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家庭教育中,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以及身心的发育,父母会发现自己孩子越来做不听话,对于自己发出的指令,他们不像小时候那样尽快地、愉快地执行。
小时候,只要你跟孩子说"来,把这个吃了。""帮我把东西拿过来,就放在柜子里面",孩子都会在第一时间执行着你给出的命令。
后来,当你再说"帮我把东西拿过来"的时候,他会跟你说"我现在没有时间"或者是磨磨蹭蹭、不肯去执行。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孩子不听"指令"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这一系列问题呢?
第一,孩子人生中必须经历的三个叛逆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在青春期才会出现叛逆现象,但其实孩子的叛逆期分为三个:
(1)2~3岁时的"宝宝叛逆期",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2)6~8岁时的"儿童叛逆期",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二个叛逆期。(3)12~18岁时的"青春叛逆期",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三个叛逆期,也是维持时间比较久的一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育特点,父母应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应对,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抱怨孩子的一系列叛逆行为。
孩子一旦出现了叛逆行为,家长们势必会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加强对孩子的监督。
这种方法其实不可取,因为进入叛逆期的孩子,虽然心理发展各不相同,但是自尊心、独立心都会异常地强烈。
这个时候家长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批评、说教甚至是打骂,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在控制自己,也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从此,孩子会对父母的说教、打骂做出逃避行为,比如不听、不学、甚至是选择离家出走等行为。
第三,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孩子们对于世间万物都抱有一颗好奇的心,遇见自己不能理解的、让自己觉得好奇的事物都会选择去探索。这个时候,父母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而去阻止他们的探索行为,甚至训斥他们,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对于孩子的这些"不听话"的现象,你只要学会"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就可以轻松应对。
"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就是通过连续地提出问题,让被提问者通过理性思考,发现谬误、拓宽思路、获得启发、找到真相的过程,最终被提问者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原本就是存在于内心的,不过是被自己错误的观念隐蔽起来而没有发现罢了。
"苏格拉底式提问法"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主性和责任心,锻炼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让孩子愉快接受父母指令的方法 (利用"苏格拉底式提问",让孩子愉快接受指令)
首先,父母要构建一个好的"苏格拉底式提问"第一步,澄清问题。
澄清概念是最基础的,如果自己的指令含糊不清,即便说出来了孩子也不能够理解父母到底是要让自己去做什么事情。
只有将明确自己的概念,界定清楚,才能够继续跟孩子探讨接下来的更加深刻的问题。
你可以这样问:"这个的意思是什么?""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是什么让你觉得有疑问呢?"
第二步,像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假设是什么?
为什么我会做这样的设想?自己要如何去推翻这个假设?
第三步,理性分析,探究真理
"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结论?"
"能否解释一下这个的原因?"
也可以让孩子举个例子。
第四步,开拓思路,引导对方从不同的视角重新看问题
"对这个问题,你觉得别人会怎么看?"
"相信的人有什么看法?""不相信的人又会有什么看法呢?"
"你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看待这件事情吗?"
"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可能呢?"
第五步,探究可能的结果
让孩子探索这件事情的其他可能,"这个会有怎样的影响呢?""真的可能发生吗?""可供选择的方法有什么?哪个是最好的?"
最后,回归到原来的问题上
经过了前面的五个步骤,孩子会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打开了自己的思路,才能把事情的本质和真相看清楚。
这时候家长再对原本的问题进行发问,孩子会否定自己原本对事情的认知,或者加深了对原有认知的理解,更好地解决问题。
就像孩子小时候经常会跟父母说自己不去上幼儿园,一些父母会选择责怪孩子的这种行为,但也有父母会反问孩子:"为什么你不想去幼儿园?""那你觉得不去幼儿园的话你在家里要干什么?"
很多孩子都会回答说"我要在家陪妈妈。"
这个时候你再追问"那幼儿园小朋友他们也需要你陪他们玩?怎么办?"
一系列的提问,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不去幼儿园的后果,从而改变了原本"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
其次,除了上面对"苏格拉底式提问法"的应用,父母还需要耐心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的行为都是累积下来的,好的行为积累下来就会变成好的习惯,反之则会变成不良行为习惯。都说培养容易改掉却很难,这也需要家长们长时间地去纠正孩子,这便需要父母的耐心了。
比如孩子喜欢跟别的孩子打架、喜欢骂人、喜欢拿别人的东西,都需要父母耐心地让孩子纠正过来。
再者,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孩子会看在眼里,甚至他们都会去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
像男孩子就会模仿自己父亲说话的语气,做事风格;而女孩子就会去模仿自己的妈妈,比如说妈妈穿的衣服,说话方式等等,所以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偷偷去穿自己父母的衣服和鞋子。
自己在教导孩子的同时,也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一些家长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却是熬夜、赖床不起,这种言传但是没有身教的做法,我们并不提倡。
最后,适当地给孩子立规则有些孩子不听家长的,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行为规范意识的存在,或者是他们忘记了这一种规则的存在。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给自己的孩子立下规则,做好行为的规范。当孩子忘记的时候,不要大声斥责,而是应该小声提醒一下他,这样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举个例子,平时上街买东西,出发前可以跟孩子约好:我们今天出去的目的是要买菜,其他的东西一律不买的。
当孩子提要求要买别的东西的时候,这时候你可以小声提醒他你们出发前的约定,这样既遵守了约定,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愉快地执行自己的指令,学会"苏格拉底式提问"很重要,孩子清楚地看到事情本质和真相,才能够让孩子深刻体会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