少经济损失的有力武器。但其免疫效果是由注射剂量和疫苗中的抗原含量共同决定的,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往往需要比活疫苗高出许多倍的剂量,此外还必须添加佐剂,这就大大增加了灭活疫苗的成本。同时接种灭活疫苗的机体产生针对病毒内部蛋白(如NP)的特异性抗体,干扰了临床检测和检疫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这是以灭活苗防治AIV的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又开发了其它类型的AI疫苗。
减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优缺点是什么?哪个更好?各位打的是哪种?
更安全些,减活是活疫苗不安全,但事实上有关灭活疫苗不良反应的报道很多,要是灭活完全安全的话就不会免费了,而减毒是自费的。
高中生物上疫苗的成分主要是什么
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