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立规矩?
第七,立规矩的时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规矩的后果明确告诉他。比如,明明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他: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他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第八,给孩子树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 第九,立规矩,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第十,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第十一,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第十二,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第十三,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从数学角度来看,一次不足以称为习惯;习惯是多次积累的后果)。 第十四,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Sam三岁后的那个夏天,有一阵子他要求每天吃两次冰激凌。我对他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他不理解。我就依着他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他开始咳嗽、流鼻涕,还吐了两次清水,说他“难受、不舒服”。我告诉他这就是冷饮吃多了的后果。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两次冷饮,而是主动约束自己,只吃一次。
我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其实孩子学习好不好,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孩子有没有“德行与责任”观,有责任心的孩子就会主动学习,因为他把学习看作是自己份内的事,他学习是为了自己而学,不是为老师、学校、父母学。主动学习的孩子学习一般都不会差,或者说即将暂时差也不会一直差下去。二是孩子对学习有没有兴趣,这是孩子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而德行与责任观、学习兴趣都离不开家长的培养。
幸福家族第133期学员李Q
不同的孩子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他会养成不同的规矩,而每个孩子其实都会接触不同的场合,到底
孩子会不会在不同的场合下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和场合的需要,这要求做父母的去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我孩子的规则意识就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学校,上课时纪律差,总想与別的小朋友说话,为此老师没少跟我告状;学校有活动需要站队时,要求快、静、齐,他也管不住自己,总是让老师操心。他在班里相对年龄比较大,可他的行为还不如比他年龄小的同学,这让我和爱人很着急。最近我们也在反思,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那么我们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我和爱人的脾气都比较好,因此,有时对孩子的很多行为觉得没必要要求,
久而久之,孩子的很多行为就没有了约束,导致了他在很多场合下自我约束的能力就比较差。另外,
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定立一个家规。
其实,在孩子上课爱讲话问题刚出现时,我们就曾经定立过一个有关学校行为规范的家规,而且为了好记,我还专门把它编成了顺口溜的形式。但直到昨天与薜老师沟通完后,我才意识到,
这个家规学校篇的定立其实是我们急功近利的表现。如果孩子在生活上的习惯不改,那么直接要求学习习惯,对孩子来说是不可能的。
而且,针对学校习惯定立家规,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很难监督执行。反而使孩子容易钻空子,养成更不好的习惯。于是我对郑老师所讲的“有德必有才”这句话就更有深刻的体会。
立规矩,实际上就是定立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原则,对于一个家庭的规矩,是给家庭每个成员定的,要遵守平等、尊重的原则,要让孩子觉得公平,而非针对他一个人。首先我要对孩子充满信心,
对所有定立的规矩,不仅大人可以坚持做到,孩子也是一样。
让孩子坐下来和我们一起来商量规矩应该在哪些方面制定,具体应该做到哪些。让孩子参与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形成正确思维的过程,只要形成正确思维,在规矩的实施时,只需要加深印象就行。另外,也让他对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监督,让他觉得公平,也让他有坚持不懈的信心。这次规矩的制定主要关注生活方面,这样,我们一家人就可以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则意识,在不同的场合都应该有相应的行为。
另外,如何放手把责任还给孩子。上周我的做法是规定好的当天的事情提醒孩子一定要当天完成,但是孩子做事很拖拉,总是先玩,不到最后一刻,不做该做的事。因此经过与薛老师的沟通,我在反思,我到底是放手了,还是撒手了?把握原则和道德责任底线,规定好每天必做的事情,这是原则问题,同时,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妨碍别人。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但为了避免让孩子再拖拉,
我觉得应该给他适当的帮助,
