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儿
孩子虽然是一个个体,但是做父母的的看着自己的亲生孩子,难免会产生跟自己所属物一样的占有欲。总要时不时地询问孩子跟谁最亲,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才能放心,这应该也是独属于父母的安全感建立。尤其是一些不得不离开孩子,外出工作的父母,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家里,每当回来的时候都要失落孩子跟自己疏远了。
但其实孩子跟父母是不是亲近,光看表现是不行的,要从孩子平时跟父母相处的对话方式观察,话语中间流露出来的亲密感是无法隐藏的。跟父母不亲的孩子,态度是掩藏不了的,哪怕表现得懂事听话,也是能看出来疏远的。孩子跟你亲不亲,看看说话方式就一清二楚,别再自欺欺人了。
跟父母亲近的孩子表现:
说话时常常表达对父母的爱
从传统家庭关系来说,大多数家庭成员对于爱的表达都是很羞涩的,也很含蓄,常用行为来代替。但是小孩子是不会隐藏自己的感情的,跟父母亲近的孩子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爱意直观表达出来。明星张亮家的儿子天天,平时跟爸爸相处得像是好哥们,没大没小的,但是在对话中,经常能听到天天说爸爸,我真是太爱你了”爸爸,你太棒了”。
甚至在表达过自己的感情之后,还会询问爸爸你爱我吗”。这是身为孩子对自己最为赤诚的感情的表达,也是最明显的体现。
话语间常常向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
孩子通常会更愿意跟同龄人一起玩耍交流,因为会更有共鸣,但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方面,孩子喜欢念叨给父母听。虽然孩子的碎碎念很繁琐,也不按条理,天马行空,但这却是把父母当成是最信任的人在分享诉说,证明了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所以当孩子跟着父母话说个不停的时候,父母不要嫌烦,这是孩子跟你亲才愿意多说话。
相反,跟父母不亲的孩子表现:
说话时常常是话语被动方式
其实不只是青春期不愿跟父母交流,平时关系比较疏远的情况下,跟父母不亲近,自然是没有什么话可以说。因此孩子和父母的交流方式,常常是说话间回答占大多数,很少主动提起话头,更别说可以主动跟父母谈心。有事说事,无事就没有话说,在说话间处于被动式,但结束话语却是主动方。
说话间不愿表露真实情绪
经常能听到孩子直接跟父母说我不想做……”我害怕”,这都是由于孩子把父母当成最信赖最亲近的人,才会无所顾忌的表述自己的想法。跟父母有隔阂的孩子,反而会说话有所犹豫,尽量掩藏自己的真实情绪。所以孩子有什么想法,又不肯说,父母就要考虑是不是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去信任,才会造成疏远的关系。
-----------------------
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性格发展、家庭教育、双商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