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磨蹭只会催“快点”?真正管用的做法是这些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前几天,有个家长在群里吐槽,孩子上4年级。平时的学习倒是努力,上课也很认真、但就是做事特别磨蹭,每天的作业也都拖到很晚做不完;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

不仅学习成绩没有起色,孩子倒是越变越懒了:早上赖床,不到最后一刻不肯起床;要出门了却还是磨磨蹭蹭;出去就玩疯了,天不黑不肯回家。

妈妈心里着急,一天到晚催催催从来没停过,整天跟催命似的,到头来一点改变都没有!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这样呢?为什么怎么催都改不了?

我们总以为孩子磨蹭拖拉是不乖、不听话的表现,其实我们都错怪孩子了。

孩子的这些表现,一方面是特殊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不会进行时间管理。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学习压力逐渐加大,课业负担慢慢加重。孩子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越来越多,如果不会管理时间,就会导致孩子压力越来越多,成绩下降。

即使学习效率比较高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需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一到两个小时。如果孩子喜欢磨蹭,每天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就会更多,甚至影响睡眠时间。时间管理,要从小抓起。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那些喜欢磨蹭、做事拖拉的孩子,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往往会发现大多数孩子都是因为时间观念不强、时间意识淡薄,导致做事效率不高、喜欢拖拖拉拉。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时间管理的孩子将占有强大的优势,不仅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而且会跑到终点。

下面这个小故事应该足以说明这一点:

一天,时间管理专家为商学院的学生讲课。他对那些自命不凡的学生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说完便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子上。

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一块地放进玻璃瓶。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到: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回答:满了!”

时间管理专家从桌子下面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石块的间隙。

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到。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

可能还没有。”一位学生应道。

专家从桌子下面拿出一桶沙子,开始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的所有间隙。

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长才最要命

专家微微点点头,然后他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平齐。他抬头看着学生,问到: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一位心急的学生举手发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

时间管理专家摇了摇头说到:这说明只有你先把大石头放进瓶子,你才可能放进小石头,再放沙子,如果一开始你放的就是沙子,那么瓶子很快就满了。所以,在时间管理中,最要紧的是要先放大石头,那些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事情,然后是小石头,最后才是沙子。”

学会时间管理的孩子,通常会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主次的区分,主要的事情就是大石头,次要一点的是小石头,再次要点的是沙子。

孩子学习时间管理,不仅可以在学生阶段提高学习成绩,并且在长大之后可以实现理想,建立自我形象,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

那我们怎么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习惯呢?

《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中说,时间管理是一种习惯,对孩子而言,目标就是:搞定一切还能玩好!

这本书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针对4-18岁孩子提出30天时间管理训练方案。

该方案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建立时间观念、快速完成学习(快)、准确完善学习(准)、提高学习效率(又快又准)。其核心是把家长的期望转化为孩子的目标,通过时间管理,让孩子快快乐乐地达到目标——搞定一切还能玩好。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悦读父母】,悦读父母,为爱放下一小时,每周共读一本育儿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