把每天必做的事情列表,建议他每天一回家就开始做,如果在9点半之前做完该做的事情,就可以跟爸爸下几盘棋,或者跟我玩一会儿游戏作为奖励。如果,做事拖拉,在该睡觉时还没完成,就帮助孩子总结拖拉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做事三心二意,还是因为没有合理安排,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原因,并且表示对孩子的信心,相信他第二天一定会有进步。
时刻牢记平等、尊重,需要时给予帮助,建议时卓有成效。
孩子多大给他立规矩
这五条规矩,三岁之前就该给孩子立好了,教养孩子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要把孩子教育好,生活时时处处都要注意到,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好好教养,给孩子立好规矩。如下:
一、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同意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物权意识”,他开始懂得自己看到的东西是有“你我之分”的,就拿玩具来说,自己家的和别的小朋友的,他是能够分清楚的。这个时候家长就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东西有权利处置,但是如果是要拿别人的东西,想玩别人的玩具那么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
二、做错事要敢于承认并且承担责任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基本具有了分辨是否的能力,知道调皮捣蛋是不对的,有时候还会说谎骗人甚至是偷拿别人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家长好好教育都不是什么大事。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可以犯错,但是犯错了要承认,要承担责任还要改正。这其实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孩子会越来越懂事。
三、不能随便打人
有的小孩子喜欢打人,尤其是打人以后看到别人痛了,会获得一种快感这是人的本性,但是关于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
不要等到孩子3岁,大概是孩子一岁左右开始打人的时候就要及时制止孩子,如果孩子听不懂,甚至可以轻轻打他两下让他感觉到痛,这样孩子会长记性,明白随便打人是不被允许的。
四、讲礼貌,老师长辈问话要回答
孩子3岁之前,已经开始懂很多事情了,会说话能和大人沟通,亲戚朋友也都认识,有些已经上幼儿园了,还和老师接触。所以三岁之前,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做一个讲礼貌的宝宝,不说见面主动打招呼,至少是长辈问话一定要回答,长辈老师问起来不说话的孩子,显得很没有教养。
五、不能随便取笑别人
家长想要教养好孩子,这个规矩也要给孩子立好,孩子出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能捉弄人,有不能随便嘲笑别人的缺陷,这是做人基本的礼仪和教养,家长在3岁前给孩子立好,这是从娃娃抓起,更可能培养出真正有教养的孩子。
怎样给熊孩子立规矩
熊孩子是特别喜欢效仿的,所以一些事情家长一定要注意,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孩子都看在眼里,想要给孩子立规矩,那么你也一定要从我做起。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让孩子和你一起参与进来。我在孩孩优教育平台看到的一篇文章 ”看完这十则故事,你就懂如何教育孩子了“领悟到的
父母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想立规矩,首先父母要端正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原则问题绝对不可侵犯,一些小问题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孩子也需要自尊心和面子
家庭教育: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很多孩子不是不乖,而是在探试父母的底线在哪里。你的宝宝也许出现过很多另人抓狂的行为,很多时候她只是在照样学样,并不知道那是不好的行为,做父母的更需要通过立规矩去为幼儿建筑这么一道坚固的围墙,告诉她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她得到安全感。 规矩不需要太多 如果规矩立得太多,每条都要求小人来遵守,小人自然会排斥。记得一本管教的书中提过, 如果家长一天说20遍以上诸如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管教的有效性就失去了。对那些非改不可的原则性问题,就要设定界限/规则,监督孩子一定要遵守,像是不能咬人、打人、丢东西、踩书撕书、拿别人的东西、公共场合无故大叫等等。而非原则的问题,最好不要和小人太计较。只要小人不是故意的,有破坏性或是带有情绪的去做某些事情,这类的小事是可以适当妥协的,比如冬天里不穿袜子;没下雨却要穿雨鞋;有些饭菜就是不想吃。好多情况下是孩子的天性使然,从同理心的角度想一想就释然了,这也是小人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在可以通融的情况下, 不强迫,尽量放手让她自己来,让她在探索中建立自信。在不可以通融的情况下, 就要及时制止,舍得让孩子哭和接受适当的惩罚,在挫折里学到规则。 立规矩要明确和坚定 一旦立了规矩之后就要狠心坚持,只要有一次破例,就全盘皆输,还容易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比如女儿去街区的游乐场,回家时不肯走,还要继续玩儿。这时就要果断走进车里等,书里有说,家长的眼神不可以跟小朋友交流,其实我忍不住时还会偷看她几眼,只见她就一直坐在草坪上哭,过了一会儿,看见我不让步,她不得不自己跑过来。我会去安抚她,告诉她:妈妈爱你,可是不能胡来。这样坚持了几次,他就好多了。所以大人立规矩时,更需要向孩子传递一种坚定的态度,孩子会慢慢感受到,慢慢地去认可它。 保持规矩的一致性 做规矩时,更需要父母教养原则之间的一致,准则态度一致的话,孩子会认为本来就应如此。反之父母执行的不一样,孩子会无所适从。女儿玩一个游戏,爸爸和她讲好只玩一次。结果完了之后她还想要,看到爸爸直摇头,带着哭腔跑来找我,看起来可怜兮兮的,虽然这不是原则问题,既然她爸爸只说了一次,就要和他的观点保持一致,当时跟女儿说可以明天再玩,今天就一次。父母一贯的态度还是很重要的,绝不能前后矛盾。我和孩子爸就达成过这样一种共识,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因为妥协而说:“你妈妈/爸爸说不可以。”孩子会混淆,等于是向孩子传递-原来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孩子爸不同意我的育儿观念,最好彼此协商好, 但是不可以孤军奋战,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多一个帮手,就少了一份阻力。 拿捏好尺度 如果小人破坏了规矩,先是警告,没用的话,再实施TIME OUT,就是让孩子积极的暂停,幼儿很多时候的行为是在考验父母的容忍度,透过暂停的方式让她知道,底限在哪里,什么行为是绝对不能允许的,继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我也有用过TIME OUT,感觉二三岁之后的效果更好一些,孩子大一点,反倒能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但也要拿捏好尺度,不能过度使用,别让她产生负面的情绪。一次叫她把玩具捡起来,连叫几声故意不答,最后竟用哑语中“我讲不了话”这个手势来充数,这时有必要TIME OUT,让她在房间里做“冷处理”,目的是让她明白坏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同时给我一个冷静和缓冲的时间。如果她哭得很厉害,我会陪她一起到房间里,关上门,我在旁边不说话,提醒自己要淡定。等她平静之后,我会蹲下来,跟她平视,看着她的眼睛,和她讲清楚为什么会被处罚,处罚的是她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她这个人,建立对事不对人的概念,不造成她情绪上的敌对。
你是如何给孩子定规矩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体现了规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父母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时,可以通过孩子自己"学习——发现”。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所以,开始规矩教育吧!
-
一、规矩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她遵守,反而会让她糊涂;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你听我的!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她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她的态度,却会让她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二、立下的规矩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乱丢垃圾,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三、定规矩,要明确。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四、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五、惩罚要及时。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六、偶然可以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让孩子亲自体会一下"放纵”的后果。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她吃青菜,告诉她吃青菜的好处,她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她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青菜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她看着眼馋。
七、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规范约束孩子。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她看来,向你身上泼水或是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恼火,而是和缓地告诉她,"我知道这样挺好玩儿的,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父母培养孩子形成规矩的习惯是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以上的规矩应该是适应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但因人而异。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总有犯错误的时候,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常常不知怎么办。不过也许让孩子和我们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对孩子和我们都有益。所以,开始规矩教育吧!
习惯养成很重要,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孩子的习惯是需要自我培养的,要从自制力开始自我控制,让孩子自己给自己一天的生活做一个规划,上午做什么,下午做什么,几点睡觉,睡前想好明天要做什么,自己为自己的事情多加考虑,家长就会不是很累,也可以锻炼到孩子养成好习惯,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